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易校址,而我一直在这里

四易校址,而我一直在这里

半月谈记者 赵彩琳 熊轩昂

王玉兰是云南省第一所专门教育智力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学校——昆明市盘龙区培智学校的一名老师。作为第一代培智教育终身特教人,她用专业专注促进特殊学生适性发展,用30余年从一名特教“小白”成长为特教专家。

王玉兰:1987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招收智障学生的盘龙区培智学校。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根本无法接受。

在师范学校,我的语文教学法和数学教学法都学得不错,教案也常被当作优秀案例表扬。我期待的是未来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憧憬着在三尺讲台上大展身手;我期待的是聪明伶俐的学生,是师生思想交互的灵动课堂。

所以,直到分配报到的最后一天,我也没有去报到的意向。师范学校的两个老师反复来我家做工作劝说我。他们还向我承诺,只要我去报到工作,一年后想办法帮我协调到别的学校。

初到特校的王玉兰每周有30节课,几乎没做过饭的她还需要和其他老师一起买菜、劈柴烧火,给学生做早餐和午餐,有时还要给尿裤子的学生清洗。更要紧的是,之前所学的教学方法在这里完全没用。

王玉兰:在特教学校的第一堂课,我准备了很久。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后,我说:“同学们好。”但没有学生理我。因为学校招收的都是有智力障碍的学生,他们很难听懂教学指令。

搭班的老师觉得我刚来就说一年后要走,所以不愿意和我搭班。第一个月他几乎每天都来听我上课,传授对残障学生的教学方法。

新生入校两周内完成一次家访是学校的传统。重度残疾的学生需要定期上门辅导,家最远的有70余公里。也是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才深切感受到特教老师身上的责任。

很多个一年过去了,学生换了一拨又一拨,学校也四易校址,而我一直在这里。刚来时说的要离开的话早已被我抛之脑后,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我要留在这里。

王玉兰带学生到天津参加全国特奥比赛。(资料图)李晓强 摄

随着时代发展,特教学校的生源逐渐复杂化,以智力残障为主,伴有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脑瘫、无语言、低视力、听力残疾等多重残疾的学生逐年增多,对老师们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

王玉兰:过去我们面对的基本只是智力障碍的学生,而现在,我们需要时刻准备应对课堂上突发癫痫的学生、情绪行为突然失控的孤独症学生等。

我和盘龙区培智学校的老师们用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探索出了一套以国家课程为指导,包含言语康复、动作康复、孤独症教育康复、情绪行为干预四大类康复内容,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1+4+X”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开设的特奥运动训练、茶艺、古筝、书法、烹饪等课程,给孩子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对特教一无所知到成长为云南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课程专家,王玉兰希望学生们在接受教育后,能够成长为独立的、有尊严的个体,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价值。

王玉兰:特教学生只是在多元社会中需要特殊支持的普通人,而特教老师就是这群生命的陪伴者、守护者。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做一日三餐,少部分能够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产生活。

特殊教育是尊重生命差异的教育,当我们去支持每一个生命成长,我们自己也得到了最强的生命成长的力量。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可以接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探索出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孤独症   特教   校址   残障   特殊教育   师范学校   智力   老师   生命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