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中国的SpaceX:东方空间


东方空间已同步启动了自主研制“原力 - 85”发动机和大型可回收火箭“引力二号”的研制工作。


作者 | 史子潇

编辑 | 管东生



2024年1月11日,一架名为引力一号(遥一)的运载火箭成功实现“第一飞”。这个第一飞有多重含义,引力一号是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火箭。


这么强大的引力一号背后是谁在主导呢?



图源 东方空间官网


经过调查,发现这一切都是一家民营公司在操盘,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东方空间。


东方空间最近完成了B轮6亿元融资。从2020年到现在3年时间内,东方空间已经完成5轮17亿元融资。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在东方空间首席财务官,市场开发中心总经理史圣卿看来,资本帮助民营企业的火箭,从设计图纸一跃飞升到天际;火箭升空让资本的付出,有了掷地有声的现实回报。双方互为精神和实体的依靠,最终让电光石火有了燎原之势。


这家中国的SpaceX底细如何?他们为什么选择山东烟台作为发射地?这次融资后他们又要做些什么?面对这些问题,看看东方空间首席财务官、市场开发中心总经理史圣卿怎么说。




壹 | 选烟台,有道理


从东方空间的公司布局可以看出,除了比较符合大家认知的火箭研发中心北京外,在一些鲜少被高精尖公司“问津”的地区,也有办公地点。而东方空间直接把“老家”开到了烟台。


烟台的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相对于北上广深等城市,其产业链并不完善。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东方空间“逃离北上广”,转向烟台的怀抱呢?



图源 东方空间官网


其实不难看出,文昌是老牌的火箭发射中心,烟台所拥有的东方航天港同样是火箭发射的场所。


“最主要的是,火箭需要向发射场靠拢”。史圣卿介绍,公司一开始在烟台做海上发射尝试,后来烟台当地筹建了港口,因此东方空间就直接在当地注册成立。除此之外,东方空间的技术人员有不少来自长征11号(长征11号于2022年在烟台近海发射),因此早从2008年开始,当地就与航天企业有合作。并且,烟台自称是国内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其一些大型制造业基础依旧强劲。


目前,烟台在全力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2020年烟台把东方港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依托当地工业优势去发展航天产业。烟台有东方航天港产业园、高新区航天(卫星)产业园、黄渤海新区空天海国家战略装备智造城三个相关园区,为航天产业提供发射、产研、应用、文旅等一体化服务。


“这个其实也是沿海省市的一点启示吧。” 史圣卿说。



贰 | 看齐SpaceX

下一步可回收


火箭的研发需要重资本投入、长研发周期,风险较高。


史圣卿直言,前段时间成功发射的“引力一号”就要花费三年左右的周期,投入10亿元左右。“我们决定做这件事,就必须要有这么长的时间以及必须要有这么多的投入。”


“从20年成立到22年这两年多,我们通过三到四轮的融资,把“引力1号”的编制资金全部筹措完毕,并且在24年初完成了首飞。在年中会再飞一次,这样就算完成了整个“引力一号”的研制过程。之后就会进入到批量生产发展,批量的执行我们的发射任务,去参与几个星座建设。”


图源 东方空间官网


史圣卿还表示,目前东方空间的资产周转率在制造业中可以达到一个中等偏上的水平。现在的市场供需关系比较平衡,随着未来产能和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市场将会进一步增大,并逐步会在未来一两年内体现出来。同时,东方空间已同步启动了自主研制“原力-85”发动机和大型可回收火箭“引力二号”的研制工作。


从东方空间官网可以看到,其“引力”系列运载火箭将在短期内达到一流的航天发射水平、中期实现载人飞行商业化、长期规划实现近地卫星探索商业化。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杨岭告诉《财经思享汇》:“完成相关愿景,在商业航天赛道上形成一定可复制的模式最为重要。”


东方空间目前的商业模式较为简单,以提供发射服务为主。公开资料显示,在无锡市梁溪区,东方空间正在建设占地面积约121亩的航天动力总部,园区建成后将满足年产300台“原力-85”发动机的需求,能支持年30枚“引力二号”火箭飞行。东方空间正构建火箭量产的供应链、生产链,进一步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我们也通过配合星座的建设,通过火箭和卫星的联合开发,尽量以高效率低成本去发射星座。” 史圣卿说。


从目前公司的发展来看,东方空间正在预定道路上稳步迈进。



叁 | 是这样的投资者你就来


“什么东西削尖了脑袋往上钻?”


“火箭。”


史圣卿告诉《财经思享汇》,商业航天的驱动力量,不仅有国家战略资源的考量,也有商业驱动的因素。


作为曾经“国家队”专属的火箭发射,国家力量驱动自不必多说。并且,国际电信联盟明确规定,卫星频率和轨道的使用权“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在这种背景下,卫星轨道的“圈地运动”已经开始。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射卫星,尽可能“多占座”。目前国家层面下方的星座组建订单,也是民营航空企业的重要收入之一。


商业驱动方面,史圣卿表示将卫星的革新应用到一些特定的市场,可以直接实现商业闭环。并且在这里面不同的应用带来不同的细分市场,可能会达到百亿乃至千亿级别。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中国商业航天业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76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8362亿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或将突破2.4万亿元。


这并非痴人说梦,现实中已经有例子可以印证市场的广阔前景。


starlink在2022年拥有五六十万的月活用户,还处于亏损状态。但2023年之后,随着业务的逐渐完善和组网之后用户体验感的提升,其月活用户于2023年底达到了230万至250万,已经实现了报表上的盈利。


在2023年,starlink的通信板块获得了30亿美金的收入,预计到202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0亿。但starlink面向的还只是第一代星座,针对的是为没有固定带宽覆盖的地区去提供宽带网络服务。面向未来的为家庭乃至个人提供服务,这一市场将会更大。


去年,华为Mate60 RS非凡大师及Mate60 Pro+获得了天通卫星通信性能和北斗卫星通信新能双五星级认证,让手机行业在卫星电话领域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这意味着在没有信号的地方,手机可以通过卫星进行语音通话和发送消息,并且定位和导航服务也会更加精准。



除此以外,车企上的卫星定位应用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吉利汽车已经发射了自己的卫星,这些卫星能用于自动驾驶实现高精度定位,也能用于越野车在戈壁、沙漠、草原进行户外冒险的定位。


随着5G,自动驾驶、智慧家居、人际互动、大数据、物联网,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数据作为技术发展的底层逻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未来的融资,史圣卿表示希望投资企业能够“认可我们行业这种高资本投入、高风险,也能看到行业的快速增长趋势。我们也希望未来有一些制造业、上下游的,能在产业上形成联动的企业来投资我们。”


几百年前,哥伦布跨上远航的帆船时,可能从来没想过凭借这几艘船的他,几乎以一己之力开辟了“大航海时代”。几百年后的今天,“大航天时代”的角逐者更加多元,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争先恐后地让自己的梦想绽放在星辰大海之中。


2024年民营航天以“引力一号”开始,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故事还会继续。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运载火箭   烟台   空间   引力   中国   航天   融资   火箭   产业   商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