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长城非好汉,畅游北京故宫六百年的宏大,触摸北京演进的轨迹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光荣的传统,丰富的古迹园林。著名景点包括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北京很多景点都需要提前实名预约,如故宫、天安门、长城、颐和园、各大博物馆等,故宫每天限量30000张并且还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否则到门口没票也进不去。

根据北京旅游大数据综合监测,今年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749.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7.4%,比2019年同期增长25.7%;旅游收入286.5亿元,同比增长40.6%,比2019年同期增长27.4%。

1、古都北京

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有三千多年,其间主要出现了三个都城级别的城址。一个是在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的西周燕都,另一个是位于北京城区西南部的蓟城,后来发展成为唐幽州城、辽南京城和金中都城,这两个城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第三个城就是元大都以及明清北京城。

历史上,战国时的燕国、两宋时的金、元、明、清、北洋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7次在北京建都,先后一共历经了1500多年。

辽代时名为“南京”、“燕京”,金代改燕京为“中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今旧北京城的前身),历时二十余年,完成宫城、宫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形成新一代帝都。

大都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的面积。元大都北城墙在今安定门外土城一带;南城墙在今东西长安街南侧;东西两侧在今东西二环路上。全城开有11个城门,现在的朝阳门和阜成门就是元大都城的东门和西门。

元大都城的格局准确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基本原则。左祖,也即太庙的位置是在皇城之东,今朝内大街以北;右社,也即社稷坛,建于今阜内大街以北;元大都城的整个皇城即为前朝;皇城坐北朝南,其“后市”商业区就在钟鼓楼什刹海一带。

元大都的建成,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既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座按照整体规划平地建起的都城,也是13世纪至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

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改大都为北平府,都城设于南京;1403年明成祖朱棣将他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一个吃惯烤鸭的人,实在吃不惯盐水鸭,于是开始修建北京城。明朝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北城墙向内缩进了2.5公里,到了安定门和德胜门一带,又将南城向南推进到前门一带。九门城楼修建完成以后,分别改定以前的名称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和阜成门等,这些名称沿用至今,其涵盖北京内城。

明朝拆毁了元大都城的皇宫“以杀王气”,把全城的中轴线向东推移了150米,新建的宫殿都在中轴线上,又在线北堆筑了一座景山,用以镇元代残余的王气,以便明代长治久安。另行建造了皇宫紫禁城。由于此时北京城的范围相比元大都城有所变化,全城格局的中心亦相应地南移。外城的正南门——永定门,就成了北京城中轴线的新起点。中轴线仍然是用于设计北京都城格局的依据,紫禁城内象征皇权的前后六大殿也都在这条中轴线上。

皇宫左边建了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右边建造了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同时,又把皇城的南、北、东三面的城墙略微外移,使得太庙、社稷坛以及新开凿在太液池南端的湖泊,均纳入皇城的自然风光之中。在正南方的郊外对称兴建了东西两组建筑群,即皇帝祭天的天坛和祭山川之神的山川坛(后改称先农坛);在城东、西、北分别建了日坛、月坛、地坛。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并且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明朝开始在内城南面加筑外城,形成北京城池的“凸”字形格局,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代仍以北京为都城,清代北京城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衙署、府第、仓库、草厂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改为八旗居住区,令汉人迁往外城居住。清朝还在北京城内修建了大量黄教寺庙、王府,并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区。

追溯历史,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北京,以古老大气而闻名,置身于宫阁楼宇丛中,漫步在胡同和四合院的群落,用心去体味弥漫其间的浓浓的京味,让人流连忘返。

从2016年开始,北京首批央企已有13家离开了他们过去长期立足的北京地区。央企总部的搬迁,固然尤其政策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分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以及平衡各地区的经济,毕竟公司的总部可是一个公司产业链整合的灵魂。

2022年末2023年初北京常住人口218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今年北京总人口2176.7万人,较上年仍在减少。这是挪出地方迎中外来客。

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去年10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三届,这不仅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北京举办大型外交活动,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繁华。

2、故宫博物院

六百年的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更是我们去感受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美的地方。这是一座历时570多年,被后宫八卦耽误的“宝藏皇宫”,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都在此居住,历经24个皇帝。

