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上有两处“牛犄角”,集雄、奇、险、秀于一体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就像是水与火,两者之间有时对抗有时融合,刀光剑影,金戈玉帛,相伴相生。这一对解不开的矛盾似乎贯穿了千年岁月,上演出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

牛,根植于农耕文明的丰厚沃土,被赋予了丰饶的生命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怀柔段长城的建筑上,古人竟以高超的智慧和技艺,把牛头上尖尖的犄角建在了长城之巅,其形象与气势,威武倔强,大气磅礴,默默守护着京北这方土地。

牛角高耸入云

“牛犄角边”,简称“牛角边”,位于慕田峪长城最西端的山峰顶端,长城在这里攀上折下,呈锐角状,很像牛犄角,故此得名。山的北侧是雁栖镇的西栅子,从那里观察,峰顶左右两侧有悬崖相对,各高20米,宽5米左右,呈圆形,状如将军,形象威武。

东南侧是远近闻名的慕田峪长城,开放段西侧端点为慕字20号敌楼,由此处再向西北到达海拔1039米处,牛角边长城就建在这里。这段长城以前去过,需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攀爬,便可看见山腰处的长城突然不顾一切地抢占制高点,直冲山顶。半路上,见到一条小路平行着横切过去,这是一条捷径,相当于在牛角的根部横着穿行,能省下不少力气,但也有一些人不到山顶不罢休。

我大概就属于后者,也因为尚有体力,就沿着碎石路一路登攀,直至抵达最高处的牛角尖。顶点建有敌楼,早已坍塌。站在这里,不是钻进了死胡同,而是登高望远,豁然开朗。东侧是壮丽的慕田峪长城,风光无限;西侧是著名的箭扣长城,奇险隽秀。回望来时的路,长城沿着山脊不惧艰险,无怨无悔,不低头,不躲避,把一身的勇气、豪气和霸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当时的感受就是山高我为峰,一览众山小。没有艰辛的跋涉登攀,不会看到世间最美的风景。

有一天,我收到了朋友的一则短信:“中国最大的牛角在哪里?”在叙述完牛角边的特点后宣称:“在全国范围内能找到的最大的‘牛角’,一定是在慕田峪长城。”天下牛角,若论形状、气势、大小,牛角边长城真可谓无与伦比。长城墙体一上一下的一个折回,折出了奇险,折出了陡峭,折出了峰回路转,折出了全国之最。角是一座山,山是一只角,这砖石筑成的尖尖的牛角真牛,开创了慕田峪长城的一大杰作。

牛角边所在山峰因山势高峻,古时曾称摩天岭,据说慕田峪最早曾称“摩天峪”,后渐渐谐音为“慕田峪”。摩天岭因为有了极似牛角的长城,也就变成了今天的牛角边。

牛角边长城既是慕田峪的西侧端点,也是箭扣长城的东侧起点,由此向西,经正北楼、将军守关、天梯、鹰飞倒仰、北京结至九眼楼,都是箭扣长城的精华所在。

诗人火华曾写诗赞叹慕田峪长城:“后羿胜迹今犹在,射日长弓化苍山。凭栏远眺京师地,临风把酒唱雄关。”也许牛角边长城正是后羿的一把拉满弓弦的巨大弯弓,永远镶嵌在怀柔的山水之间。

牛角遥相呼应

“牛角边”是慕田峪长城的一大景观特色,除此之外,怀柔长城还有没有“牛角边”?回答是还真有。不是生拉硬拽,牵强附会,本来牛角就是成双成对的,如果只有一只,岂不成了独角?

另一处牛角边位于渤海镇大榛峪村连云岭,知名度虽然不高,但其险峻卓绝并不亚于慕田峪长城的牛角边。当长城这条巨龙越过北京结沿着磨石口扶摇直上,于群山之巅又把身子探向山谷,形成一道当地人用驴驮运重物的驴鞍状,所以,人们就称这道长城为“驴鞍岭”,关口就称为“驴鞍岭口”。久而久之,人们觉得“驴鞍岭”这名字太土,不文雅,渐渐改口称作“云岭”或“连云岭”。

长城攀爬到连云岭的最高点,一个急转弯迅速下降,掉头扎向西南,到另一个山谷里的大榛峪口。这段长城从东到西共建有6座敌楼。与之前上来的城墙形成了锐角。制高点海拔750.7米,拐角顶点的敌楼已经坍塌,仅剩下一堵残墙。其余保存基本完整。

