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充满人情味的家庭, 首先做到"没大没小"?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汪曾祺觉得——一个现代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今天看汪曾祺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多年父子成兄弟》,里面讲他父亲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很少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也是无疾言厉色。他父亲很爱孩子,喜欢孩子,就很爱带着孩子玩,他姑妈说他父亲是个“孩子头”。他父亲是个画家,会刻图章,会写意花卉,还会摆弄各种乐器,他会拉老派的胡琴。

有一次,他父亲带小孩们放风筝,制作风筝时他就用到那个胡琴。肯定没有人会想到风筝还能和胡琴扯上什么关系!蜈蚣风筝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而放风筝的线,则是用胡琴的老弦来弄的。因为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就可以笔直地飞上去。

一个父亲为了给孩子弄风筝玩愿意这样花费心思,可想而知,在一个孩子心里这件事能记多久。我甚至能从他的笔触里感觉到他当时看到这个风筝时的兴高采烈,还有后来回忆起这件事写出来时的又一次喜笑颜开。

汪曾祺写他跟他的儿子的关系也很不错,他被下放在张家口农村劳动那一段时间,他的儿子才从幼儿园毕业,才刚学会了汉语拼音,他就用汉语拼音给他写了第一封信。他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儿子写回信。我看到这时觉得这个作家真是太可爱了,实在忍不住捧腹大笑。

但是我在哈哈大笑之后,我想的更多的是这样的一个父亲,他愿意去迁就着孩子,用孩子也认识的方式。尽管比较麻烦,他还要学习,他还要再学会了这个汉语拼音,才能给他儿子回信,他不是贪图方便用汉字直接回信给他,到时候再让家里人帮忙给他的儿子念一下就好。

用拼音还是用汉字回信这两个方式是有区别的,他很尊重他的孩子,他给予孩子的是平等心,是一种愿意“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交流”的平等心。想必他的孩子在看到他这封回信也是用拼音时是欢欣雀跃的,一个刚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未必能想到这样多弯弯绕绕,但他一定能从这些拼音里感受到父亲对他的爱。

汪曾祺回忆起在初中时,他爱唱戏,他嗓子好就唱青衣。他和他几个同学在学校开同乐会,他邀请他父亲去学校给他伴奏,他其他几个同学都是清唱。他父亲这么大的人,陪他们几个孩子玩了一整个下午,他就觉得很开心,这事就一直记在心里了。

像父亲跟孩子相处得很和谐这种关系,也是比较少见的,何况是在那个年代。不仅是在他的那个年代,甚至是在我的这个年代,或许很多家庭的父亲都秉承着“严父出孝子”这句说法来对待孩子,在一般家庭里父亲都相对比较严格,基本上很少见到这样跟孩子玩到一块儿的父亲。

汪曾祺觉得——一个现代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他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的孩子,无疑是因为他的父亲,受他父亲的影响,他也成为了这样一个父亲。他的父亲是这样教养他,在这样氛围经年累月的影响下,他自然而然也会这样教养他的孩子。

汪曾祺儿子王朗

我觉得出生在这种家庭的孩子都是特别幸福的孩子,孩子能获得的幸福感是极高的。成为父母之后,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啊,可我觉得像他或他儿子这样的孩子,才会真正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都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改变的,而父母教养孩子的方式也会影响着一代代。一个人成家之后,也会不自觉地去用父母教养自己的方式来教养自己的孩子。

有些方式,一些不太好的方式,有时尽管不想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可在不知不觉中,就先做出了这个行为。比如你的父母亲在教育你的时候,遇事先吼骂你一下,反正不管什么事,只要你做得不符合他们的心意,或者说你不懂做错了,他们就是先来打骂你一顿。到你成年之后,成立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你也会不自觉用这样的方式来对待你的孩子。你当下的第一反应也是吼骂,这对你来说这样的影响根深蒂固了,你就是会做出这样子的行为。

也许有时候你会反思,真的不想用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可实在是很难改变了。你感慨说,最终自己也活成了父母的样子。但一代代人的教育方式,肯定是有变化的,在这些变化里,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汪曾祺一家

我是一个会因喜欢的书名或者封面而买书的人,上次在某宝买书的时候,看到有一本书,它的书名是《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再一看它的封面也是特别好看。我同时被这本书的书名和封面所吸引,就买了这本书。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正是在这本书里看到的。这本书的封面最顶上画着几根桂花枝,桂花枝上开满了黄色的桂花,有些桂花瓣正被风吹落。桂花枝下是红墙灰瓦,有一只白猫正走在屋檐上,它眯着眼睛细细嗅,仿似在感受桂花飘香,有些桂花正往它的身上落。桂花是特别香的,我家里也种了一株桂花树,它尚养在花盆里,是相对比较小株的,可到了桂花季它那香味着实沁人心脾。

一开始看这书名,我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对而言比较“鸡汤文学”的书,可能是那种“温和不刺激”的书,它汇聚了12位华语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也实在没想到才看第一章头几篇文章我就又哭又笑的,真的是一会爆笑一会流泪,还是感动比较多点。

在第一章最开始是史铁生的三篇文章,那三篇文章我已经在之前史铁生的一本书《我与地坛》里都看过了。我有时会朗读《我与地坛》这本书里史铁生的一些故事给我的孩子听,不料读着读着自己先落泪了。我是一个很容易被文字感动的人,特别是被这样真心实意的文字所打动。我特别赞同我的书友小偲偲说的一句话,“我们都是很感性的人,因为感性,所以对文字的敏感程度更高,特别能共情”。

在第一章里我又看到朱自清的《背影》,他写父亲的背影,是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可能学习课文时忙着抄生字词,忙着背诵应付老师的作业,早已忘记当时的感受,而这一次再看我明白了他的心思,他看到的是父亲的背影,而他感受到的则是他父亲对他那沉甸甸的爱意。

汪曾祺全家福

回想起那是2013年冬天,我仍在广州工作,我父亲从雷州来广州考试,他当时正备考深圳大学的研究生。我带着他去广州大学城熟悉考场,陪着他一块去考试,等他考试结束后带他在大学城里走走逛逛。他不管走到哪里,只要他看到残疾人乞讨,他都从裤兜里掏出点钱给他们。

周末就两天,他周一得继续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考完试后他就要回去老家给学生上课了。我送他去广州总站搭车时,他同我挥挥手往车站里面走,看到他背影的那瞬间我泪流满面,难忍哽咽,害怕父亲还会回头看我,我又迅速擦掉眼泪。我也没想到我会有这样的反应,就当下那刻,我确实难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考上了深圳大学的研究生,五十岁出头的他,每个周五的晚上都搭夜班车去深圳,周六早上到深圳大学,进行了一天的学习之后他又搭夜车回家,每次回到家都三更夜半了,他就这样辛苦往返坚持了整整三年时间。他一直鼓励我和弟弟尽量能继续读书,去考更好的学历来适应来跟上这个社会。“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父亲的身上也因此变得更具象化了。

父亲从来都是书不离手,相比父亲对学问的不懈追求,我甚是羞愧。季羡林在他的书里写“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提笔写至此处,我想我该继续读书了。

[网图侵删]


作者:婉婉在水

简介:很喜欢“时间带走一切,读书带走时间”这句话,这个爱看闲书爱瞎写写的无名之辈也总奢望,有一天能看到梦想开花。

#精品长文创作季##我来唠家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0

标签:孩子   家庭   没大没小   汉语拼音   人情味   教养   回信   儿女   风筝   父亲   父母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