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新知|电子芯片植入大脑,将对人类产生多大冲击?

脑机接口(BCI)的研究我们已不陌生。近日,又一则相关消息震撼人心: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已成功实施了人类历史上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芯片的人体移植手术。

这不仅是BCI技术的一大突破,更是人类向未来迈出的关键一步。

Neuralink公司本次使用的脑机接口植入物(来源:Neuralink)

野心

让霍金的沟通速度比普通打字员更快

当地时间1月29日,马斯克宣布,首位人类接受了Neuralink芯片的“侵入式”植入,目前恢复良好。这款芯片产品被命名为“心灵感应”。他们还计划到2024年年底完成11例相应手术。这项技术对于那些失去四肢功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线希望的曙光。

这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采集脑部神经信号并分析转换成特定指令。人或动物大脑通常是依赖神经和肌肉向外部环境输出指令,而这种技术能够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直接的连接,实现“脑”与“机”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

目前该技术按照其是否需要侵入大脑以及侵入的程度分为非侵入式、侵入式、半侵入式三类。目前,大多数BCI研发公司都采用“非侵入式技术”。

据马斯克描述,他们此次手术采取的却是侵入式技术。“植入芯片后,人们只需思考即可控制手机或计算机,并通过它们来控制几乎任何设备”。他说,初步研究结果已显示,神经元尖峰检测显示出极大希望,这至少意味着,未来我们确实仅仅通过思考就能控制外部设备。他表示,最初的使用者将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他甚至用史蒂芬·霍金来举例,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能“让霍金的沟通速度比普通打字员或拍卖师的速度更快”。

Neuralink官网上也称:“未来,我们希望恢复视觉、运动功能和言语等能力,并最终扩展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

挑战

技术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关键

这项成果显然让不少人感到振奋,但整个行业仍面临着重重挑战。

首先,BCI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最大的关注点。毕竟,任何与大脑直接相连的设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它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此外,如何精确捕捉和解读大脑信号,以及如何让机器理解这些信号并作出相应反应,也是技术上需要克服的难题。这将需要更多跨学科的合作,包括神经科学、工程学、数据科学、伦理学和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努力。

行业分析预测显示,BCI技术的商业化道路依旧漫长。Neuralink顾问、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教授Jaimie Henderson表示:“我确实认为过度炒作是有危险的。”他认为,想看到经过批准的设备上市,至少还需要数年时间。

突破

我国BCI治疗实现截瘫患者能自主喝水

我国的BCI领域研究近来也有突破性进展。1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清华大学团队宣布,全球首例植入式硬膜外电极脑机接口,辅助治疗颈髓损伤引起的四肢截瘫患者行为能力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该项目中使用到的BCI技术属于半侵入式,并在无线微创方面实现了两大突破:一方面,它是通过植入脑机接口NEO,将内机埋在颅骨内,电极覆盖在硬膜外,在保证颅内信号质量的同时,不破坏神经组织;另一方面,它采用了近场无线供电和传输信号,植入颅骨的体内机无需电池。

报道称,目前该案例中的患者已可以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实现自主喝水等脑控功能,抓握准确率超过90%。

其实早在2022年年初,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接受手术的一位患有“难治性抑郁症”的中国籍患者吴晓天,已经成为世界首个在人脑中植入BCI装置的抑郁症患者。他通过BCI装置的植入,通过调整电流和电压刺激大脑神经,成功控制了情绪——白天他可使用“工作模式”与客人交流,夜晚则切换至“休息模式”。

最为神奇的一点是,从外观上看,吴晓天与正常人无异,但他却时不时需要将充电器对准胸口进行无线充电。他本人幽默地自喻为“就像拥有了钢铁侠胸口的反应堆一样”,表示脑机接口赋予了他应对生活的新能量。

【思考】

“人之所以为人”的范畴将无限扩大

这项技术或许很快将会改变更多人的生活,甚至可能彻底改写人类与机器交互的方式。就如同马斯克所说,未来人类或许真的可以通过“心灵感应”来与世界互动。这一幕虽然还未完全成为现实,但已经出现在科技舞台上,并正缓缓拉开帷幕。

或许我们还记得科幻动画片《万神殿》中,人类与上载智能相融合的情形,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了意识的数字化和人类的永生。当人类将大脑数据上载到云端后,生命也许已不再仅仅依附于肉身和三维世界而存在。那时所谓的“人类”或许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他们不再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可能会像一个个全知全能的“神”,自由穿梭在由数据构成的云端世界之上。

正是这样的科幻想象,既激发了人们对科技进步的遐想,也引发了激烈的伦理争论——脑机接口技术究竟是在追求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和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还是在尝试创造一个全新的“神”?

《万神殿 第二季》展示的新智能(来源:网络)

哲学家们曾以思想为镜,审视科技的本质。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科技本身并非中立,它改变了人类存在的方式和对世界的感知。当BCI技术从临床实验走向商业布局,成为新技术潮流时,我们不仅仅是在治疗疾病或帮助残障人士恢复功能,实际上也是在重塑人类存在的本质。这种技术允许我们超越肉身的局限,强化大脑和意识的力量,也将重构生命的价值。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他强调身体是主体性的根基,是我们与世界相遇和经验世界的基础。当BCI技术介入时,身体和机器的界限变得模糊。当意识可以通过芯片与外部世界交流,当两种意识可以超越身体相互沟通,那么我们的身体经验和器官功能将会如何改变?当芯片改变人的感知方式和记忆方式后,如何定义人类的心灵?是否会出现一种新的“赛博格身体”,甚至出现人与机器乃至与动物融合的“生命共同体”?

当代著名哲学家唐·伊德的技术现象学则关注科学技术如何塑造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他认为科学技术总是带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当这种文化意义直接植入人类大脑,“人之所以为人”的范畴将无限扩大。

当然,目前的BCI技术仍然主要用于帮助那些患有严重疾病的人恢复基本功能。只是在乐观畅想这项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时,我们也应该保持警惕——一方面,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够负担得起这样昂贵的手术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上传意识到数字空间,实现所谓的“永生”,那么,我们关于生命、死亡和人类社会的根本理解将会产生多大冲击与震荡?

文 | 赫斯珀

原文载于2024年2月2日《羊城晚报》A10版

编辑:陈晓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霍金   芯片   大脑   人类   新知   患者   信号   接口   神经   世界   电子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