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铺:“万铺之城” 古镇新韵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在驻廊式的骑楼中欣赏文化传承,在旧水泥厂及贯日园内感受人间烟火气,在繁忙工地上感受民生保障,在工业园区里见证产业发展……

日前,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出炉,作为广东四大古镇之一的廉江市安铺镇位列其间。走进安铺镇,触目所及,均是古与今的碰撞、旧与新的交融。近年来,安铺镇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聚力文旅融合,打造特色现代商贸城镇,展开一幅美丽城镇的新画卷。

美丽的廉江安铺镇。

“万铺之城”的传承与创新

地处九洲江入海口,毗邻228国道,渝湛高速、汕湛高速跨境而过,安铺镇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是广东四大古镇之一。早在明朝时期,地处九洲江下游入海口的安铺,水路交通非常发达,来往东南亚的商客经此地转送货物至广西等地,贸易往来频繁,有着“万铺之城”的繁荣。

骑楼见证着古镇安铺商圈的蝶变和繁华,也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土木结构的骑楼多为两层或三层,或居住或经商。骑楼一层天花板离地约有3.5米,砖木结构的柱子立在楼房大门前,门前形成一道走廊。普通骑楼的大门为木栏式,而大户人家的则是木板折叠式、六开式等。骑楼适合南方气候特点,既可遮风避雨,又便于经商。不过,由于时代的变迁,现存安铺骑楼仅存453座。

“那时候,夜晚的瑞南街总是灯火通明,廊柱下各式商铺一路排开,衣服、玩具等商铺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无比热闹。”家住横山镇的潘景云,小时候经常跟父母来安铺逛街,她依然清晰记得骑楼一带是当时安铺最繁华的地区。一墙一瓦、一门一窗,被岁月打磨后的骑楼街上,是时光积淀下来的人间烟火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忙活着,享受着当下的美好时光:商家在骑楼长廊底下摆卖木椅、钟表、眼镜等,老人在自己的厅堂休息纳凉,邻里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积极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近年来,安铺镇下足了“绣花功夫”,将古镇特色文化巧妙融合安铺新发展。随着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安铺镇政府发动乡贤捐款,在街心公园打造以骑楼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已成为安铺百姓一个文化休闲场所,也是安铺镇网红“打卡点”。同时,结合安铺美食文化,当地正积极引进符合老街形象定位的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并引导扶持骑楼街商铺开设相关特色店铺,打造“商业文化旅游一条街”,展现古镇昔日繁荣。

“美食地图”打卡目的地

在文旅和美食达人的地图上,安铺是无法跳过的目的地。闲暇之余,不妨到安铺逛逛。这里有香甜爽滑安铺鸡,咸香可口的白籺,细腻弹牙的簸箕炊,温热鲜甜的鱼生粥……大街小巷塞满了数不清的特色美食。从清晨到夜晚,对待吃这件事,安铺人一刻也不敢怠慢。

安铺鸡的香甜爽滑声名远播,经过代代相传,安铺鸡逐渐融入现代饮食文化特色,闻名于粤、桂、琼等地,知名度辐射到省内外一些大中城市,深受欢迎。自2009年起以安铺白切鸡和鸡饭为主的安铺特色美食文化节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每年吸引5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品尝美食。近年来,安铺镇更是先后荣获“广东旅游美食之乡”“广东年糕之乡”“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美食名镇”等荣誉称号。

借助安铺特色美食,挖掘美食文化,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铺持续加快建设安铺镇食品工业产业园,产业园总占地面积740亩,其中年糕月饼产业园占地121.63亩。提升月饼产业品牌,拓展预制菜产业,打造安铺鸡菜系品牌,发展花生油、果仁等深加工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面推动“小特产”升级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安铺十大美食

历史悠久的廉江市安铺古镇始建于明正统九年,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在陆路交通不便的年代里,水路借九洲江直达北部湾的安铺古镇成为内陆与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安铺也成为了商贾云集的重要商埠。商人们为安铺带来了各地的饮食制作方法。安铺饮食像是一块海绵,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饮食特点,最终形成风味独特的安铺美食文化。

