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娃应对老龄化?今天的娃60年后又成老人,解决老龄化何时了?


一、14亿人口的基数过大,出现拐点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多生娃。

从2022起我国人口开始出现拐头,其实这应该是好事。可不知为什么,就有人慌了起来。

看见人口出现微不足道的负增长,有人就很着急,说问题很严峻,要鼓励生娃。

听说60岁以上老人有2.7亿,老龄化比例过大,又慌了,说问题十分严峻,要鼓励多生娃。

好像多生娃能解决一切问题。

多生娃真的能应对老龄化吗?十四亿人拐头出现负增长是真的缺少人口需要多生娃来补充吗?14亿人,一个庞大的数字,世界第一多人口的国家,不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的担心绝种族。

我们要知道,14亿人口的基数,每年一二百万的自然减少,十年才能减少一二千万,一百年才减少一二个亿,真的到了迫不及待要多生娃的地步?我想要说的是,中国有14亿人口之多,是人多了,不是人少了。

二、倡导多生娃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社会上有一部分人要鼓励多生娃,基于何种原因?他们的理由肯定是有的。

其一,人口老龄化严重,以多生娃应对老龄化问题。多生娃可以降低老龄化占比,缓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在老年人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要降低老年人的比例,只有增加总人口数量,鼓励多生娃就是基于要增加总人口数量。

但我们不能忽略了人口不是越多越好,这个是不用分辩的道理。在人口问题上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能在还没有头痛脚痛的时候就开始医。

其二,劳动力在减少,多生娃用以补充劳动力。多生娃意味着在储备后续劳动力,可以为后来增加劳动力,这一点不假。问题是,今后到底缺不缺劳动力,需不需要这么多的劳动力。我们要知道,当人口过剩的时候比劳动力不足时更头疼,当出现大批劳动力无事可做,工作难找,处于失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的大问题。

其三,拉动内需,激活房地产、汽车等领域。这个倒是真正的理由与目的,具体不想详细解说。

我只想说的是,天下之大事,不能只从经济角度考虑,更不能只站在利益集团上考虑。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要看长远、要看广阔,更要看全面。一策不慎,祸之巨大。

三、我们面对的人口问题一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二是粮食进口量在逐年递增。

面对人口问题,我们当前的处境是,基数14亿,极其庞大。因为人口众多,对土地粮食、环境生态、资源能量都会有一定的要求与影响。我们已经面临的是良田在逐年减少、土壤在逐步恶化、粮食已显自给不足,生态环境逐渐变差,大气污染已成事实,气候变暖,病虫害加重,资源开采过快过量。由此造成自然灾害频发且不断加重。

这些都是我们要认识的问题,我们不可掉以轻心,要正视这些问题,要及时缓解这些问题。

我们要知道,目前我国粮食年年进口,目前已经达到1.6亿吨。1.6亿吨是个什么概念,说明自给已经有1.6亿的缺口,几乎占到总口粮的一半。

于安思危,或许在和平的年代,风调雨顺的日子里,进口这些粮食问题不是很大。可是,粮食是天下头等大的事,我们不能不防国际范围的大战争、不能不防范围广阔的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能不防国际上不友好国家人为的掐脖子、不能不防复杂多变的从来就不稳定的国际秩序。一旦粮食紧缺闹荒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过去我们可以全国上下一盘棋,齐心合力,众志成城,一起勒紧裤带共度难关。现在呢,可能吗?那些先知先觉者、有钱有势者抢先囤粮储物,恐怕在天灾面前还有人为的加大荒年的烈度。如果真的出现荒年,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回想起65年前的1959年起的三年自然灾害,在每人每天平均粮食不到三两的惨烈饥荒面前,我们同舟共济一起挺过来了。我们不希望再看到人类出现大面积的饥荒侵袭。不然的话,我们是否还能像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样能众志成城的同舟共济呢?

