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认同的一句话:“原来不是没年味了,是主角不是我们这辈人了”

文|小马哥

编辑|小马哥

前言

新年临近,万象更新。本该是一年一度的欢庆佳节,但却有很多人直呼:“现在的春节一点年味儿都没有!”“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

的确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春节的归属感似乎也越来越淡,一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的美好氛围、一年奔波后终于得到休息的满足感、流浪在天南海北的游子一朝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感……似乎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句话点醒了迷茫的众人——“原来不是没年味了,是主角不是我们这辈人了。”

你还记得以前的年是怎么过的吗?

大家还记得我们孩童时代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那个时候“过年”是每个人一年到头的期盼,从大人到小孩都要为了春节的到来忙碌。年纪尚小的我们对春节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只知道那个时候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到平日里都吃不到的糖果和佳肴,

还能收到长辈们的红包、与很久不见的哥哥姐姐们一起放炮看烟花……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乐事,实在是想想都觉得幸福。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在民间流传的有关于春节习俗的顺口溜呢?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写对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儿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很多地区的人们都是按照这个顺口溜中说的,在年前的那几天将过年需要的吃食准备妥帖,年味儿从大年二十那几天就开始挡不住了。

不仅如此,不同地区在过春节的时候还拥有不一样的地区特色习俗。我国地域辽阔,南北风俗习惯差异比较大,因此春节习俗的差异性在这个传统佳节就尤为明显。在除夕和大年初一这几天,北方地区人民会选择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

又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是“金元宝”,所以也象征着“新年发大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彩头。而南方地区就不一样了,在南方,年糕和汤圆则是春节的主角,年糕谐音“年年高”,取的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也表达了人们对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高的美好期望。

而汤圆又名“圆子”、“团子”,顾名思义就是有“全家团圆、和和美美”的意思。另外,南北方在春节习俗上也有逛庙会和舞龙灯的差异。

总之,从敲大鼓到舞狮子再到请神像踩高跷,不一样的春节习俗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底蕴与社会历史,那也是从老祖宗那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传统规矩,更是连接血缘关系的重要纽带。

说道传统习俗的传承,那就不得不提到很多地区都会选择在大年三十或者是大年初一那几天,家里的成年人带着男性子弟以及其他儿女们来到祖先和老一辈人的坟墓上祭拜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正月初一扫墓”,也有说法是“请祖先过年”。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要知道,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相关史料记载显示,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因此,春节的这一习俗也是我国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

除了美食和习俗,春节最吸引人的另一面就是“团圆”。正所谓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中国人心中,“家”始终是无论何时都可以安稳停靠的港湾。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官多大,春节到了都得回家过年。

又加上春节习俗在中国人心中始终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所以每到过年,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游子都会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共享这温情又幸福的团圆时刻。

春节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可能讲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但为什么现如今的人们都不再期待甚至是不愿意过年了呢?

大家为什么觉得现在过年没“年味”了?

对于“你为什么觉得春节没年味了?”这一问题,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年味消失的原因有很多种,来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时光的流逝,责任的传承。

有人说,以前的年味是由长辈们的仪式感带来的,但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了,也轮到我们把年味传递下去了。人不能只接受不传承,我们就这样由“感受年味的人”变成“制造年味的人”。

的确如此,过去的我们只是一个个天真懵懂的孩童,不懂得打工劳作和经营家庭的辛苦与不易,现在我们无法再一味享受,肩膀上必须承担起生活的重任了,自然也就不再喜欢过年了。

其实说白了,我们就是从吃年夜饭的人变成了做年夜饭的人,身份的转变让我们一时间难以接受,年味也就这样悄悄溜走。

还有网友表示,以前过年扫墓的时候,自己只需要跟在父母的屁股后面就好,一家人成群结队的一起去看望祖先长辈,不管怎样都有一种安全感和踏实感。但最近几年,春节扫墓的路上只有三三两两人,长辈们身体不适不便出行,

小辈们工作繁忙赶不回来,就只剩下自己孤独的走在那条路上。以前跟在父母身后的小屁孩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了,再过几年,上坟的对象也许也会从父母的长辈变成我们的长辈。