过去,故宫叫作紫禁城。古人没有手机等通信娱乐设备,漫漫长夜只能抬头仰望星空。他们惊讶地发现:满天的星星,竟然都围着一颗星星转动!于是称这颗星叫紫微星,其实是北极星,认为北极星在天空中央,肉眼也看不出它在动。古人对于头顶上的星星总有一种莫名的“崇拜感”,认为有神仙住在“紫宫”上面,帝王们都模仿天帝的住处“紫宫”来取名,像极了“模仿秀”,到了万历时把北京的“皇城”改叫“紫禁城”。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只有复杂宏大的工程(比如长城、紫禁城),才能显示出统治者的能力与力量,也才能有效地整合族群与国家。

伟大的建筑都有实用性,但它们在本质上是超越实用的。紫禁城的宏大,不仅使营造变得不可思议,连描述它都是困难的。站在紫禁城巨大的广场上,望着飞檐上面青蓝的天空,像这样一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超级工程,在那个没有起重机的年代,主要工程在三年半内就完成了,在1420年基本就建成了。

紫禁城就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它的外围有城墙,在它的内部,布局分前朝后寝两部分,类似凸、凹字形,前面有办公场所(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养心殿等),后面有家属宿舍(东西六宫等),有宗教设施(梵华楼等),有水利工程(内金水河等),有图书馆(昭仁殿等),有学校(上书房等),有医院(太医院等),有工厂(造办处等),有花园(御花园等),符合古人“天人合一”“家国天下”的思想。

明有16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在南京生活外,其余14帝都在北京,可牢记明年号顺口溜“洪建永洪宣,正统景天成。弘正嘉隆万,泰昌天启崇。”清朝除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外,其余10帝都住在紫禁城,可记顺口溜“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李自成也在紫禁城住了40天。他把崇祯住过的武英殿当成自己的办公室兼卧室。吴三桂和清军赶到,李闯王就在撤退前一天,他在武英殿登了基,在紫禁城当了一天皇帝。撤退之前,拼杀了十多年的李自成一把火扔进了紫禁城中。瞬间,整座皇宫成了火海,大部分木头殿都被烧毁,尤其是前朝三大殿,损失惨重,以至于之后住进来的顺治皇帝只能在太和门里登基。

袁世凯也有“皇帝梦”,可最后还是没住进去,就差一步!他本打算在1916年1月1日搞登基大典,为此还提前弄了彩排,名曰“百官朝贺会”。这时候国民声讨太激烈,云南的蔡锷、唐继尧等人开启了护国运动,袁大头只得延期登基日,结果四个月后因患尿毒症去世了。

现在这座皇宫已经从皇帝那儿转到了人民的手中,真正成了人民的博物院,紫禁城成了故宫博物院。

在故宫,绝大部分建筑空间都容纳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风云,穿越在紫禁城,番茄炒鸡蛋色成为了标配。

前朝三大殿是故宫中轴线上最壮丽的部分,它们坐落在高高的石台上,如果你从天空俯瞰,这个石台是一个大大的“土”字形,古人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须弥座。在皇帝眼中,“土”可是个好东西,因为根据阴阳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土位居中央,把石台基做成土字形,寓意着这里是天下的中心,皇帝是中心的中心。

同时,“土”还代表了江山社稷,这里将石台基做成天下最稳固的“土”,暗含了江山永固、社稷安康之意。

这样的高台设计并不是明清皇帝的创意,自古以来,帝王们就崇尚“高台榭,美宫室”的建筑风格,也许站得越高,皇帝的成就感越强吧。

太和殿,这是宫里乃至全国等级最高的一座,它的台基最大,东西长64米,南北宽37.21米,建筑面积达到了2381.44平方米。

养心殿可谓是紫禁城里“逆袭成功”的典范,明朝时,它默默无闻,记载不多,唯有两次大事让它露了露脸:一次是嘉靖皇帝为了炼丹,曾在养心殿建过一座砖石无梁殿;第二次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万历皇帝因为住在养心殿而逃过了乾清宫的大火。顺治皇帝曾在此临时居住,驾崩也在这里。

康熙皇帝还将养心殿的西暖阁变成了自己学习西方数学的教室,有时召传教士来此授课。同时他还在这里设立了“皇家百宝加工厂”—造办处,负责御用物品,比如金器、玉器、铜器、绘画等物品的制造和加工。

雍正皇帝继位后,他决定搬到养心殿居住,自此,清朝的后七位皇帝都在这里办公、居住,一瞬间,养心殿成为清朝的政治、军事和权力机构的中心。

养心殿前放了个带孔的大玉璧,黄帝批阅奏章累了会抬起头来转转脖子放松下,这一抬,眼光最先看到的就是对着自己的这块大玉璧。人们常说“面壁思过”,养心殿这里的“壁”是“璧”,皇帝看着它就是在“思过”,它警醒着皇帝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是否真的在为老百姓做好事。而且这块玉璧上雕有八条龙,中间圆孔正对殿内宝座上的皇帝,恰好暗含皇帝为第九条龙,乃真龙天子之意!

