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两会丨浙江委员:完善“三本账”,守住一孩生育基本盘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灰犀牛”之一,事关国计民生和长远发展。

“虽然近年来,生育政策不断优化调整,但作为生育的首要指标,一孩的总和生育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生育意愿弱、扶持力度小以及养育难度大成主要原因。”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冯志刚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支持”和“鼓励”生育,既要充分尊重育龄夫妇的生育权,也要加强生育配套支持政策。

冯志刚 受访者 供图

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上,他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调研和思考,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完善“生育友好”三本账,擦亮“浙有善育”金名片建议》的提案。针对性提出了提高一孩生育率的三点对策建议:第一做细“服务账”,提升生的意愿。第二做低“成本账”,降低养的负担。最后做精“资源账”,提升育的质量。

“作为生育一孩主力的90后、95后,自然分娩时达到9.7-9.8级的疼痛会令很多年轻人畏难。”冯志刚分析,在90后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且物质生活条件不再匮乏的当下,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被更加关注自身体验所替代。

冯志刚介绍,对比英美国家在30年前就达到80%-90%的分娩镇痛普及率,我国2022年的全国普及率仅30%。虽然浙江省等省份在2022年起已陆续将分娩镇痛纳入各地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为产妇提高生育体验提供了经济保障,但他在调研中发现,基层及县城乡村医院的分娩镇痛普及率仍不高。

“一方面受制于传统观念,不少人因为有‘麻醉对母亲和孩子都不好’的误解,给一胎产妇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和观念影响。另一方面,相比中心城市,县城乡村医院医疗资源相对少、麻醉医生资源短缺,在生育服务保障上亦不足够,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欠发达地区的出生率。”冯志刚表示。

在冯志刚看来,解决一孩父母生育恐惧,要从多个方面将生育友好政策落到实处。首先要向社会大众科普宣教分娩镇痛等生育友好的方式方法。其次要拓展生育友好覆盖面,强化县域及乡村麻醉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普及7*24小时分娩镇痛服务,为优化基层生育医疗体验,提升区域生育率奠定医疗资源基础。

“大力推广分娩镇痛技术可以让产妇不再恐惧生孩子、从容享受做母亲的快乐。”冯志刚介绍,2022年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参与并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针对无痛分娩进行资助的专项基金“babycare白贝壳关爱专项基金”,目前已经覆盖全国六个省份,就是为有需要的准妈妈免除分娩镇痛的相关费用,让更多女性享受分娩镇痛的关爱。

在调研中,冯志刚发现,不少二胎父母戏称“一孩照书养,二孩随便养”。这是因为相较于已经拥有育儿、升学、选择学区等多项经验的多胎父母,初育父母对育儿缺少经验、思想负担大,因此年轻父母本能希望能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再生育,不可避免的出现生育一孩年龄不断上升、一孩生育率下降的问题。

“相较于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有一定资产积累的二胎父母,初婚初育的年轻父母更需要支持和帮助。”冯志刚强调,一孩出生率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不应在生育支持政策中被简单忽略,他建议根据孩次差异,从全周期、全过程的视角设计生育支持政策措施,避免出现一孩不补、二孩少补、三孩多补的差异化递进式支持政策,着重改善家庭初次生育养育的过程体验,提高一孩家庭生育的获得感和再生育意愿。

“提高一孩父母的生育体验,帮助提升生育的质量,能够为后续生育二孩、多孩奠定良好基础。”冯志刚建议,在生育环节,要加强产后关爱。让生育后的心理健康、产后恢复等服务纳入政策考量。

此外,在养育环节,还要加强幼托服务。冯志刚呼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优质托育服务,解决上班族家庭愿生但难养的烦恼,让幼有所育不负所“托”。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父母关注的重点,还要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打造教育公平社会,减轻家庭负担。”冯志刚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生育率   普及率   浙江省   产妇   浙江   守住   两会   友好   负担   父母   委员   建议   政策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