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在龙年复活了?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过去这两年,我一直记得一件划时代的事,那就是教培行业的“双减时代”。


为什么双减会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这是一个在商业发展史很难看到的景象,没有哪一次变化来的如此迅猛,让人猝不及防。


一纸令下,我们在很短时间内就亲眼见证了教培行业从繁荣到衰落,巨头企业一一黯然离场。


就像两家发展了20多年的千亿企业,好未来和新东方在轰然之间倒塌,曾经的市值一度变得一文不值。



很多企业倒下,上百万从业人员丢了饭碗,失去了工作,不得不转型求生,就像董宇辉原来是新东方的老师,今天成为了大主播,但能有几个董宇辉呢?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也在教育这个领域里,虽然不是学科培训,K12,但它的倒塌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那个时候还正值疫情期间,我们的线下课程因为防控处处碰壁,甚至是开到一半突然被要求停止,我一方面感到对不起我们的学员,另一方面,我也很惶恐,不知道哪一天,我们就成了下一个案例?那把刀就直接落到我们脖子上来了呢?


但为了兄弟们的生计,也为了公司能够苟延残喘,我只能凭着自己信念,坚持着每一天。


所以,我一直把“双减”作为对自己的警示,告诉自己要保持敬畏。


但是,在2月8日,我突然看到一个消息,教育部竟然公开征求《校外培训管理条例》了?


教培行业,难道要复活了?



我再三确认后,特别是看到其中第二条:


“面向社会开展,以中小学生和3-6岁儿童为对象,以提高学业水平和培养兴趣特长为主要目的,有组织或系统性的教育培训活动”。


我才敢肯定,教培行业,确实在龙年复活了。


不管它的限制和条例有多严格,都在法律层面上证明了,针对学科的教培行业重新开放了。


说实话,我脑海里第一个反映就是,这是算纠偏,还是算鼓励?那两家千亿公司算什么呢?这两年躺平的学生和家长是不是得爬起来开始卷了?


当然,这个问题我不敢想,也没法说。


但往好的一面去看,我们的政策确实开始向“先立后破”去转变了,而不是原来的“先破后立”。


这是我们作为经营者在2024年值得期待的一点。



02


我们可能很多读者、听众不是经营者,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但我本身就是一位经营者,而且参与了单仁牛商很多学员企业的经营发展,很多学员都是跟着我们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我非常能体会到其中感觉。


有时候,不是不想,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比如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都要追求规模,即使是拼命内卷,即使是薄利多销,甚至不赚钱也要把企业规模做大?


就像我们有一位学员,他的工厂一直在某个县上,之前就在犹豫自己要不要扩大产能,因为整笔投资在8位数,对他的现金流压力不小。


学员就过来问我意见,我告诉他不要着急,等订单持续稳定了,我们再考虑建厂的问题,而且,要想好去哪里综合成本更低,更靠近你的原材料产地。


但在年前交流的时候,他跟我说,老师,我们决定了,准备投资再办一个生产基地,而且就在当地。



我问他怎么想的,时机是不是成熟?


结果,学员跟我说,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当地是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当地政府知道他有投资扩产的想法,准备去到外地考察的时候,赶紧把他拦下来去沟通。


主管的一把手牵头,带着几个部门一起上门做工作,了解情况,然后给了他一系列的支持举措。


现金流有压力?没关系,当地出面找银行协调无息贷款,并且,只要建厂每到一定的阶段,企业还在保持投资,政府也会相应的拿钱出来进行补贴。


土地紧张?没关系,政府出面协调,专门批出一块地用来生产。


包括物流、租金,政府全都给了优惠政策,当然,企业要做的就是留在当地,保持发展,把产能利用起来,同时解决一下就业问题。


这就是我们大部分的地方政策,包括产业政策,叫做“帮强”。



给行业头部的领军企业更大的支持,包括土地、税收、资金各种资源扶持,打造出一个在全国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有一天有机会可以IPO。


这就像在很多学校里,会有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


学校会把成绩好的学生集中起来,放在重点班,然后配上最好的老师和资源去培养这些学生,就是希望里面能有一些人能考到更好的学校,这样学校脸上也有光。


像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采取了这种扶持优势企业的政策,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收效。


因为帮强的政策可以加剧一个正反馈:让强者更加快速地做大规模,这种做法也确实用头部企业拉动整个产业链,带动了地方经济,增加了不少大公司,也增加了当地税收。


但各位,代价呢?


03


这个“帮强”政策的代价,就是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为了得到青睐,大家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做大规模,然后拼命卷价格。



因为判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你的规模有多大,产值有多大,厂子里有多少人。


它的负面影响就体现在两方面:


第一、大家知道,当一个学生寄托了家长、老师、甚至整个学校的期望之后,要么会背负沉重的心里压力,不能失败,更不敢接受失败;要么就会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企业也是一样的,如果经营者能扛住这种压力走出来,把企业管理好,逐步提升品质和技术,那就能一飞冲天。


但如果走不出来,甚至开始狂妄贪婪,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就像恒大。


第二,就是那些规模更小的中小企业不被重视,资源流向了大企业,小企业当然慢慢失去了竞争力,成了一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产业生态。


其实,在很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它的强大不只在于有一个规模大,横跨领域多的龙头企业。


强大的应该是产业生态,是多样性,有没有多种多样的中小企业去填补产业的所有链条,有没有去保护中小企业在某一个环节去深耕细作的“扶弱”政策。



今天的全球供应链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同时也做到了专业分工极其的细化。


没有哪一个所谓的“优势产品”,是靠自己某一个技术做出来的,而是这一条产业链共同协同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那些看起来一点不起眼的配套企业,在供应链上叫不出名的小企业,他们其实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能够在一个细分领域深耕,去满足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越多,也就意味着制造业的生态越具有多样性,产业的竞争力也就更稳定,更有活力。


所以,如果政策只会“帮强”,没有去深入联系实际情况,倾听不同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只是让更多资源流向头部的大企业,又不保障小公司的利益。


我们的产业竞争力只会“大而不强”,导致整个生态的脆弱性,也容易让大家失去对政策的导向和信心。


这是我的一点思考,如有不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新东方   龙年   行业   经营者   学员   中小企业   政策   产业   学校   资源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