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士夫妻生下神童女儿,从小智商过人,医生建议送去精神病院

| L先生

编辑 |笑史云烟


前言

一岁就能过目不忘,两岁认识上万汉字,小小年纪就成了神童。

女孩名叫煊煊,父母是一对儿博士夫妻,所有人都对她报以极大的希望,认为她可以延续父母的优良基因,成为比父母还优秀的人才。

“把孩子送到精神病院去复查一下吧!”

2004年,夫妻俩带2岁的女儿参加了一次心理测试,可没想到却被医生告知,女儿患上了精神病。

自闭症患儿

煊煊的父母将她送到幼儿园,一开始,煊煊凭借她优秀的智力迅速吸引了老师们的注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注意到煊煊与其他孩子有些不同。

当其他孩子欢快地玩耍的时候,煊煊经常会独自一人静静地待在角落,仿佛她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中。

这令老师们感到困惑,老师曾经向煊煊的父母提起过这个问题,但因为他们当时都忙于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直到有一天,煊煊有机会接受一次免费的心理咨询,父母决定带她去看一看。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医生递给煊煊一盒积木,并要求她试着搭建一座高楼,煊煊毫不费力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正当煊煊专注地搭建着高楼的时候,医生开始对她进行额外的测试。

医生告诉煊煊停下来,试试其他的任务。

但是,煊煊好像根本没有听到医生的话,她依旧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她的积木世界中,继续着她手中的工程。

医生试图接近煊煊,询问她是否愿意和他一起玩,但煊煊没有任何反应。

医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与煊煊的父母展开了深入的谈话。

通过询问她平时的行为举止,医生提出了一个令煊煊的父母陷入思考的问题:“你们是否和孩子交流得多?”

经过仔细回想,父母终于意识到,煊煊确实很少与他们交流,她总是表现得像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人,既不生气也不开心。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煊煊的父母立即带她去了知名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六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虽然他们心怀侥幸,希望煊煊只是因为过于聪明而显得与众不同,但最终的诊断结果令他们失去了希望:煊煊被确诊为先天性心理障碍——自闭症。

煊煊的父母怎么也没想到,原本聪明伶俐的女儿,竟然是得病了。

天才宝贝

杜佳楣和夏月峰是一对在北京工作的博士夫妇,作为高学历的夫妇,他们希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怀孕期间,他们开始进行胎教,期望能培养出高智商的后代。

煊煊的出生让整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幸福感不断增加。

她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出色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让父母感到惊叹,他们都以为是因为自己看自己家孩子优秀,自带了层滤镜。

直到煊煊一岁时,夫妻俩才察觉到,原来煊煊就是很聪明。

比如,杜佳楣给她讲儿童故事时,讲到故事主人公开心的情节时,煊煊会跟着高兴地拍手,讲到不开心的情节时,煊煊会整个人都很难过。

有一天,杜佳楣给煊煊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

第二天小煊煊竟然也做出了把石子扔进瓶子里的举动,这让夫妻二人都很激动。

谁不想拥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啊!更何况自从怀上煊煊,夫妻俩就对她给予很大的期望,想要好好培养她成才。

于是,父母对她的学习内容逐渐增加,并发现即使内容被打乱,煊煊依然能准确地做出回应。

这让他们相信女儿是个天才,并且开始计划她未来的学习路径。

在上了幼儿园以后,煊煊也十分招老师喜欢,因为她很乖,不像其他的小朋友又哭又闹,想回家找妈妈。

但是,煊煊上幼儿园后的一次健康检查彻底改变了这个幸福家庭的生活。

她被诊断患有心理疾病,这个消息给杜佳楣和夏月峰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漫长的求医路

夏月峰和杜佳楣接受了女儿煊煊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消息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惑和绝望。

但是,他们随后快速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坚决决定积极面对现实,并为煊煊的未来做出不懈的努力。

一开始,他们对女儿的期望很高,希望她将来能成为杰出的人才,但随着煊煊病情的恶化,他们只期望女儿能像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平安快乐地成长。

为了实现这个新目标,夏月峰主动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位,加入了一个国有企业,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煊煊。

杜佳楣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梦想,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煊煊的工作中,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寻求专家的意见,希望能找到治疗自闭症的方法。

医生建议杜佳楣参加自闭症儿童家长培训班,这样她可以与其他家长交流和学习他们的经验。

夏月峰则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相关文献,以期为女儿的康复提供科学的指导。

每天,煊煊需要进行严格而乏味的日常训练,每天需要练习6个小时。

尽管杜佳楣的内心很心疼,但她仍然坚定地督促煊煊完成训练,因为她知道这是为了女儿的未来。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煊煊的情况开始有所改善。

五岁时,她不再那么排斥外界,偶尔还可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看到女儿的进步,夏月峰和杜佳楣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煊煊总有一天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

如今现状

经过夫妻俩一番商议后,杜佳楣毅然决定再次怀孕,这个举动是为了给她患有孤独症的女儿提供一个长远的依靠。

作为一个37岁的母亲,她深知时间无法永远陪伴女儿,因此她希望有一个弟弟或妹妹能够在她百年之后继续关心和支持她的女儿。

而令她庆幸的是,她的第二个女儿健康地降临到这个家庭中,给了他们全家带来了喜悦和希望。

在长时间的努力下,她的女儿煊煊的康复状况逐渐好转,同时,杜佳楣夫妇在陪伴女儿战胜孤独症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康复训练经验。

他们将这些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到了网络上,引起了其他孤独症患儿家长的关注。

这些家长纷纷向杜佳楣请教,并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佳楣逐渐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创办一个专注于孤独症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心来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困境。

这个想法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于是他们一起创立了“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

杜佳楣有着极大的爱心,她把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转化为对整个社会的关怀。

2011年1月,她正式成为杜老师,为那些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并且给予家长们技术和心理方面的支持。

尽管开始的时候康复中心的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坚信早期的发现和干预可以避免孤独症成为一生的遗憾。

为了改善康复中心的环境和设施,杜佳楣夫妇不惜卖掉了他们未入住的新房,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了租下的一处宽敞的商铺楼内。

他们的无私奉献吸引了许多家长的关注,也让孤独症患儿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在康复中心,杜佳楣给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并结合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评估。

康复老师们每天陪伴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并与家长密切合作,确保治疗过程能够延续到家庭中。

杜佳楣积极与外界合作,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社交接触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杜佳楣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孤独症患儿都能够独立生活和自主上学,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许多孩子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甚至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与人交流和参加集体活动。

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也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久违的希望和欢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自闭症   生下   女儿   医生   孤独症   康复中心   精神病院   神童   北京   智商   夫妇   家长   博士   父母   夫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