港媒:人类首次火星取样返回任务将由“天问三号”完成,早于美欧

月球和火星都是如今世界各国太空探索的热点,我国“天问一号”已经成功实施了火星软着陆和祝融号火星车表面探索任务,天问二号将实施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而天问三号将再次把探索目标瞄向火星——实施火星表面土壤取样返回任务。

今年3月7日,港媒《南华早报》报道称我国正按计划推进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三号”任务,并大胆推测我国“极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实现火星取样返回的国家”,因为美国的“火星样品返回”(MSR)项目正面临多项任务不得不延迟的考验,大概率会因延期而落在中国之后。

报道中称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近日透露,中国“火星采样返回”整体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各项工作按部就班进行,并预估天问三号“计划在2030前后完成该任务”。

火星探测的困难程度不是月球探测可比的,因为火星是一颗行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即便是最近的时刻,也在5,500万公里以上,远大于地月之间38万公里的距离,而且火星和地球一样,都围绕太阳运行,两者的距离时近时远向火星发射探测器还需要等待合适的“发射窗口”。

然而在火星表面进行土壤采样返回的时候同样也需要“返回发射窗口”,而且火星的引力远大于月球,将火星表面的土壤拿到火星外太空的轨道上需要极大的推力和运力,不是像月球上那样,一个简单上升器就可以办到的,在火星上将物体运送到火星外的轨道上,也是需要用具备一定推力和运力的火箭才能完成的。

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实施过从火星表面土壤取样返回的活动,这也正体现了这种任务的难度。对此孙泽洲也说:“火星采样返回”有两大难点需要克服:第一,采集火星表面的样本,然后从火面起飞上升;第二,完成轨道交会和样品转移。

不过中国航天人从来就不怕困难,这些技术难关,基本都已经攻克,孙泽洲就表示“从当前的技术掌握程度来看,应该说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了。”而且“在系统设计上对探测器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天问三号火星取样返回计划于2030年前后完成应该没有问题。

《南华早报》同时还报道了美欧等国的火星探索计划进度,其中美国也有火星取样返回计划,而该计划的提出远早于中国,在我国天问一号发射之前,该计划就已经提出并实施了。

其实美国如今正在火星上活动的“毅力”号火星车,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了取样返回计划采集火星表面的岩石和土壤的,截至去年10月底,已成功在火星上采集到23个岩石样本。

目前美国的火星取样返回计划是于2028年向火星发射着陆器和轨道飞行器,将已经取样的标本送到火星大气层外的轨道上和返回器对接,在2031年左右将样本送回地球供科学研究。

但在过去几个月里,由于预算的不确定性,美国火星取样返回(MSR)项目进程已经放缓,虽然该项目的投资已高达百100亿美元,但仍然进展缓慢。

今年2月28日,NASA发布的一份审计和评估报告显示,MSR项目用于样本回收的着陆器(SRL)和由欧洲航天局(ESA)研制的地球返回轨道器(ERO)仍在建造阶段,在2028年之前准备好发射航天器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这意味着它无法赶上当年的发射和2030年的返回窗口。这样一来,它就只能再等两年半的火星发射窗口期,到2033年去实现了。

因此报道认为:“中国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执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之外,印度和欧洲也在推进火星探测项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曼加里安-2”火星探测计划预计于2024年执行发射任务,欧洲空间局则计划于2028年发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探测器。但这两台探测器都是前往火星进行探测活动的,并不会取样返回。

消息来源:《观察者网》3月7日报道《中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进展顺利,而NASA却落后于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火星   美国   探测器   月球   样本   中国   土壤   轨道   表面   人类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