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米厚的煤层开采了118年,我国第一露天煤矿,如今成什么样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年底,有着118年辉煌开采历史的中国首座露天煤矿——抚顺西露天煤矿在资源枯竭的无奈现实面前,正式走向了闭矿之路。这片土地曾蕴含了厚达55米珍贵的优质煤层,累计共开采出高达2.8亿吨的动力煤以及惊人的5.3亿吨油母页岩。然而,经历了漫长岁月里的疯狂开采后,如今在抚顺西部广袤的土地表面留下了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一口直径达到2公里、深度达424米的超大型煤矿坑,堪称国内乃至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天坑。

这座煤矿天坑宛如一张无底的深渊巨口,庞大数量的地下空间深藏其中,彻底颠覆了区域内的地质结构。昔日繁荣昌盛的矿区已经沦为了凄凉的废墟,充满生机的村庄早在多年以前便早已空无一人。据当地居民的描述,这个煤矿简直如同吞噬一切的黑洞,仿佛连周边的房屋都无法抵挡其强大的吸引力。

每当暴雨倾盆或者突发山体滑坡之际,周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亦时刻处于威胁之中。

见证中国现代工业奋起腾飞的抚顺西露天煤矿,在资源枯竭的残酷现实面前不得不黯然退出历史舞台。而留给这片土地的,不仅仅是对生态破坏的沉痛记忆和警示,更是对过去愚昧无知的反思。我们必须面对长期过度开采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深刻反思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所引发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珍爱资源、保护环境,不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追求所谓的发展速度。

回顾过去的历史,抚顺丰富的煤炭资源早在清朝时期即被偶然间发现,但是因为满族统治者视其为王朝兴旺的象征,深恐开采行为将会破坏这片土地的“龙脉”,从而影响到国家气运,因此实施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封禁政策。直至1901年,在当地知府王承尧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主张下,清政府才最终颁令允许对抚顺的煤矿予以开采,自此终止了长达百年的经济封锁状态。

当年,具有远见卓识的王承尧以其非凡魄力,成功动员了10万两白银的资金,携手俄国实业家共同创立了华兴利公司,正式启动了抚顺煤矿的开发项目。此外,另有一家名为抚顺煤矿公司也在俄国资本家翁寿的大力支援下应运而生。

遗憾的是,虽然这两座煤矿尚未正式启用,却已经被俄罗斯人抢先占领。历经血战的1905年日俄战争最后以日本胜利告终,战争的余波使日本成功地掌握了中国东北地区的主导权。继而,丰饶的抚顺煤矿力量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日本的眼馋之物,并被誉为其经济命脉的核心组成部分。自此,长达四十年之久的日本对抚顺煤矿的野蛮掠夺拉开序幕!

远道而来的日本人的大船满载工艺精良的机械设备,不惜任何代价实施大规模开采行动,不顾煤炭货物重量之沉重,每日往返周转运送,源源不断地将煤炭原料输送到日本,以此来满足该国产业界对于煤炭的大量需求。

在这段漫长而又残酷的掠夺过程之中,日本人强迫居住在此地的农夫们投身于繁重的矿山工作,经历数百万吨优质动力煤的开采,最终充盈了他们的腰包,获得了惊人且巨额的利润收入。更令人不忍直视的是,这些被掠夺一空的煤炭甚至被日本人转手出口,换取更大的暴利。

正是在外国侵略势力的无情啄食之下,井然有序的抚顺煤矿资源变成了抚顺人民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源头。直至1945年日本人无条件投降那一天,中国才终于重新拥有对抚顺煤矿所有权的掌控,终止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掠夺,从而为煤矿工业开辟了独立自主发展的崭新篇章。

然而,为了国家的工业化大业,他们坚决拒绝退缩,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勇敢地对抗重重困难。正是因为如此不懈的努力,新中国在此期间积淀了无比珍贵的重工业建设经验,同样也储备了充足的煤炭资源,这为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凭借技术的创新与制度的改革,抚顺的煤炭开采量始终保持着稳健且持续的增长状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仅仅在1960年代的短短数年里,抚顺就累计开采出了4亿吨的原煤、2.5亿吨的动力煤以及1亿吨的油母页岩,这个伟大成果无疑令人惊叹!