这处被当地称为“牛犄角边”的长城,与慕田峪牛角边长城相距约20公里,中间隔着箭扣和北京结,海拔高度稍逊于后者,但这里的牛角似乎比慕田峪长城上的牛角更尖锐,起伏的坡度更大。西侧长城近乎直上直下,有的台阶上砖石不见踪影,裸露的填土滑落。还有这里的牛角经常隐没在云雾中。站在牛角尖上向东远眺,近处磨石口山脊上的长城一览无余,更远一点云雾弥漫的长城就是北京结、鹰飞倒仰。

两只巨大的牛角遥相呼应,轮廓分明,线条犀利,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力度。尽管两处牛角极可能是后人联想,但它们以夸张的对比,刻画出向前奔跑的姿态,让人们感受到了牛的英武体形和蓄势待发的逼人气势。两处牛角边长城雄伟壮丽的形象和厚重神奇的特征,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筑城工匠的艰辛劳动,守城将士的英勇无畏。

冬日的阳光洒在连云岭的“牛犄角”上,古老的长城更加显得威武,历经四百多年,无人修葺,仍如此顽强地耸峙于山巅,可见初建时的工程质量。

紧邻连云岭牛角边内侧,还遗存有一段明前长城,残存毛石干垒墙体长约400米,干碴墙体结构,高不过2米。既没有石条底座,也没有散落的砖垛痕迹,构筑简陋。据专家鉴定,此处长城遗迹是明代因修建长城时局部改线而被甩下的一段北齐长城,距今已有1470多年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王朝虽然是个短命王朝,但修筑长城里数之长,动员人力之众,修筑的次数之多,为历代所罕见。这段残留的北齐长城,为研究怀柔长城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牛角历史厚重

怀柔境内的明长城是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明朝在北部边境划分九边十一镇,今怀柔长城包括:蓟镇石塘路西部区域、昌镇黄花路、宣镇边垣等。各路均建有等级不同的边墙,形制各异的空心敌台,数量众多、冲缓、大小不等的关口和城堡。怀柔明长城肇建于永乐时期,以关、寨点状防御形式呈现,此后各朝陆续修缮,并加固连接墙体,尤其嘉靖年间几乎没有停止过。在明朝人眼中“居庸关、黄花镇实陵寝门户”,昌镇的核心功能是“护视陵寝,防守边关”。

贾儿岭口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重修,慕田峪长城牛角边就属于贾儿岭口。在慕田峪长城第18台,曾立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界碑:“迤东系慕田峪地方,迤西系贾儿岭地方。”立此碑时,自山海关至居庸关的防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防区划分极其明晰。贾儿岭口即今天的辛营北沟,亦称贾儿岭关。

这是一个被遗忘的关口,若不是史书记载,贾儿岭的名字很少有人提及。我曾问过附近村落的村民,大多不知贾儿岭长城在哪。或许由于近邻慕田峪、箭扣的名气太大,渐渐地被其光芒所遮盖,久而久之,贾儿岭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历史却永远记着它的名字。贾儿岭连接着慕田峪和箭扣,是怀柔长城20个关隘之一。明成化七年(1471年)的界碑还在,“贾儿岭”三字刻在石头上仍很清晰。明正德十年(1515年),提督边务兵部左侍郎陈玉奏陈边事:“其一、黄花镇贾儿岭地方,委密云镇守等官就近提督,庶事体归一。兵部议覆从之……”

《光绪昌平州志》上有记载:“慕田峪西五里曰贾儿岭……内险外平,牵马可行,余通步。”志书准确地描绘了贾儿岭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这座关口是怀柔段长城中最高的关口,慕田峪长城记载中的“摩天岭”,实际指的就是贾儿岭,即现在的牛角边,称此为“危岭”,实至名归。

关于连云岭牛角边一带长城,《光绪昌平州志》记载:“磨石口西五里,曰驴鞍岭口,外通四海,内险外平,通步,缓。”此关口也是一座水关,雨季可作泄洪之用,无水时可通车马。此关口因临近四海冶,防御位置重要,所以修建得坚固雄伟。

两处牛角边长城,都是原汁原味的明代古长城,充分体现了长城防御体系的理念。四百多年过去了,两处“牛角”仍集雄、奇、险、秀为一体,残垣断壁,满目沧桑,但长城巍峨挺拔的风骨犹在,气势如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犄角   长城   云岭   黄花   敌楼   北齐   边长   牛角   墙体   关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