安铺白切鸡

广东不少地方有吃白切鸡的习惯,但安铺人尤其喜爱白切鸡,它是安铺人节日加菜、宴客的第一菜。本地人做白切鸡一重选鸡,二重煮鸡,三重配味。所选鸡均为本地细骨农家鸡,绝无用饲料鸡和大骨鸡;煮鸡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配料用沙姜、蒜茸。安铺白切鸡肉嫩骨香,十分可口。

牛肉干

安铺牛肉干是用上等黄牛肉加上传统腌制方法,不添加任何保鲜剂,自然风干制作而成。这不仅保持了牛肉本身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元素,还保持了食用牛肉干与牛筋根鲜美与耐嚼的风味。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等药理功效,而传统美食安铺牛肉干与牛筋根不但具其药理功效,它还是一道宴席台上的美味佳肴。

安铺年糕

安铺年糕和古镇安铺一样都是历史性的。它是用糯米、白糖、花生油等材料蒸制而成。安铺年糕口味特别,品种及食用做法多种多样。用安铺年糕包上云吞皮,将皮煎至金黄色,一口咬下去,皮脆馅软,又香又甜又爽口,乃来到安铺必尝经典美食之一。

安铺簸箕炊

以大米、生粉、清水、熟芝麻、花生油、酱油、辣椒酱、蒜头为原料。制法:将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3小时,捞起,投入石磨中边加清水边磨成米浆,加入适量生粉与之拌匀,过细眼箩斗,成为米粉浆;待蒸锅水开上气后,将米粉浆分次灌入托盘或小簸箕蒸熟即成。食法:夏秋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撒上小芝麻或配蒜头、酱油、花生油;冬春季节,将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炒热加辣椒酱。特点:洁白、软滑、爽口、咸香。

安铺菜头籺

安铺的传统美食。

菜头籺是安铺很有名气的一道特色小吃,在当地的大街小巷,有不少档口招牌写着菜头疙出售。菜头籺,顾名思义会有菜头(白萝卜的俗称)的味道,是用菜头丝加上米粉做成的糕点,大概手掌那么大,和萝卜糕差不多,把炒菜锅烧热,现煎加入香油,豉油,少许辣椒酱,拌芫荽。刚出锅的菜头籺,挤点番茄酱,菜头籺的软糯咸香与番茄酱的酸碰撞的美味绝对让您心服口服。

安铺鱼生粥

因安铺沿海的地域特征,故此道美味类似广州的及弟粥或艇仔粥,用料都是渔民比较就手的食材,选用安铺本地靓米,配以新鲜瘦肉、海螺、鱼生、鸡肾、焖香的鱿鱼干等用柴木慢火炆制而成的,熬制过程中要不时加水、搅拌,以确保粥米透心,煮沸装碗后撒上虾炸、叉烧、葱花,再敲上一个窝蛋,热气腾腾地端上来,搅拌再吃,口感软绵香滑,啖啖鲜香啖啖料。

红螺蒸蛋

红螺蒸蛋是安铺餐桌的日常美味佳肴之一。将红螺,肉丁和鸡蛋三种材料一起入碟,加入油盐搅拌均匀,然后把握火候,入锅不多不少蒸12分钟,起锅后也可撒上葱花引味。蒸蛋滑嫩,充分吸收红螺的鲜美,再加上肉丁等配料,口感丰富,一尝方知其美味!

安铺糯米鸡

安铺特色襦米鸡将猪肉、虾米、鱿鱼酱料搅拌成肉馅,用煮熟的糯米饭包裹馅料,用面粉搅拌成糊状,把做好的糯米饭团裹上面糊,放入烧开的油锅中,三分钟后夹起,火候要掌握得非常好,油炸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能炸出香脆的糯米鸡。

螺锥肉煲豆腐头

安铺极具特色的一道家常美食,豆腐渣是由豆腐加工而成的副产品,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此道美味选用当地新鲜剔出来的螺肉与豆腐头一起熬汤,煮好后,撒上几粒翠绿的葱花提味,瞬间满室飘香。豆腐头与螺锥肉的鲜甜完美结合,热气腾腾一锅,色香味俱全,光看着已令人食指大动!有句俗话说得好:再瞒也瞒不住吃豆腐头!就是指此道美味之香,起锅就已左邻右舍皆知。

