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过去了!1983年上过春晚的这些人相继去世,都是曲艺界的大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83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北京举行。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除夕夜晚,但它却载入了历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一年,中国观众第一次在电视荧屏上看到了“春晚”这个词。

舞台上,众多表演艺术家倾力献艺,其中不乏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

他们在舞台上各领风骚,共同谱写了这场盛会的历史第一页。

多少春秋过往,他们中的许多已不再于人世。但那些经典的画面、动人的旋律、温暖的笑声,至今仍在观众心中久久回响。

让我们打开记忆的窗口,再次走进1983年的那个冬夜,与这些艺术家们来一次久违的邂逅吧!

“天籁之音”——赵忠祥

“我宣布,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开场白刚落,热烈的掌声如潮水般袭来,这一刻,春晚与观众的不解之缘正式拉开序幕。

“各位观众朋友,你们好!我是播音员赵忠祥。”

赵忠祥这个名字,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这位拥有浑厚磁性嗓音的男播音员,是当年CCTV的熟面孔。

《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都有他的身影。

尽管第一届春晚他仅以播音员身份短暂现身。

从1991年开始,赵忠祥便开始与倪萍组成“黄金搭档”主持央视春晚。

如今,我们依稀仿佛还能听到,他那标志性的开场白:

“又到一年春节,当辞旧的`钟声在大地回荡,当喜庆的焰花在星空绽放,一个崭新的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

2020年,赵忠祥老师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78岁,他为中国电视事业贡献了大半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的瞬间。

尽管他已不再于人世,但只要一到春节,人们想起的永远是他容光焕发的笑脸。

这就是艺术的宁静而深远的力量。

相声大师——侯宝林

“相声,讲的是人情世故、快乐幽默。它让人开怀大笑,也让人感悟人生。”

这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金句。

1917年,他来到这个世界,经历了坎坷的少年时光,才在艺术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将相声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1983年春晚,侯宝林作为特邀嘉宾在舞台上发言。

他身着黑色中山装,神采奕奕,言谈之中透露出对相声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那一年,侯宝林66岁,正值演艺生涯的“黄金期”。

十年后的1993年,76岁的他在北京离世,一代相声宗师,终究还是难逃生老病死的宿命。

但他留下的精神和艺术,将通过他的弟子们代代相传。

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侯宝林,每说起他,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

相声宗师——郭全宝

如果说侯宝林是相声界的“宗师”,那么郭全宝就是“绿叶”的化身。

1983年春晚,他和侯宝林合作表演了一段脍炙人口的经典录像《戏剧杂谈》

作为一位专业的逗哏演员,他甘于绿叶配角,只求把每一个作品呈现最好。

2004年,83岁的郭全宝老师因病离世。他一生热爱相声艺术,默默付出,却很少享受属于自己的掌声与荣光。

但是,我们记住了他,一朵朵绿叶衬托出的那抹红,正是艺术之美的所在。

相声界“中流砥柱”——马季

“我希望通过我的相声,给大家带去欢笑和温暖。这也是我继承师父遗志的方式。”

马季是侯宝林的得意门生,中国相声界第七代传人,他将相声艺术发扬光大,培养出新一代的后起之秀。

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姜昆、冯巩、笑林都师从于马季们门下。

马季真真正正做到了什么叫做桃李满天下。

1983年,马季登上春晚舞台,表演了脍炙人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

他语言风趣,引人入胜,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2006年,72岁的马季老师与世长辞。然而他留下的精神永存,给这个时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让我们缅怀这位传承者,感恩他用一生华彩演绎了“相声”两个字。

郭德纲恩师——侯耀文

“感谢师父一路的关照栽培,我会以自己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

1983年春晚上,侯耀文与石富宽合作表演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侯耀文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也是救后来“德云社”掌门人郭德纲于水火的恩人。

2007年,侯耀文突然离世,时年59岁。

德云社众弟子为报答恩师之情,承担下他未还清的债务,并永远珍惜他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

虽然侯耀问永远离开了热爱的相声事业,但德云社的辉煌今天正是他塑造的结晶。

“捧哏之王”——李文华

要说相声界有享有“捧哏之王”的美誉,那一定非李文华莫属。

他与搭档姜昆在1983年春晚献艺,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八十年代,他入选相声“十大笑星”,事业达到高峰。

