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老头每天工作9小时,喝酒、吃肉两不误,透露一句话养生秘诀

文 |淋上云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2022年,在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播出后,有这么一位老人火了,他已经98岁高龄,还坚持每天挤公交车上班,每天要工作9个小时。

他就是南京图书馆的古籍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他熟读古籍,和钱钟书、胡适是好友,不但胃口好酒量也好,在一次采访中,他和记者透露了自己的养生方法。

那他的长寿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数十年如一日

回顾老人的工作经历,他一毕业就进入了上海合众图书馆工作,开启了自己和书籍的不解之缘,在1955年,沈燮元调至南京图书馆,在这里一工作就是一辈子。

沈燮元的专业是整理我国的古籍善本,所谓古籍善本就是对古代研究有价值的古书,我国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所留古籍本就浩如烟海,又是真伪混杂。

这造成了整理古籍的难度极大,我国具有这种能力的高等学者不过十余人,沈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流落民间的古籍很容易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的保存而被毁,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所以这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此外,也并非只要是古书就有价值,还要看其中所涵盖的内容是否能推动学术研究,增进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沈燮元对古籍了如指掌,每当同事为了某个手写笔迹的真假、某个辨认不清的异体字争论达不成共识的时候,都会请教沈燮元

他会耐心的和同事讲解其中细微的差别,同事们都说,任何古籍只要到了他的手中,哪怕只是掂量几下就能辨出真伪,虽不免有些夸张,可还是能看出大家对老先生的敬佩。

几十年来,每天清晨,沈燮元都会独自乘坐公交车,坐18路再转3路,就到了南京图书馆,周一到周五每天九点。老人从未迟到过。

由于早上坐公交的人很多,往往会有一班车很拥挤无法上人的情况,这种时候只能等待下一班车,为了不迟到,沈燮元往往起的更早去等车

时间久了司机都认识了这位老人,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清楚老人的职业,直到纪录片的播出,才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位学术巨匠。

在办公室中,沈燮元桌子上的资料垒的很高,再加上老人年纪大工作的时候腰弯的很低,几乎整个人都被书挡住了,不仅如此,他的工位旁边还放着一辆小推车,上面依旧摆满了参考书籍。

这些资料看起来摆的很乱似乎毫无章法,但老人对每一本却是了如指掌,随手一拿就是自己想要的。

自在的生活

沈燮元工作时十分严谨,一丝不苟,而在生活上非常自在悠闲,很有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并没有像有些老人一样,年纪一大就严格追求饮食的清淡,而是随心所欲

沈燮元虽然年事已高,甚至掉的只剩一颗牙,但并不影响他的食欲,他中午大部分都在单位食堂吃,往往等到晚一点人少了,老人就开始了自己的午餐。

餐厅老板已经很熟识这位老先生,常会和他打趣,直呼“老头”,沈燮元也不恼,乐呵呵的回应,气氛非常和谐。

尽管他吃饭吃的很慢,但是从不将就,要有荤有素还要有汤,一点一点慢条斯理的享用,有时候胃口好,会买上一只炸鸡腿,拿手撕开一点一点吃。

吃完午饭,老人也不午休,回到办公室就开始工作,一直到下午四点,就收拾好背包回家,走之前有年轻的同事还会帮他整理衣服。

沈燮元就这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晒着下午的暖阳,悠哉悠哉到公交车站等车,结束一天的工作,老人迎来了他的休息时间。

晚上在家,他是很会享受的,晚饭要有菜不说,更要有酒,这就是对他来说最奢侈最享受的配置了,相比于那些挥金如土的明星,沈燮元这样的国士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喜欢吃苏帮菜,清蒸小黄鱼,虾仁炒蛋,都是餐桌上的常客,清清淡淡吃着又有滋有味。

沈燮元晚饭必须要有酒,他是个爱酒之人,但绝不贪杯,一天只喝一杯,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年轻的时候他喝白酒,年龄大了之后就和农家自酿的米酒,他的这一习惯,朋友和邻居们都知道。