这座城,培养了许多商业奇才,比如万历皇帝为了挣钱,他下令停止民间采矿,所有矿产只能由皇家专营,皇帝因此成为这一垄断行业的最大老板,试图将天下财富集于一身。他赚钱太多,没地方放,于是下令在养心殿后面挖了一个大大的银窖,把挣来的银子统统藏在自己的银窖里。清代康熙皇帝说:“明代万历年间于养心殿后窖金二百万金。”

乾隆当年下江南特别喜欢天一阁,所以回宫后下令仿照天一阁建成了现在的文渊阁、文澜阁等藏书楼,因此六间的设计源头在天一阁。可单建成六间没法凸显中心明间的地位,所以为了仿照天一阁,兼顾对称性,同时也凸显出中间明间的地位,于是工匠们把最西边做成一个超小间,这样从外观看,还是五大间的格局,明间依然在最中间。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用5个月的时间,走遍故宫几乎所有的房间,得出的数字是9000多间,与传说宫里的房间数为9999间半接近,而当时这个设计据说来自朱棣皇帝的一个梦。

清朝皇帝乾隆,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坐拥中国历史上第二大帝国(版图仅次于元朝),在紫禁城里一再大兴土木,是紫禁城建筑史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他最爱的,还是八平方米的三希堂。他为自己退休建造了宏伟的宁寿宫(紫禁城里唯一的太上皇宫),但他退休后还是住在养心殿,挨着他的三希堂。

宫斗剧里大都讲述了后宫嫔妃的故事,想要了解故宫,畅游紫禁城,故宫博物院里基本都能找到答案。

3、盘点北京美景

北京旅游资源无与伦比,除了故宫,还有天坛、北海、颐和园、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明十三陵等名胜古迹。

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面临长安街,与天安门广场隔街相望。其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称承天门,直至清顺治年间才改称天安门。1925年天安门才正式对民众开放,并将其设计为国徽的一部分。

长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而更加险峻。

“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300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长城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尼克松在参观完长城后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诸侯割据,群雄争霸,各诸侯国为防御邻近诸侯的侵扰,在各自的领土上先后筑起了一段段防卫墙,最早修筑的是楚,其后各诸侯国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国并灭六国,一统天下,为了巩固帝国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定,防御北方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派遣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逐匈奴,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构成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的防御体系——万里长城。秦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自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的2000多年长城的修筑一直没有停止过,尤以汉、金、明三个朝代的规模最大。清朝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有过修筑。

长城秋色绵延万里的长城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构成了一道完备的防御工程体系。

颐和园位于海淀区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其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苏州留园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的建造以杭州西湖为主要蓝本,汲取了江南建筑的精华部分,构思极其巧妙,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堪称罕见。因颐和园保留了皇家园林的风情韵味,故被誉为“皇家博物馆”。

什刹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部分组成,是北京城享有盛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其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北京的一处地标,鸟巢和水立方已经成为众多来京游客的必游景点。圆形的鸟巢与方形的水立方一起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念。作为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鸟巢曾被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而水立方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场馆之一,2020年11月27日,国家游泳中心冬奥会冰壶场馆改造工程通过完工验收,“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着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曾在200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25处你不得不去的好玩的地方”之一,它也是北京地区唯一一个上榜的。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在胡同拆迁中得以幸存。

结语

北京,充满活力的中国之都,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对中国人而言,北京是一切的中心:政府、传媒、教育、艺术和交通,甚至包括了语言和时间。

自北京建城以来,就吸引外来人口、商人、学者和探险者的到来,其中也包括了13世纪的马可·波罗:“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

1962年,一名外国记者将这里定义为“史上最大的乡村”。进入21世纪,就像是任何一个崛起中的国家的首都那样,北京这个大乡村走向了国际。

去年北京GDP4.38万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75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北京的历史,是一部从一个原始聚落、方国诸侯的领地中心,发展成统一的封建国家北方地区的军事重镇,进而上升为全国首都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京都有辉煌的历史记忆,使国人为之向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北京   紫禁城   北京城   颐和园   都城   皇城   故宫   明朝   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   宏大   轨迹   皇帝   北京故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