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南京玩回来,跟大家掏心窝子聊几句,不要相信网上说的那些

#记录我的2024#

1.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遍地都有令人神往的美景。

不论北国草原,秀美江南,还是西北黄土高原,每一处都有不同的魅力。

傍晚时分,微风轻拂,牵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

眺望天边残阳,心中五味杂陈。

我渴望有朝一日,能漫步天下美景,听各地百姓述说那些动人的故事。

有一天傍晚,我独自坐在屋后的小山坡上,远处布了一场夕阳。

天空中翩翩飞舞着几只白鹭,牵着我的思绪飘向远方。

这片土地上,我脚步所至之处都有美不胜收的景色。

然而人生短暂,我恐怕无法面面俱到。

若说我心念念,日夜想念的地方,我首推南京。

2.南京,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三山环抱着老城,清波荡漾的秦淮河从中穿过。

站在钟山上远眺,山川巍峨、清流绕城。

李白游历南京的时候,不禁赋诗歌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壮美景色。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南京就是一个文人雅士云集的地方。

王谢两家在秦淮河边修建宅邸,聚集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文人。

他们留下的故事,至今还在人们的交谈中流传。

如今遗留下来的乌衣巷,遍地都有当年盛世的印记。

有一次我漫步乌衣巷,幻想着王羲之挥毫泼墨的盛况。

只见一位老人在巷子口拉着古琴,吟唱着苍劲有力的长歌。

我不禁为之一振,南京就是有这样博大的包容性,使古老的文化得以延续至今。

3.烈日当空,光线穿透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一片光斑。

这个夏天特别热,路边的西瓜摊前排满了顾客。

西瓜是夏日里最令人心动的水果,光是闻到甜美的香味,就能感受到冰凉甘甜。

南京的大街小巷都有卖西瓜的。

常见的品种是省农科院培育的8424,个大皮薄,多汁很甜。

也有些是从盐城、江宁运来的,个头较小,但是很甜。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来自东台的“爆炸瓜”,果皮薄如蝉翼,一口咬下去,汁水迸射,真是爽口畅快。

有一回我路过西瓜摊,看到一群孩子趴在地上,圈着一个个大西瓜狼吞虎咽。

我也忍不住要了一个,找了棵树荫底下坐下,一顿猛啃。

等我再抬头,只见孩子们的嘴角和衣服上都沾着西瓜汁,脸上洋溢着夏日的快乐。

4.南京的梧桐树无处不在,像一位默默守护的老者。

不管何时路过,总能看到宁静的梧桐和地上一片片五角星形的叶子。

城区的绿化做得很好,给人以静谧安详之感。

即使是工业区,两旁也种满了树木。

有一年春天我赏花归来,在东南大学东座门前的梧桐树下小憩。

微风拂面,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一片流光溢彩。

就在这片斑驳光影中,一位老人坐在石凳上自顾自地吟唱,声音苍劲而有力。

我不禁为南京这份厚重的文化底蕴着迷。

5.明城墙历经沧桑,依然屹立在这座城市中。

爬上城墙远眺,视野开阔,古城尽收眼底。

其上遍布文字图案的牌坊,记录了这座城池的点点滴滴。

有一年我和朋友爬上城墙,数着那些刻字的砖块玩游戏。

我们发现,的确不是每块砖头上都有字迹。

在长长的城墙上,刻字的砖块就像散落的宝石,闪烁着光芒。

我们一块块寻觅,feeling宛如探险家发现了新的宝藏。

6.南京的天气多变,春秋两个季节常常很短。

有时候前一天还短裙短袖的,第二天就要披上羽绒服应对骤降的气温。

这种大起大落的温差,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有一年立春那天,我早上醒来发现窗台上结了薄薄一层雪。

这让我万分惊讶,连忙翻箱倒柜找出厚棉衣。

走在路上,看到许多和我一样措手不及的人们,有的披着被子冲向商场,有的裹着毛毯蜷在地铁站里取暖。

这南京的立春,真是捉摸不定呀!

7.南京吃鸭子的方式五花八门,每一处都能品尝到不同风味。

最常见的是盐水鸭,用开水烫熟的白切鸭,蘸着精心熬制的鸭油、酱油、葱花辣椒面,鲜香滑嫩。

也有将鸭血和粉丝熬制的鸭血粉丝汤,汤鲜血粘,回味悠长。

前些天我在老门东的一家小吃店体验烤鸭。

店家用秘制酱料将鸭子埋入土坑中烤制,然后开膛破肚,鸭肉外焦里嫩,酱香四溢。

我边吃边赞不绝口,顺手把一个鸭腿骨头丢进院子里的菜圃。

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看见骨头,高兴地撕扯着争抢,玩得不亦乐乎。

8.秋天是赏红叶的最佳时节。

去栖霞山,漫山遍野皆是绚丽的颜色。

傍晚时分天空泛红如霞,倒映在秦淮河水中。

行人、商户在河边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却也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前几日我沿着栖霞山的小道散步,只见一对老夫妻在山坡上带着两只小狗玩耍。

