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37天,艰难破亿,这盛世如冯小刚所愿,垃圾观众越来越少

上映37天,电影票房艰难破亿,这一数字让人不禁思考,这盛世到底有多盛。垃圾观众的减少,似乎成为了导演冯小刚心头的一块心病。然而,让我们回到过去,走进2010年的暑假,《唐山大地震》上映。导演在发布会上大胆预测5亿的票房,同时却劝诫观众,这不是一部娱乐片,想看娱乐的就别浪费钱买票了。这种反向宣传,让人不禁想知道,为何他如此自信,如何能确保5亿票房?

“我拍什么都有票房,谁能超得过我呢?没有!我特别孤独求败。”这样的回答或许是基于他过往票房的支持,也得益于唐山市政府和各县市组织的集体观影支持。最终,《唐山大地震》的票房达到了6.73亿,冯小刚的自信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时光转到2023年底,冯小刚带着《非诚勿扰3》回归。然而,多巴胺配色、手机相册风格的海报以及新旧朋友再聚首等宣传手段,似乎无法掩盖这部电影的本质。影片在上映一个多月后,票房终于达到了1.000亿。然而,在观影过程中,许多观众发现,影片中的笑点似乎已经远离了当今观众的搞笑标准。观众对于角色和情节的质疑,让整个电影显得有些“没意思”。

或许,《非诚勿扰3》的问题在于未来想象的过时,与时代的脚步脱节。影片设定在2034年,却对未来科技发展缺乏深度思考。机器人情节仿佛是冯小刚早期小品《机器人趣话》的加强版,而这种过时的笑点在观众中引起了一些共鸣。

回到过去,《机器人趣话》的编剧竟然是冯小刚自己。而如今,《非诚勿扰3》似乎更像是他心中无法消除的固执。舒淇饰演的机器人仿佛是蔡明的2.0版本,功能更加丰富而仿真,然而超级大bug却让人对未来科技的描绘产生了疑问。

影片中的笑点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而观众对于这种未来设定的接受度似乎并不高。十年后的未来,仿生人形机器人是否能够以假乱真,冯小刚并没有做足功课。这或许是观众质疑的原因之一。

冯小刚一直以来对观众的态度也备受争议,他的“垃圾观众理论”成为影坛一大话题。电影时长与内容不符,观众感受到的更像是被随意拍摄的“下手”而非真正的尊重。观众不愿意被定义为垃圾,不愿意被定义为垃圾观众,这似乎成为影片的一大败笔。

或许,《非诚勿扰3》的票房并未达到冯小刚的期望,观众对于这部“三如电影”的失望或许是时代变迁下的一种拒绝。这盛世如他所愿,垃圾观众是否真的在减少,成为了一场引人深思的讨论。或许,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需要一种能够打动心灵的创作。你觉得呢?

或许,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需要一种能够打动心灵的创作。你觉得呢?

在电影的浩瀚世界里,每一部作品都是导演对自己理念的呈现,观众则是这个舞台上的评判者。《非诚勿扰3》或许在票房上遇到了波折,但这并不代表电影失去了它的价值。或许,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观众和导演之间的沟通是否变得更加迫切。

冯小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坚持自我的导演,他对观众的呼吁,或许是一种期望能引发观众对电影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观众的拒绝,可能只是一时的不适,更可能是对于新时代审美的一种反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们对于电影的期待和要求也在不断升级,这或许需要导演们更敏锐地捕捉。

影片结尾的回忆镜头,或许是冯小刚对过去的怀念,也可能是他对观众们的一种交心。或许,观众们可以从这些回忆中找到曾经的共鸣,也能在新的创作中发现全新的精彩。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追求,而每一位观众也有自己的期待,这种对话和碰撞,或许才是电影世界最为美妙的地方。

或许,《非诚勿扰3》在票房上遭遇挫折,但无论如何,它在观众心中留下的独特印记是无法抹去的。或许,我们可以更加开放地接纳不同的审美,给予导演更多的创作空间,也同时期待更多的电影作品能够引起观众更多共鸣。因为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艺术,是导演与观众心灵相通的媒介。

在这个观影体验不断升级的时代,我们或许需要更宽容地面对每一部电影,给予它们更多的机会去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电影世界如梦如幻,让我们一同期待更多优秀的作品,让每一个观影时刻都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你愿意和电影一同踏入这个奇妙的世界吗?或许,这正是电影最美妙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观众   垃圾   唐山   盛世   票房   机器人   艰难   导演   期待   未来   更多   电影   冯小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