然而生命无常,正当李文华站在演艺生涯的巅峰之时。

他不幸患上咽喉癌,被迫全喉切除,从此淡出舞台。

2009年,82岁的李文华在北京病逝,临终前他留下字条,表达了对艺术的激情永不熄灭。

这份对舞台的热爱,也通过他的舅外孙孙越传承下去。

让我们缅怀这位老艺术家,李文华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对艺术的执着。

“相声鼻祖”——马三立

马三立是一位相声大师,他的作品风格轻松诙谐,善于讽刺时弊。

他曾经参加过198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带来了经典段子《逗你玩》,获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但是这也是他参加的首次同时最后一次春晚。

原因在于,马三立表演结束后,观众要求他返场加演,马三立欣然同意准备返场。

然而,这却给节目导演带来了难题。

因为春晚的每个节目都有严格控制的时长,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影响后续节目的正常进行。

这可给导演急坏了,但轻松的马三立并不在意这些,决定就此不再参加春晚,尽管每年节目组都邀请他,但他始终婉拒。

马三立不拘小节的个性和追求轻松自在的演出风格,是许多后来者难以模仿的。

他讲相声从不计较票房和收入,只想逗观众开心。

作家冯翼才评论说:“马三立终生追求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黄梅戏“甜姐儿”——索宝莉

“用歌声温暖人心,这是我作为歌手的初衷。”

甜美圆润的嗓音是索宝莉的标志。

1983年春晚上,她与男高音牟玄甫合作,呈现了精彩的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清澈的歌喉打动着每一个观众,她也被封为“甜姐儿”。

如今那动人的歌声依稀回荡,仿佛就在耳边。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直达人心。

2015年,索宝莉因病在德国离世,享年65岁。

索宝莉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坚持,用那动听的歌喉温暖了一代人的回忆。

“小品之父”——严顺开

“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给大家带去欢乐和正能量。”

严顺开被誉为“小品之父”,这一美誉当之无愧。

1983年春晚,他的小品《逛厂甸》《弹钢琴》《阿Q的独白》登场。

严顺开将一种极为崭新的表演形式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歌舞升平的场面,阿Q式的幽默,充满正能量的寓意......

这一切深深打动了观众,也奠定了严顺开在文艺界的地位。

多年后,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用一个个生动的字符,讲述着人生的乐与痛。

2017年,80岁的严顺开老师在上海过世。

尽管他已不再于人世,但那标志性的“阿Q”形象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畏艰难,向上向善。

“哑剧大师”——王景愚

如果说语言是表达的工具,那么肢体动作就是无声的语言。

王景愚将哑剧艺术发扬光大,让观众领略到“动作胜过语言”的精髓。

他在1983年春晚的经典作品《哑剧》,至今令人难忘。

精确到指尖的动作,细微到眼神的转换,都在无声地叙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直抵人心。

2021年,85岁高龄的王景愚在北京逝世

姜昆对王景愚去世表示沉痛悼念,他说:“王景愚先生和我的恩师马季的情谊和艺术合作的情景,我历历在目,永远铭刻在心。王景愚先生千古,我们永远怀念你。”

让我们承载哑剧的精神,用心去感受生活中一幕幕无声的伟大。

京剧大师——袁世海

“我希望能够将中国传统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京剧。”

京剧大师袁世海一生热爱戏曲。

1983年春晚,他献唱了《坐寨盗马》,将京剧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还与李谷一老师合作了多段经典作品,为观众呈现了视听的盛宴。

2002年,86岁高龄的袁世海老师在北京逝世。

然而他对京剧艺术的热情,将通过他的弟子和作品传承下去。这股热情,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火的灯塔。

“京剧之神”马长礼

如果说袁世海代表京剧中的“形”,那么马长礼就是“神”的化身。

他在春晚献唱了《空城计》,展现滴水不漏的唱腔。

马长礼嗓音细长,擅长反派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晚年积劳成疾,2022年,这位京剧大师在北京辞世,终年75岁。

其演出录像成为京剧的珍贵遗产,供后人学习。

结语

一路上,芸芸众生,风华绝代。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为同一个梦想而聚首。

如今他们中的许多已成浮云,但那些瞬间会永远被铭记。

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拉开序幕,它不只开启了春晚的历史,也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源:

1983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录像

但为了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绿叶   哑剧   人心   曲艺   大腕   京剧   北京   相声   观众   大师   老师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