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泉州!逛世遗之城 品烟火人间

泉州城标——开元寺东西塔 陈英杰/摄

泉州,这座古称“刺桐”的城市,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马可·波罗笔下“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首届“东亚文化之都”。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近日,泉州市再获评“2023年度微博最具热度国内游城市”。如今的泉州,是世遗之城、奋斗之城、国潮之城、烟火之城。

原味古城 活态传承

“簪花很美,泉州很赞!”近日,微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次点赞泉州。近两年,泉州蟳埔小渔村的“簪花围”火爆出圈,随着多位明星打卡宣传,来自五湖四海的女孩们纷纷来到蟳埔体验这“头顶上的花园”。以“簪花围”“蚵壳厝”闻名海内外的蟳埔,正是一直传承、不曾中断的原生态村落。如今,村民除向海而生的生活之外,又增添了新的活动项目——为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们簪花、做导游。

流光溢彩中山路 陈英杰/摄

同样以原生态闻名的,还有泉州古城西街和中山路。漫步西街及其两侧的古街老巷,时不时便“偶遇”一座座名人故居:三落三间张的“手巾寮”欧阳詹(唐代文学家、诗人)故居、记录了火药配方的北宋军火家曾公亮故居、心怀民间疾苦的元代高僧释大圭出家修行之所开元寺……在这里,一不小心,就会与历史撞个满怀。位于市中心地段的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座长达两公里多、贯穿古城南北的柱廊式骑楼,它保留了南洋和闽南的传统特色,完整串联了朝天门、泉山门、德济门等重要城门遗址和旧址。

与中山路相接的金鱼巷,近年也进行了“微改造”:用有包浆的老旧石板取代原先的水泥路面,用富有闽南特色的海蛎壳水洗石为屋落立墙面,用胭脂砖砌成老砖柱,用杉木雕刻花格窗……种种细节,都让这条古巷展示出古韵新姿,延续了历史文脉。

老君岩 陈英杰/摄

按照“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家园式共造”理念,泉州划定近200平方公里的遗产区、缓冲区、景观控制区,留住原住居民、保留原始业态、守护原味生活,打造“活着的古城”。669幢传统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做到“原址、原状、原物、原汁原味”。九日山祈风石刻、开元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德化窑址……走进泉州的22个遗产点,一街一巷、一砖一瓦,都能让人窥见当年“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景象。

无论是在遗产空间中柔性引入音乐艺术,更好地与年轻人对话、与世界对话,还是围绕德济门遗址、洛阳桥等打造遗产社区,重建遗址与社区的关联,赋予实用功能……都让人感受到,世界遗产就在咱厝边,世界遗产就在生活中。按照最小干预原则,泉州加强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实现94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44处)的有效保护,形成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726项(包括世界级6项、国家级36项),留存大量宋元时期的文化瑰宝,赢得了“宋元看泉州”的美誉。

烟火人气 彰显温度

在泉州古城的西街,居住在此的游客们常常被一缕家常的炊烟唤醒,开启一天美好的生活,推门可见开元寺东西塔,下楼便可品尝到泉州人家常的面线糊、满煎糕等美食小吃。

与文化遗产共生共融已成为泉州人民的生活日常。夜幕降临时,人们漫步古城老街古巷,感受朝旭楼的中西合璧、铁炉庙的神秘信仰、老宅的闽南风味美食……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吸引着如织的游人,熙熙攘攘。1月7日,“旅游风向标”2023携程口碑榜以及2024冬春旅行趋势榜发布,泉州再获殊荣,荣登携程“烟火美食榜”。

闽南面线糊 郑银杰/摄

泉州传统美食琳琅满目,人们不仅可以从“宋元‘泉’席”“宋元海丝宴”中领略宋元时期的风雅食趣,还可以从面线糊、肉粽、蚵仔煎、土笋冻、元宵圆等特色小吃中品尝“市井人间”的韵味,在仰望历史的同时感受味蕾带来的双重体验。逛西街,可以按图索骥开启美食之旅:和西街钟楼合影后,来一个附近老字号的烧肉粽,搭配一碗加满醋肉、大肠、油条的闽南面线糊;路过润饼皮店,一张薄如纸张的润饼皮瞬间出炉,加入五花肉、海蛎、胡萝卜“包山包海”,感受“一卷百味”;咬一口香葱蒜蓉枝的香酥脆,品尝泉州特色的元宵圆,让花生在唇齿留香;当土笋冻的沙虫,配上蒜泥、酱油、醋,回味无穷……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泉州的土地和人民的热情。

土笋冻 陈英杰/摄

“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泉州,烟火气氤氲在夜间。大尾夜市位于西街,白天是人声鼎沸的菜市场,傍晚则变成最具烟火气的夜市。这里紧邻开元寺和基督教泉西堂,一侧是庙堂,另一侧是生活。下午4点多,大尾夜市便逐渐热闹起来,摊位上香气升腾,既有海蛎煎、拳头母等泉州特色小吃,还有海鲜大排档、鸡蛋仔、辣炒年糕等。除歌手驻场等形式外,每周五、六晚还组织泉州特色民俗——火鼎公婆演出,让大尾夜市更具本土化、潮流化的特色。

“龙众”聚力 古韵新姿

龙年春节的脚步临近,泉州古城精心打造“泉州龙龙”龙年艺术装置,结合“龙生九子”古代传说,制作了大小青龙和9个形态各异的龙形艺术装置,陆续在古城世遗景点、街巷、文创园区亮相,给大家送上“龙众好”(闽南语词汇,意为“大家都好”)的美好祝福。在传统龙文化中,注入闽南文化精魂,整组作品更有泉州文化味。

软萌“赑屃” 黄梓濠/摄

去年兔年春节,“泉州兔兔”火爆出圈,催生了泉州古城生肖文化IP。一只只造型别致的“巨兔”出现在泉州古城街巷,包括“蟳埔簪花兔”“幸福兔”“丹宁温暖兔”“HANA海捺—惠女兔”“吉祥幻彩兔”,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打卡,成为传递喜庆、吉祥的使者。

泉州古城元宵夜“歌吹漫步” 陈英杰/摄

今年春节元宵之际,泉州精心策划了“春节去哪里?泉州欢迎您!”——世遗泉州“烟火闹新春”文旅消费季系列活动,不负海内外游客对泉州的热爱,不负泉州人民的深情。三大特色活动惊艳亮相,包括首届泉州民俗节、元宵泉州元宵灯会、世遗打卡“寻龙记”体验。其中,时隔20年再次举办的大型民俗踩街(“龙腾东海·福满泉州”民俗踩街)亮相民俗节,集聚泉州特色民俗精华,再现非遗传统的辉煌。更有美食嘉年华、古城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展现泉州春节元宵特有的民俗、非遗等传统特色和烟火气息,让人们感受到泉州春节的热闹和温馨。

守护世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如今,世遗城市已成为泉州文旅的最大IP,既“吸睛”也“吸金”。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泉州的魅力不仅来自宋元时期刺桐城“梯航万国、多元包容”的气度,更来自抬眼可见、触手可及的海丝名城的气息。泉州始终坚守“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理念,接力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通过坚持保护第一、强化系统保护,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旅游开发,泉州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做到了“留人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


供稿: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执笔:庄建平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4年第2期(总第026期)五洲有约栏目

声明:本刊出版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泉州   中山路   烟火   西街   海蛎   闽南   宋元   民俗   古城   人间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