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交社保,每月往银行存1500元,15年以后能够养老吗?

近几年来,我国的退休金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十几次“大连涨”。

退休金的水涨船高意味着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对老龄人口的关注,同时也在为日益加剧的老龄化社会做着前瞻性的准备。

但另外一方面,上调退休金也意味着国家社保基金正在面临着一些未来的挑战。我国的社保基金能不能维持这样不断上行标准的养老金发放,成为了许多人担心的问题。

基于这个矛盾,再加上“延迟退休”基本已成定局的现状,部分人开始思考“如果不交社保”这个命题。

需要理清这个命题,那就需要从社保的基本作用、利与弊、风险与回报等方面来分析。

缴纳社保时,大家最着重考量的便是是养老保障的部分。那么按照该命题,设置一个与社保缴纳年限相同的15年,每月存1500元到银行,15年后获得的收益能超越社保带来的好处吗?

一、“储蓄”还是“社保”

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位于世界第一位。无论是过去把钱存储在家里,还是现在把钱储蓄到银行,中国人对于储蓄有着特殊的信任感。

直到近现代,人们才开始缓慢地将储蓄过渡到或保守或激进的投资上。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出现,又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适应期,“社保”这个概念才变得家喻户晓。到1986年,社保进入了全国覆盖的时代。时至今日,大家对于社保的看法,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随着对社保认识的加深,人们也自然而然地开始了对于社保的审视。特别是在社会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候,人们对于社保的考量也愈加高频与深入。

“15年的社保最低年限,到底是储蓄还是缴纳社保?”就是对社保进行考量的一个最直接的命题。

假如每个月存1500元到银行,一年便是18000元,15年便是270000元,按年利率3%计算,15年后大概是350000元左右。这是储蓄到银行后的全部养老金金额。

如果按照当地年平均工资为70000元来计算缴纳社保后的退休金,那么15年后,个人养老账户大概有270000元左右,加上每月135元左右的基本养老金,按60岁退休计算,需要分139个月发放,总额是29万元左右。这笔钱需要到72岁左右才能完成发放。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银行储蓄的方式积累的养老金总额会比缴纳社保积累的养老金总额略多。而且银行储蓄的存取方式更加的灵活,资金的流动性会更好。可以帮助储蓄人应对突发的需要大笔资金的情况。

单从总额方面是储蓄的方式略胜一筹,这也是许多支持储蓄15年养老的人的重要依据。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社保还是存在着难以取代的优势。

社保的全称为“社会保险”或者“社会统筹保险”。有了保险二字,这就意味着社保不单单是一种理财方式,它更是社会保障的一种表现形式。

保障就是为人们“兜底”的行为,养老金只是兜底的其中一个环节。除养老之外,还有例如医疗、工伤、失业等方面的保障,以及儿女就地上学等。未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方向一定是趋于更加完善的保障国民的所有生活环节的,这是银行储蓄所不能到达的领域。

目前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部分已经实现了十几次的上调,按照这个趋势,未来的养老金有很大的可能继续增长,缴纳社保的养老优势将再一次显现出来。同时,社保还能兼顾投资与保障,具有双重作用。

相比银行储蓄又有一方面的优势。社保基金的缴纳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一种应对通货膨胀的理财方式。将手头上的资金投入到国家监管的基金中,是一种保守的理财方式。

二、社保基金面临的挑战

“是储蓄还是缴纳社保?”这个问题的出现从侧面反应出我国社保基金目前潜在的挑战。其中显现出来的最大的挑战便是信任危机。

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一部分人开始重新评估社保的投入与收益。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储蓄代替社保”的假设。

这其中便是对社保缺乏信任的表现。影响社保信任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保基金未来走向趋势的判断,同时这也是社保基金面临的挑战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规模达到2.9亿人,占总人口的21.1%。

而且老龄化的速度从全球范围来看都属于靠前的位置,仅仅21年的时间,中国便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

庞大的老年人口,给我国的社保基金带来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率连年下降,这意味着往后二十几年的时间里,社保基金的补充可能会存在“后劲不足”的情况。

“入少出多”的社保基金,最直接影响到的便是现在正在缴纳社保的80、90后,甚至是00后群体。

所以会有部分在这个群体区间的人担忧未来社保基金能不能满足他们退休时的养老金发放。说到底,还是对社保的安全性有所质疑。

其次是政策的调整,退休金上调与延迟退休的想法对于公众看法的影响非常之大。

虽然上调的是基本退休金,并不影响个人账户养老金,但依旧有不少人据此判断社保基金未来有一天可能难以支撑养老金的发放。

事实上基本退休金的上调却是势在必行的政策,这是为了应对生活水平上涨与国家保障体系完善的趋势。

基本退休金不上调这就意味着社会养老体系没有紧随社会的发展而做出改进,这是不应该发生的。

而延迟退休的想法则引起了公众一个不能避开的顾虑:“假如我的身体状况不能领完所有的退休金呢?”

实际上,在规定的发放月数期间,例如139个月,期间如果领取人去世,他的合法继承人是可以继承个人账户余下的养老金的。

并且如果领取人已经领取了超过139个月的养老金,国家统筹金依然会发放基本养老金。但也有人考虑的是退休年龄延后,享受退休生活也需要延后,这样不利于老年人颐养天年。

最后,还有经济环境变化的因素影响,表现在公众在对社保基金回报率能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担忧。

通货膨胀其具体表现为货币购买下降,通过通货膨胀率可以得知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

中国近10年的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1.5%到2.5%之间,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通货膨胀率飞升到了3.3%,但2021年也已经回落到1.1%。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程度较为温和。但细分到一些领域,比如食品和房地产领域的通货膨胀,就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通货膨胀。

但这并不是社保的“一家之短”,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保守的理财项目都不可能做到对抗房地产领域的通货膨胀,同时兼顾风险和收益。

三、如何规划养老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缴纳社保依旧是目前优势较为明显的一种养老准备。但是对于缴纳社保,不同的职业群体也可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和困惑。例如自由职业者与在岗职工的社保缴纳,就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般自由职业者只需要参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缴费比例;而在岗职工则一般需要参保“五险”,即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种保险,由个人和单位分担参保费用。

从缴纳金额来看,在岗职工的参保压力会较自由职业者小,一部分的费用由单位负责,但同时也会面临着失业期间,需要自费全部保费的问题,这时在岗职工的经济压力就会比较大了。

同样的,自由职业者也会有自己负责全部保费的压力,还需要维持长时间的稳定参保,对于资金的流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我们在考虑时一定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养老需要的金钱支出主要是维持生活支出与医疗支出。

如果希望自己负责全部的养老支出,不给儿女负担的话,除了社保的缴纳,个人还需要配置其他的资产,让资产做到合理增值,通过调配风险性理财与保守性理财的占比,维护资产的稳健增长。

据统计,老年人生活到85岁的平均寿命的退休支出大约需要30到40万左右,那么社保的金额也许刚刚合适,如果希望生活的再富足一些,并且具备突发性的医疗支出,那么可能还需要另外存款10万左右。

结语

社保的缴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还是远胜于储蓄的,但从部分人对于社保与储蓄的对比考量里,可以看出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期待在日益加深,归根结底是对养老的焦虑。

当前社会环境处于一个时刻变化且形势复杂的时期,人们对于安全感与掌控感的追求也以往更深,从而产生多角度、多方面的“信任危机”。

想要打破这样的信任危机,主要还是得依靠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与进步。

屏幕前的各位读者有什么独特的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积极留言分享,说出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社保   银行   退休金   养老金   通货膨胀   命题   支出   未来   方式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