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救活,还要不影响以后生活”


28天,医学上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称为新生儿。按民俗,家添新丁满月后,人们会摆上满月酒席,庆新生、谢宾朋、盼安康,迎弥月之喜。


有人说,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是对崭新世界的问候。而在医院产房,有些孩子刚生下来时连哭的能力都没有,他们有的先天发育不足,有的受遗传因素影响,有的出生时突发意外,与父母仅打了个照面就被送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过五关斩六将”中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士长章满花正在重症监护室给早产儿喂奶。周正

一次触碰都可能带来疼痛


楼外冷风飕飕,室内暖意融融。1月上旬的一天晌午,洗过手、穿上鞋套、换完消毒服……一步步清洁消毒后,记者刚踏进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就听到“嘀嘀嘀”“嘟嘟嘟”各种提示铃声交叉持续有节奏地响个不停。每一次铃声报警,都会有人上前查看确认,是新生儿暖箱中的温度、湿度、光度等参数该调整,是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在示警,还是仪器设备发生了故障。

走廊内,不时有护理人员怀抱着入院急救的孩子步履匆匆地来回穿梭。不远处的办公区,随处可见各自忙碌的医护人员,他们或正值当班,或在此进修,或刚刚规培。角色不同,身份不同,但大家的目标相同——为了新生儿暖箱中的那些小可爱们能在生命的正常律动中,快快长大。

“即使你轻微地摸他,他都可能感到疼痛。”对着眼前暖箱中沉睡的新生儿,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医生喻聪一再提醒记者,不要看到这么袖珍可爱的孩子,就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到暖箱里触摸他们。

英国访学归来的喻聪向记者解释,成年人的皮肤有二三十层角质层,而一些早产儿的皮肤角质层往往只有两三层,真的是薄如蝉翼,“想象一下,你不小心碰到蹭破后的皮肤是什么感觉”。医学研究也显示,每一次对危重新生儿的触碰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

而据记者了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新生儿被触碰的次数往往可达千次。“如果处理不当,这或许还会对他们成年后的心理产生影响。”喻聪说。

避免触碰新生儿的另一个原因是防止感染。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罗勤介绍,新生儿的病情复杂多样、瞬息万变,对一名体重只有几百克的早产儿来说,身体能承受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加上他们的皮肤像其他器官一样,由于发育不完善,比较容易发生创伤引起感染,“有的细菌对成人不致病,对新生儿却会致命”。因此,每一次治疗时的细节处理非常重要,“往往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保持安静也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应当注意的。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院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值班医生告诉记者,新生儿暖箱会模拟新生儿在母体内的环境,安静、避光会促进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

“我们提倡个性化发育。”罗勤说,医生会根据每名新生儿的情况设置新生儿暖箱的温度、湿度、光度,“稍有偏差就有铃声示警,医护人员会及时处理”。

“像这个暖箱,我们就把湿度调到了85%。”罗勤告诉记者,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人员设备算得上“满额顶配”——现有8名医生,46名护士,4个病区医疗设备的总价值达近亿元。“好一点的新生儿暖箱有三四十万元,都够买一辆品牌汽车了。”他说。


一名患儿也不应该被放弃


与别的科室医生看病只需坐诊不同,罗勤说,新生儿科医生有时要在产房等待患儿出生,以便第一时间救治。如果遇到需要转运的危重新生儿,医护人员还得随救护车到省内各地参与转诊。


江西省儿童医院没有设立产科,记者采访当天,该院就派出高年资医护人员带上新生儿暖箱、呼吸机等设备,跟随救护车前往400余公里外的赣州转运一名危重新生儿。


“我们的医生一大早就跟车出去了,估计到晚上才能回来。”喻聪说,每次转运科里都会与对方医院提前沟通。有时省内需要转运的危重新生儿较多,科里就按照孩子病情的轻重缓急,岔开转运时间,“为不影响科室正常运转,别的同事只好放弃休息时间,随时顶上”。


这些患儿往往历经长途跋涉来到南昌,长时间转运,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喻聪说,从知道有患儿要转院过来时,大家就开始牵挂上了,但只有真正接手治疗的那一刻,医生的心里才会有点底。