沈燮元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他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流,以此让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谈的话题跳跃性也很强。

有时老人会问某个大学的校草听说很有名啊,又或是突然来了兴致问补牙是不是要花很多钱,有的同事开玩笑的回答,您这一口牙,全补上确实很贵。

保持专业

在爆火之后,沈燮元的生活实际上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为很多年轻人崇拜的对象。

面对着蜂拥而至的很多采访,老人的反应很平静也很有礼貌,表示自己只能在时间充裕的时候接受采访,不能因为采访耽误了自己的正事。

他所说的正事,就是关于《士礼居题跋》的整理编纂,沈燮元退休后的三十来年都在做这一件事情。

《士礼居题跋》是被称作“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的清朝藏书大家黄丕烈的题跋集,此人一生钟情于书,即使到了晚年衣食不饱之时仍不忘藏书。

正因为如此,“黄跋”设计的领域宽泛,内容也很繁杂,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前人虽有整理但是并不全面,甚至还有很多错误之处。

沈燮元继承了前人的成果,立志要做一个更加完善的新版本,这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直到今日也还在校对阶段。

沈燮元不会用电脑,所有编写整理的过程,全靠手写来完成,图书馆也提议过给老先生配一个助手,但不是专业人士对这种工作是一窍不通,所以他拒绝了。

沈燮元的好友称,看着他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几十年如一日的对书籍的热爱,他简直就和黄丕烈有着共同的人生追求——将宝贵的文化留给子孙后代

老人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甚至于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也未曾放弃过努力,真真正正的体现了读书人的风骨和毅力。

2023年3月29日上午,沈燮元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0岁。

在一次采访中,他自己曾公开长寿秘诀:

“保持专业,不要东想西想,生活要有规律,绝对不能熬夜,要起居有节,要控制饮食,欲望少一点,过好每一天。”

无双国士

如今,像沈燮元这样默默无闻,为民族事业奋斗终身的国士还有很多,比如说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地质研究所前所长陈崇希。

他在55岁顶住压力立军令状,86岁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岁竟又提交了结题报告,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1988年,陈崇希想到我国的科研、教材建设还比较薄弱,正处于起步阶段,主动立下军令状,在五年内完成。

军令状概括为“四样两三个”,分别是:一是培养两三名基础好、条件好的“接班人”;二是研究两三项原创性科研成果;三是买两三台升级计算机为培养学生、科研所用;四是编写两三本基础教材。

完成军令状之后,他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一直工作到2005年退休, 但他却并没有闲下来,退休后他坚持搞科研、编教材、发表论文

直至2020年他已经出版了《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及《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与水质模型》3本教材,发表了18篇论文

陈崇希获得了众多成就后,始终保持着对科学严谨探索的态度,2019年,年逾86岁的陈崇希教授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该项目从2020年1月启动。

陈崇希在项目中提出了解析法,这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地下水开采流量和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学模型解决了水文物理问题。

在2024年1月15日,91岁的陈崇希向中国地质大学提交了自己的结题报告,据他自己所说,项目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后面进行了拓展研究。

在这新的一年,陈崇希表示自己再接再厉,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改进之前的模型。

结语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由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人生道路组成,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人生目的。

只有找到值得一生奋斗的人生目的,才能确定正确的人生态度,用正确的人生态度去走好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沈燮元和陈崇希这样的高端人才之所以能孜孜不倦,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所热爱的事业当中,为党为国家做贡献,值得我们永远赞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沈燮元

澎湃新闻——98岁大佬火了:每天工作9小时,喝酒、吃肉两不误

光明网——缅怀!100岁的“古籍活字典”,今天,他走了……

人民网——兴趣和责任让我停不下来——“90后”老教授结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1-27

标签:题跋   国士   军令状   目的   工作   古籍   老先生   秘诀   老头   图书馆   老人   小时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