他们坐在铺满枫叶的草地上指点江山,看着夕阳下的秦淮景色,夫妻二人笑声不断。

这一刻的闲情逸致,正是南京秋天最宜人的模样。

9.乌衣巷,这条承载千年故事的老街在时光的沉淀中愈加古朴沧桑。

巷子里遍地青石板,有几户老宅的大门和窗棂上,还残留着斑驳的漆色和奇特的雕花。

这些痕迹都记载着历史的点滴。

前些日子我漫步乌衣巷,一位老者拎着木桶从一户宅院里出来打水。

只见他轻车熟路地来到井边,将一捆捆麻绳放入井中打水。

我忍不住上前搭讪,才知这口古井已经存在了上百年,老者家世世代代住在这里,多少故事和往事都在这口井中沉淀。

10.夏日的玄武湖满目青翠,湖中点缀着五个小岛,仿佛一块翡翠镶嵌着宝石。

这五个洲岛环境清幽,有小桥流水,人们称之为“五洲公园”。

各个岛都有不同的名胜古迹,是南京话本在湖中的精华缩影。

上周我坐船游玄武湖,来到氽器洲。

绿树山色,花木扶疏,清香满衣袖。

只见一位老者坐在湖心亭中吹奏笛子,琴音袅袅,仿佛在述说这座湖中精华的点滴。

我不禁醉心其中,忘却了来时的路。

11.老门东箍桶巷,一条长约300米的老街。

这条街由数十幢青砖石灰墙组成,保存得非常完整。

据说它得名于明代一户以制作箍桶见长的匠人,当年手艺精湛,声名远扬。

如今这些青石板路和老房子,还在一砖一瓦间保存着岁月的印迹。

前些日我在箍桶巷闲逛,一位老院主抱着木匣正在给路人卖自制的竹蒸笼和蒸蛋糕。

她招呼我进去内宅坐坐,我才知她祖上就是当年手艺高超的箍桶匠人。

老院主轻车熟路地用宣纸包了两个蛋糕让我品尝,香甜可口之余,满满都是历史的气息。

12.秋天除了栖霞山,牛首山也是一个赏红叶的好去处。

它不仅景色宜人,还蕴含许多历史文化遗存。

与秦淮河、玄武湖、紫金山并称南京的“两山两水四大名胜”。

上周我沿着牛首山的山路漫步,只见满山红叶锦绣,一位老者背着古琴坐在山坡上吟唱,悠扬的音符在林间回荡。

这瑰丽的景色衬托着古老的音乐文化,展现南京最朴实和人性化的一面。

我不禁为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着迷。

13.明孝陵神道最为著名的一段就是石象路,两旁排列着6种石刻动物,狮子、大象、骆驼、马匹等栩栩如生。

每年秋天,满路飞舞的红叶给这条道路平添了无限韵味。

那天我和朋友在石象路上赏景漫步,对面有几个游客正卖力地给同伴拍照。

我们也找了处背景最浓郁的红叶林,让路人帮忙照相。

我还从岔路旁的梧桐树下捡起几瓣金黄的叶子,夹在相册里留为纪念。

每当翻开那些照片,都仿佛置身在缤纷的“景十里”。

14.止马岭因一段“水杉林”而出名,深秋这片湖杉倒影在水中,美不胜收。

常有人称它为“南京小九寨沟”,美景无限。

那天我终于来到了这片别有洞天的水杉林。

一位摄影师正在认真给模特拍照,风格复古,像是古典油画中的仕女。

清澈的湖面倒影和朦胧秋色交相辉映,我恍惚间仿佛走进了画中世界。

15.南京最有名的一条老街,莫过于风格迥异的各色洋楼林立的颐和路。

这里的建筑融汇中西,你几乎找不到两栋是一样的。

它们像一部活生生的历史,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那天我在路边咖啡厅点了杯卡布奇诺闲坐,一位老外独自坐在古钢琴前,他弹着《雨滴前奏曲》,琴声缠绵婉转。

我不禁想象着许多年前这里也有类似的音乐会,只是换了新的听众。

老房子依旧在,只是见证的时光在流淌。

16.紫金山上的美龄宫宛如一块璀璨的宝石,与四周的街道相互辉映。

人们称它“紫金山之心”,一颗镶嵌在翡翠上的晶莹闪光。

那天我沿着美人湾漫步,一位老太太正坐在路边摆摊,向过路人兜售自己种的各色杏花。

我忍不住为这份安逸惬意的景象着迷,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诗和远方。

17.清凉山的崇正书院因一棵古木绣球而闻名。

每年四月它繁花似锦,枝头沉甸甸挂满大大小小的花团,分外妖艳动人。

那天我来到山上,一位小女孩拿着木绣球花在院中玩捉迷藏的游戏。

她一会躲在花后咯咯笑,一会又跳出来吓人,和身后的繁花趣致相映成趣。

18.深秋银杏湖一片金黄,这里的银杏非常壮观。

枝头片片金灿灿的叶子在微风中左右飞舞,铺就了一地瑰丽。

那天我漫步其中,一对老夫妻坐在秋千上轻轻摇晃。

软和的阳光撒在他们头顶,树影婆娑。

这温馨和谐的画面为湖光山色平添了几分静好韵味。

19.南朝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了当年鳞次栉比的庙宇之盛况。

如今这些飞翘的屋顶在秋日苍翠中依稀可见。

那天我沿着鸡鸣寺外的小巷慢慢走,一位和尚推开殿门出来扫地,风铃当啷,敲打的正是岁月流长的节奏。

20.秋高气爽的日子,最适合去石臼湖边赏景。

这片宽广的水域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

水产丰富,渔歌不绝。

那天我站在湖心大桥上眺望,一队渔船张开网回航,船头高悬一张张大红的网旗迎风飘扬。

这片辽阔湖面为苍翠秋色平添了几分生机盎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南京   玄武湖   秦淮河   紫金山   秦淮   老街   老者   红叶   西瓜   景色   网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