产量极高的优质煤炭如涓涓细流般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它们默默无闻地支撑着刚刚启动的新中国重化工业建设的每一步。毫不夸张地讲,若非得益于抚顺丰富的煤炭资源,我们很难想象新中国的重工业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

承载着无数辉煌历史的抚顺西露天煤矿,如同一部生动形象的画卷,见证并引领了中国现代工业的腾飞。尽管大规模的开采活动推动了国家工业化进程,但过度开采也在无声之中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使其留下无可挽回的创伤。

在长达60余载的漫长开采历程中,抚顺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步演变为本地区发展的永恒驱动力。

凭借煤炭资源的得天独厚优势,抚顺的重工业产值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个春秋里始终位列全国翘楚。无论是从机械制造、冶金生产,还是能源开发、电力供应等方面,抚顺的重工业都为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现代化工业基础。

在抚顺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第一——中国第一吨页岩油,中国第一台挖掘机等等。而被誉为“东方魔窟”的抚顺钢铁工业,更是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其钢材产量曾长期雄踞全国之首。

值得骄傲的是,1954年,抚顺成功晋升为省辖市,并且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这既是翻开了城市建设新的篇章,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庄严宣告。

总的来说,抚顺工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西露天煤矿源源不断地提供的优质动力煤。正因如此,这些煤炭资源铸就了抚顺成为新中国举足轻重的重工业基地,为我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贡献了巨大力量。

然而,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不仅推动了抚顺的快速发展,对于其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是不容忽视的。过度开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让人们开始深入思考并反思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面对当前严峻现实,抚顺已经积极地致力于经济转型和生态修复工作,以期找到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进之路!然而,在鼎力支持抚顺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西露天煤矿的无限制开采却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长期以来,西矿区遭受了由煤矿开采引起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统计数据揭示,这里的空气含尘量惊人地达到了每立方米8至15毫克,远超过国家规定的5毫克上限,是一般工业区的5到10倍之多。如此高浓度的粉尘吸入常常导致本地矿工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和肺部病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群体。

不仅如此,连绵不断的开采活动还严重破坏了当地土地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周边22万平方米的土壤因为采挖和积水问题已经变得贫瘠不堪,再也无法耕种。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大坑边缘的地基也在逐渐滑动,地面开裂、塌陷等现象屡见不鲜,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这其中最为令人触目惊心的便是矿坑底部——长时间的滥采已然在地下形成了成千上万的巨大空洞。这些空洞令本地区的地质结构变得异常脆弱,任何微小的外力都有可能触发灾难性事件。

例如,雨水在地下汇聚而成的大量积水中就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每年进行排放,总量高达上千万立方米之多。

总之,粗放型开采对抚顺造成的生态灾害可谓难以承受,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也使大家有了切肤之痛。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绝对不能再牺牲环境,以追求短暂的经济繁荣作为代价。回顾抚顺西露天煤矿的发展历程,宛如一部生动的画卷,全面展现了中国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全貌。

我们必须清晰且深刻地意识到,在为国家工业化进程奉献伟大力量的同时,长期以来的过度开采无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害。为此,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追求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环境的永续发展,这无疑是抚顺市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所面临的至关紧要的挑战!

当今,尽管煤炭资源已然逐渐枯竭,但抚顺市却没有因此停滞不前,反而正在全力推进经济架构的调整和产业的转型优化。他们在妥善保护好煤炭工业那无法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亦积极投身于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高端科技产业的开发,以推动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与企业界也纷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试图治理因多年的采矿活动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历久弥新的采矿遗迹正逐渐被回填固化,规模宏大的绿化工程也在矿区广泛铺开,空气质量和土壤条件正呈现出明显的逐年改善趋势。

站在这崭新的发展起点之上,抚顺市正全城动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让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这个曾经的工业重镇必将迎着新时代的曙光重新焕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抚顺市   露天   煤矿   抚顺   煤层   重工业   日本人   日本   中国   煤炭   煤炭资源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