此前,罗勤和他的团队也救治了一名外地转运过来的危重新生儿。“这是一名试管婴儿,母亲44岁,由于病情较重,当时我们冒了一些风险,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治疗手段,最终孩子被救过来了。”罗勤说,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家长非常信任并配合医生,双方也不断沟通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做完脑功能评估后,孩子已经出院了。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唐文燕说,该院配备了5G救护车,当患儿还在转运路上时,其生命体征的各项数据就已传回医院。医生接收到信息后,会实时了解患儿病情,提前制定救治方案,这大大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在同事眼里,江西省儿童医院副院长陈丽萍是一位做事干练、要求严格的新生儿科医生。曾是该院新生儿科主任的她,与人交流时有着儿科医生特有的和声细语。


入行30多年的陈丽萍告诉记者,她刚工作时,市面上很少有新生儿专用的医疗设备。近年来,新生儿专业的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诊疗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更精准对接新生儿这一特殊人群,许多外科疾病通过微创手术就能治疗。


“我们不仅要救活,还要不影响他们长大后的生活。”在唐文燕看来,每一个小生命都不应被放弃,这是她和团队的共识与信念。


一句母子平安背后的努力


医学上,胎龄不足28周的早产儿被称为超早产儿。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危重新生儿救治的胎龄越来越小,能够救治的病情也越来越危重。陈丽萍介绍,随着早产儿救治技术的发展,超早产儿存活率和远期预后均有明显改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陈晓说,超早产儿与胎龄和体重较大的早产儿,在生理特点上有很大不同,临床发现的问题也更多,且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在住院期间需要一路“过关斩将”,闯过多重难关。

首先是急救关。陈晓介绍,超早产儿通常呼吸微弱,甚至无力呼吸,这需要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抢救复苏,借助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一系列检测监护和治疗抢救设备开展突发紧急抢救。

其次是营养关。“与成年人保持体重基本稳定不同,新生儿是需要增重的。”陈晓说,成年人需要的是保持体重稳定,而新生儿则要平均每天增重50克。为保证他们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医护人员要根据孩子的喂养情况,评估他的消化功能,计算出进食量。只有体重达到2000克,且各项生命指征正常,孩子才能出院,“有时在医院一住就是五六十天”。

再次是呼吸关。超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出生后早期呼吸疾病发生率较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呼吸暂停等,都会导致早产儿死亡。医护人员会根据呼吸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技术进行治疗。此外,还有感染关、后期疾病关等。

陈丽萍说,经过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大部分危重新生儿都能顺利出院,回到父母身边。他们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医院度过,从医疗环境回归正常家庭生活可能存在一定问题。

面对幼小无法沟通的早产宝宝,新手父母常常会十分无助。为此,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推出了袋鼠式护理。顾名思义,让孩子父母到医院来,接受培训后,将新生儿贴在母亲或父亲胸口,使其获得所需的温度及安全感。这种方式因类似袋鼠照顾后代的方式而得名,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同时,为了解早产儿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及健康需求,医护人员也会选择去一些特殊患儿家中随访。

近日,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喻云、主管护师胡薇等人就对一对极低出生体重双胞胎进行了回访。

童童(化名)和贝贝(化名)出生时胎龄仅29周加5天,体重均不足1500克。经过37天救治,两名孩子的体重均长到了2000克以上,达到出院标准。

“住院期间,我们宝宝就麻烦你们。现在回家了,你们还特意过来看看,真的太感谢了!”面对回访的喻云等人,孩子的妈妈不停道谢。

给孩子们做了体格检查后,医护人员询问了孩子的喂养量、睡眠时间、大小便次数、体重增长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护理人员还针对新生儿皮肤护理、袋鼠式护理及母乳喂养注意事项、后期随访等对宝宝父母进行护理指导。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生死竞速。一群有情怀、有追求的医护人员,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密切的配合以及高效的医患沟通,24小时守护着这些危重宝宝们。陈丽萍说,有时医护人员一个暖心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举动都会让患儿亲属倍感温馨;而他们的一个喜悦的笑容,一句由衷的感谢也会让医护人员备受鼓舞。



供稿:中国人口报记者 严少卫 特约记者 周翔 通讯员 刘骏 罗英 徐华

编辑:何贤 刘立夏
审核:刘志勇 刘平安 李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儿童医院   江西省   早产儿   危重   新生儿   病情   重症   体重   医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