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吕涛:让AI赋能国际传播 点赞广电总局“双治理”

“我的采访过程就是调研过程。”全国政协委员、央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制片人吕涛将本职工作与全国政协委员职责有机结合,一方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工作中的经历、见闻,通过媒体反映出去;一方面依托政协平台,关注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通过提案反映基层声音。

今年,吕涛带来了文化、财经、信访和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多个提案。在人工智能相关提案中,吕涛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量新兴科技软件和产品提供了新内容应用传播场景,希望相关部门及行业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让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传播,开拓国际传播新局面。

谈及过去一年广电行业发展,吕涛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的“双治理”工作,即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以前经常要帮家里老人调电视,两个遥控器和很多操作页面让老人看电视成了一个挑战。有时候,他们正在追的剧,因为误操作就再也找不回来,我还要根据老人的描述重新查找。”他认为,这次治理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大行动,切实解决了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不仅仅是解决了遥控器的问题,更是有利于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好事。”

《综艺报》: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有哪些建议?

吕涛:对于广电和网络视听行业,我建议大家可以共同思考怎样将中国文化符号化,选好发力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找到符合国际传播规律、国际受众喜爱的内容加以推广。同时,注重分众传播,根据不同族群、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形式,持续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留存度,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文化,吸引他们主动了解中国文化。

《综艺报》:如何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吕涛:国际传播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除了对语言的基本要求,还要注重政治层面和社会治理层面的素养。人才培养实际上是梯队的培养,是老带新的过程,需要投入更大精力。

《综艺报》:从内容创作角度而言,如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吕涛:在创作《新时代中国人权》时,我们对节目主创团队提了几点要求。一是编导都要参与文稿创作。一部作品,想要老百姓看得懂,创作者首先要有感触,要让理论思想落地。二是要学会用“第三只眼看中国”,为此,我们邀请了大量国外政要和人权专家参与拍摄,从他们的角度发表意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是我们做国际传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综艺报》:内容创作者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

吕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升采编、创作的效率,但无法取代创作者。我们拥有的是几代广电人用辛勤汗水换来的经验传承。无论技术怎样改变,“求真”不会因技术的发展而改变。只有坚持“内容为王”的创作理念,才能直面行业的变化与冲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广电总局   国际   创作者   人工智能   政协委员   提案   广电   老人   综艺   过程   内容   全国   技术   吕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