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二手交易,消费者如何避免“踩坑”?

近年来,线上二手交易渐成风尚。卖家处理掉闲置物品,买家节省了支出,原本“吃灰”的物品流转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做到了资源循环利用,可谓“三赢”。

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值得提倡,但线上二手交易市场出现的许多问题也不容忽视。有卖家宣称电动车“各项功能正常”,买家收到货却发现车轮是用胶水粘上的;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到的二手“名牌包”,经检测被证实是假货;把买家从二手交易平台引到其他平台,收到转账就拉黑“玩消失”……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消费欺诈等行为时有发生,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成本,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长期繁荣。

违规成本低,是这类消费陷阱频现的重要原因。传统电商平台上的卖家属于经营者,应当承担所售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责任,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而线上二手交易的卖家是个人,一般不能提供更换、修理等售后服务,还有不少卖家给所售商品打上“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标签。二手交易这种类似“一锤子买卖”的特点,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有的商家伪装成个人用户,以出售闲置物品为名销售次品或假货,逃避承担相应的售后服务责任。

部分二手商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与相关监管不力也有直接关系。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有商家明确表示所售货物是仿品,或者通过“这个价格懂的来聊”等话术予以暗示,有的还公然出售空酒瓶、空化妆品瓶等可能用于制假的二手商品。平台若未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或是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很容易导致制假贩假信息充斥平台,致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蒙受损失。

货不对板难退换、“懂的来聊”套路多,对于线上二手交易暗藏的消费陷阱,怎样保障消费者不“踩坑”?

行业规范要立起来。一方面,法律法规要跟上,提高有效政策供给,合力把二手交易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加强监管,严查违规行为,形成震慑,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平台责任要担起来。一个有诚信的平台,才能吸引重信守法的好卖家,才能让买卖双方安心完成交易。平台需严格把控卖家准入门槛,完善卖家身份、资质、信用等信息的登记核验,及时清理存在违规行为的卖家,维护平台良好生态;同时建立畅通渠道,及时响应维权诉求、处理交易纠纷,为正常交易行为提供保障。此外,还应尽到提示提醒义务,例如在醒目处提示买家不要到第三方平台交易等,有助于避免违规行为给买家造成损失。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也应提升“避坑”意识和能力。网络交易所见不一定是所得,更需提高警惕、擦亮双眼,辨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不只是线上二手交易市场,在当前风头正劲的直播电商平台,“全网最低价”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名牌”白酒只要几十元、标价数百元的茶仅售4.99元,“实惠”价格背后的质量问题尤需当心。不被噱头牵着走、莫被低价冲昏头脑,在点击“付款”键前,仔细阅读掌握商品全面信息、留意卖家免责条款、注重交易全程“留痕”,才能精准“避坑”、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7

标签:二手交易   消费者   二手   假货   买家   售后服务   物品   责任   商品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