重视粮食问题是头等大事。重视粮食问题,逐渐恢复满足自给状态,无非是保护好土地、改良土壤、控制人口等几个方面。保护好土地、改良好土壤已经超出本文范围,这里就不多说了。

控制人口的继续增长,适时合理地缓慢下降人口数量是抵御风险的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

目前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高位。单产在种籽改良、农药化肥的支撑下已经到达高产的顶部,再想提高产量实属不易了。但我们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建设的发展,交通、旅游、城市化的建设与房地产的开发势必占用土地,造成良田逐年减少。若干年后,我们还能保持如今的总产量已经就很不错了。如果人口继续增加,务必造成粮食缺口的加大。逐年来,粮食进口数量的递增不正是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四、人口过多会造成诸多的不利因素,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首先要从未来对劳动力需求上分析。毫无疑问,我们现在不缺劳动力。将来呢?从两个方面来看,所需要的劳动力将会逐渐地减少。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机器代替人的应用越来越广。这就意味着需要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少。二是从人口逐渐负增长上看,人口总量不可避免的在减少,相应会造成内需总量相应减少,由此所需要的劳动力会相应减少。

随着总人口的自然负增长,劳动力相应地减少是必然的,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要知道,劳动力过剩,务必造成失业率的提高。当因人口过多出现大量人员失业的时候才是真正头痛的事,远比缺少一定的劳动力更严重。

其次,要从生态环境上考虑。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量的极限。如果某一物种过多,务必要影响其他物种。其实,人类是自然最大的破坏者,因人口数量总体的增加,必然要过量开发,建造,抢占其他物体的生存空间。人类有责任为其它动植物腾出点空间,让它们与人类共生存。

多少年来,有多少物种灭绝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过度开垦、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增大自然灾害的频率不是没有教训。

世界属于我们人类的,也属于万千动植物共有的,让人类营造一个好的自然环境,让我们与天下所有的动植物朋友们一起共享阳光雨露与自然美丽吧。

第三,人口过多造成对资源与能量的过快消耗,同时改变气候、污染空气与环境。很多资源诸如煤、石油以、稀有金属和其它各类矿产资源都是不能再生的。人类历史的长河是漫长的,资源应该有计划符合自然规律的合理开发,不能因为一时的人多而加大剂量开采。

再说过量消耗,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自然界对于人为造成的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和物质的中和淡化,与吸收减少是有限度的。如果我们过量将地底下的煤、石油、天燃气搬到地面上来燃烧释放有毒气体,超出了自然的吸收能力形成累积就会污染空气与环境,让生存条件恶化。

显然,我们在8亿人口的时候,在提高人口素质中,倡导计划生育不为错。但我们在14亿人口的今天倡导多生娃是有待商榷的。

五,面对老龄化问题,其实很简单,忍一忍,二三十年就过去了。

或许有人说,现在老年人增多,不多生娃,将来缴养老保险的人数会越来越少,老龄化问题如何解决?

如今老年人口过多,老龄化占比过大是事实。但这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不是一朝一日产生的。面对老龄化问题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深思熟虑后冷静决策,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局面。

其实,老龄化不是一日之成,解决老龄化问题也不能一朝而就,得慢慢来。我国高出生率主要在六七十年代,目前刚好在逐渐进入老年期,其实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也就是说,解决老龄化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忍,顺其自然的缓解,也就二三十年时间。

那么如何忍呢?就是国家加大养老力度,适当的时候加大投入,确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病有所医。同时加大养老设施与场所环境的建设,让老人们晚年有福、老来有乐。这样预计二三十年时间,老龄化问题就由缓解得到到彻底解决。

如果用多生娃来缓解老龄人占比是不科学的。我们知道,多生娃没有减少老年人数的绝对值,养老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或许会说,可以增加日后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满足养老金的供给。

按照这样的逻辑,我国的总人口数量永远不能减少,人口总量还要不断的增加。能行吗?其实果真这样的话,那老龄化问题会延续不断,永远也得不到解决。

因为,今天生的孩子,60年后又变成了老人。到了那个时候,还要鼓励生育来应对老龄化问题吗?

总之,老龄化问题应该得到综合治理,不能单纯用多生娃来对冲老年人数量、不能用多生娃来缓解老龄化问题。今天的缓解,将是未来老龄化延续的包袱。

是否有同观点的,告诉我,让我看到你来过的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荒年   基数   自然灾害   劳动力   老年人   粮食   年后   人口   老人   数量   人类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