岁月不饶人,时光逝去难追回,每一次相聚的幸福都难以弥补离别的痛楚,过年渐渐不再成为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了。

就这样,我们从父辈手中接替了新的角色,承担起了生活的重任,那么过年的快乐自然也就不再属于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可以肆意感受年味的年纪,年味随着时间被淹没在过去的记忆里。

也有网友表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要为下一辈创造一个快乐的氛围!除了岁月的流逝,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让我们失去了好好感受春节的时间和机会。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将过年的仪式感冲淡。

其实在很多时候,时光流逝并不能带走什么,即使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在欢笑声中放鞭炮的孩童,但作为顶天立地的大人,我们同样可以在为后辈制造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别样的幸福。

但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内卷”的趋势也越来越流行,人们每日都被困在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中为几两碎银来回奔忙,生怕片刻喘息会让自己被他人远远地拉在后面。

什么过年、什么传统习俗。统统都管不上了,繁重的工作和难缠的人际关系已经将我们搞得焦头烂额,哪还有工夫为了春节做准备呢?

就像这位网友说的,以前时间很长、车马很慢;但现在时间很快,快到在外奔波工作了一年却连过年的钱都没赚够,快到还没来得及提高自身经济条件就发现亲朋好友原来都过得比自己好。

人们都在为了更好地生活奔忙,每天沉浸在永远做不完的工作中无法自拔。大家也想能停下来休息一下好好过个年,但是时代的快节奏不允许个人的停滞和摆烂,我们害怕一停下来就会陷入没车没房没钱的困境之中,就算过年回家了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啊!

还有网友表示:“我愿意制造年味享受生活,但是要连着上很多天班,除夕夜都得七点才到家,调班让人疲惫不堪,连买年货的时间都没有……”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也期待过年,因为过年没有“996”。

打工人们的心酸和无奈又有谁能感同身受呢?现在更让人崩溃的是,连除夕都从国家法定节假日被删除了,这样一来估计大家更没时间和精力享受新年了。

另外,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也对春节习俗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虽然过年的一系列习俗是源自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但是随着现当代青年人思想观念的转变,他们更倾向于追求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生活。

于是开始试图摆脱这些“习俗规矩”的束缚。甚至于在一部分青年人看来,春节的走亲访友、赶集做饭等习俗都大可不必,他们更愿意利用这样的长假期外出旅游或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尤其对于一些适婚年龄的青年男女来说,春节就是一种“灾难”。和七大姑八大姨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免不了被“盘问”,实在是让人忧愁啊!“做什么工作的呀?”“一个月工资多少啊?”“怎么还不找对象呀?”一系列发问让人招架不住,不得不硬着头皮挨个回答。

还有很多“社恐”人士对一大家子亲戚坐在一起吃饭的场面更是恐惧不已!面对着一年见一次的长辈,口中的称呼在嘴里转了一圈也说不出来,这一位是叫“阿姨”还是“婶婶”呢?这可能比奥数题还要复杂了。

就这样,人们思想的重大转变让春节成为一种负担,春节的仪式感也被无情抹杀。不少网友就感到疑惑了,这到底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还是退步呢?这个问题确实难以回答。

但是无论如何,春节绝对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倘若那些地方习俗都因为自己个人太忙或者是思想太自由而被放弃,那春节和普通的假期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虽然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是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但春节仍然是人们最期待的传统佳节,始终占据着不容替代的重要地位。倘若大家试着放下手上的工作,给自己一点休息的时间,重新捡起失去的春节仪式感,相信春节的“年味儿”将会重新归来!

结语

最后,希望大家能放平观念心态,调整好生活节奏,重新找回那份享受春节、期待过年的幸福与追求,一起珍惜这个团圆相聚的机会,和你最亲最爱的家人共度佳节吧!

来源:人民网——《名家说年味儿——年味儿为什么越来越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佳节   团圆   习俗   长辈   主角   春节   幸福   时间   地区   网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