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黄谣,应被法律“挖”出来

“挖呀挖呀挖”的黄老师最近被人造谣,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据报道,有网民在某平台上向其他群成员炫耀,称“你猜猜我约到谁了”“刚开始还跟我装,加到3万才出来”。该信息在多个不同的社交平台传播,不少网友到黄老师账号下留下不友善的言论,甚至对幼师职业进行诋毁。对此,黄老师及时发视频回应:别人朝我扔泥巴,我拿泥巴种荷花,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已收集证据报警。并称,近段时间生孩子,“消失”了一段时间,没想到,自己却莫名其妙被人造黄谣。即便黄老师严肃、认真地谴责造谣者,但还是有些网友“阴阳怪气”地表示,黄老师这是在炒作。部分网民的反应,实在让人莫名其妙,难以接受。

此前,黄老师凭借“挖呀挖呀挖”的短视频在网上走红,她不仅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去快乐,也让很多成年网民感到童趣。虽然有些人并不喜欢黄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有人认为她的颜值和教学水平不足以支撑她成为网红,但这些都纯属个人看法,不应该上升为人身攻击,更不应该用谣言来诋毁一个无辜的女老师。

从心理学上看,一些人对女性特别是高颜值的年轻女性,恶意造谣、传谣,一方面出于某种“得不到就要毁掉”的阴暗心理,另一方面,也与网络发言门槛较低、追溯始作俑者难度较大有关。某些造谣者在现实生活里,或许不敢胡言乱语,但到了网上,就成了“喷子”和“键盘侠”,会肆无忌惮地污蔑和造谣。他们自认为这样做,不会被追究责任,即便被仗义执言者批评几句,也毫无在乎,甚至会大言不惭地继续朝无辜者身上泼脏水,往自己脸上贴金。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监管部门在打击谣言等方面一直常抓不懈。恶意制造、传播谣言并造成严重伤害者,还有可能涉嫌诽谤罪,受到法律的严厉裁决。捏造事实、贬损他人人格和名誉的行为,在法律和伦理上都不为人所容。随着网民素养的提高和民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网络造谣的行为,都是“零容忍”的态度。

当成为受害者时,勇于并善于借助法律来维权的人越来越多。过去,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即便被恶意中伤,为了所谓的“形象”,也不敢声张。还有一些人觉得发声会导致“越描越黑”的结果,也不敢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网友对于谣言的辨别能力也在增强。这有助于减少谣言的传播,并给那些有造谣企图的人一定的威慑力。当看到大家对谣言都是“人人喊打”的态度时,那些恶意造谣者也会自觉无趣,或者稍微收敛一些。

在今天,我们支持黄老师维权、谴责恶意造谣者,不仅是在保护一个年轻网红的权益,也是促进网络空间风清气正、提升网民素养的必要之举。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西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法律   泥巴   谣言   网民   恶意   老师   年轻   女性   网友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