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匹马,凭什么成了中国旅游标志?

#头条讲真的#

西北多良马,甘肃出战马。

有这么一匹骏马,从甘肃的武威开始奔跑,这一跑,就跑了2000多年,从公元前跑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从著名的河西走廊东端,跑过了“黄河之都金城”兰州,跑出了深居内陆的大西北腹地,跑到了今天很多的城市与你我的生活中。1983年10月,国家旅游局把它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马踏飞燕(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它,血统高贵

早在西汉初期,景帝即位第二年(公元前155年),在西北(主要在甘肃境内)的马苑就曾达36所,养马30万匹。到汉武帝刘彻时,为了抵抗北方的匈奴,两次派张骞打通丝绸之路。汉武帝酷爱良马,同时出于军事需要,曾多次派使者用重金在西域索取良马。为了得到良马,甚至不惜诉诸武力。他先后得到了敦煌渥洼池马、乌孙马、大宛马,他把这些良马称作“天马”(神马),每得到一批良马,就作一次“天马之歌”,并亲自在长安上林苑打猎试马。最后,他命渥洼池马为“宝鼎马”,命乌孙马为“西极马”,命大宛“汗血马”为“天马”。汉武帝还得到过康居马、波斯马、吐谷浑马、突厥马等良马。这些良马,在水草丰盛的河西走廊繁殖、生长。

武威本地亦产良马。西面不远的大马营马场(今山丹军马场),西汉时养马曾达十多万匹;东面的岔口驿也有良种马;南面祁连山下,青海湖周围有浩门良马。

本地良马与西域良马杂交,便生出了“马踏飞燕”这样的良马。据学者、史学家和畜牧专家考证,从“马踏飞燕”的形态看,应属乌孙马种,是力量速度兼备的良马。但从它的对侧走(即前后腿同时迈右或同时迈左)的飞驰来看,它又是乌孙马和本地良马杂交的后代。无名艺术家就是取材这种杂交马而创作出“马踏飞燕”这个完美的典型的。它比乌孙马和当地良马体形更加矫健、骏美,更加灵活有力。

2、它,产地著名

武威,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而得名,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雍凉之都、西夏陪都的美誉。1969年10月,它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一座东汉灵帝时期的张姓将军墓,终于向世人展现了绝世容颜。

3、它,潇洒英俊

当时在发掘这块东汉晚期的砖石墓葬时,前后出土了金、银、玉、陶俑等231件文物。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更让人惊艳的,则是铜车马仪仗俑方阵前的那匹领头马。专家分析后称为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天马逮乌等);1971年郭沫若起了一个既形象又好听的名字——“马踏飞燕”。

细察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躯干壮实,颈如鹤颈,给人以稳定感。张嘴嘶鸣,尾巴上扬,四条腿做飞奔状,将马的动感和爆发力塑造得非常生动。而对铜奔马平衡、重心的处理更是独具匠心,让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作为马腿的着力点,使马的重心和支撑点垂直于飞鸟承托面的轴线上,达到了平衡的效果。整件作品,构思之大胆、手法之浪漫,都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拍案叫绝。

4、它,价值连城

历史价值:①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展现了东汉时期人们对马的崇拜、速度的追求。②体现了东汉时期艺术创作的繁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审美。③反映了东汉时期人们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传递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艺术价值。①表现出了东汉时期青铜器的精湛工艺,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②造型生动传神,昂首嘶鸣,三足腾空飞驰,蹄踏玄鸟龙雀,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③制作精美,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

寓意美好。昂扬向上,勇往直前,前程无限。马作为曾经重要的交通工具,象征着在中国可快捷通达、尽兴畅游。

再补充一点:马踏飞燕从侧面看英俊潇洒,从正面看,一副萌萌的样子,可喜庆着呢。

你所在的城市有马踏飞燕雕像吗?或者你记得走过的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有它的英姿 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奔马   西域   天马   良马   河西走廊   汉武帝   甘肃   飞燕   东汉   中国旅游   标志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