跳鱼煲酸菜

由于安铺近海的地域特性,故此道美味又与海鲜有关。选用廉江当地的新鲜跳鱼,放入酸菜一起熬成鱼汤,汤汁酸咸、香鲜。鱼肉结实而嫩滑,酸菜独有的酸甜正好中和了鱼肉的腥臊,突出鱼肉的鲜甜,再加上恰如其分的辣味点缀,开胃生津,真属一吃就上瘾的美味佳肴。

“文旅融合”续写安铺新篇

古色古香的骑楼群,展现了古镇安铺温情的市井风情:虾饼在滚烫的油锅里滋滋作响,金黄的糯米鸡香味随着热气飘舞,牛肉干、簸箕炊、鱼生粥、牛杂等数不胜数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挑动着过往行人的味蕾。

安铺古镇是历史的见证,更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文明密码。近年来,安铺镇深挖散落大地上的优秀文化元素,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网红旅游点。安铺镇在贯日船木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出一条贯园夜市美食街,安铺的大小美食汇聚一处;“安港1号”古船在灯光映衬下展现绚丽图景,正如历史上的安铺熠熠生辉。

安铺古镇驿站即将投入使用。

“目前,我们安铺镇的游客驿站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安铺镇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安铺镇充分发挥美食文化、红色文化、田园文化等资源优势,探索设计一程多站特色旅游线路,做大做强文旅融合产业。深挖安铺镇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安铺镇成功举办了停办多年的安铺元宵节花车巡游、端午龙舟竞渡、美食节、中秋月饼旗袍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到安铺旅游消费。

发展“文旅+生态农业”模式,安铺镇还规划建设了久渔、老马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其中刚完成风貌提升工程的尖仔村,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种出千亩安铺莲藕产业园,吸引众多网红与游客打卡。

“非遗传承”擦亮古镇招牌

安铺锣鼓展馆。

1月16日,走进安铺镇新建成的古镇驿站,宽阔整洁的停车场,红墙白瓦的富有东南亚风格的骑楼式建筑尽在眼前。走进内部,环境明亮舒适,各类非遗文创元素正不断完善,用于展示安铺古镇文化的大屏幕也正在安装中。据安铺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古镇驿站将在春节前完工迎客,成为安铺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将为来往安铺的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安铺八音被列入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近年来,安铺镇加强对八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组建八音曲艺团加强训练,在春节巡游等多个时间节点展示非遗之美。

文化赋能,少不了发挥非遗文化的作用。“当前,我们正规划建设安铺八音、安铺锣鼓等安铺特色文化展示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传统文化‘会讲话’,更多乡村新图景‘被留存’。”安铺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活用多媒体,深入挖掘安铺传说趣闻、文物故事、美食故事,整理编撰。积极将安铺文化与饮食和旅游行业结合,同时通过线上多媒体、线下灵活宣传的方式,传播安铺文化,厚植文化底蕴,擦亮古镇文化招牌,助推乡村振兴新发展。

安铺非遗

安铺八音

安铺八音,是在廉江市安铺镇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的演奏形式。始创的组织者是清光绪年间该镇享有盛名的音乐爱好者李鹿朋秀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安铺八音一直以来都是安铺镇元宵节及正月二十八庙会巡游活动的主要内容,深受群众喜爱。

2007年3月被列入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安铺酱油酿造技艺

据《安铺镇志》(1986年版)载,安铺酱油酿造技艺产生于清朝同治年间。清朝同治年间,上六府人(佚名)在安铺开办首家酱园——永和酱园。安铺人蓝德廉就在永和酱园打工。后来,蓝德廉携同三个弟弟德清、德茂、德华创办“和生酱园”。

百多年以来,从“和生酱园”到“安铺食品厂(酱料生产组、酱料厂)”、“廉江市安铺罗维食品厂”,几代师傅竭诚继承安铺酱油酿造技艺,酿造出来的酱油颜色光鲜、透亮,有浓郁的酱香与脂香气,味道鲜美、醇厚,咸、甜适中,营养价值高。

2021年12月,安铺酱油酿造技艺获批湛江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安铺锣鼓

安铺锣鼓主要分布于廉江市安铺镇城区,俗名“安铺锣鼓头”,始创于明朝正统九年(1444年),至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

安铺镇有着厚重的春节庆元宵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初九至十五,士民为生得桂子兰孙挂灯时,以锣鼓作贺灯祈福助兴,所以民间又称之为“添丁贺灯鼓”。传统的安铺锣鼓韵乐淳朴雄浑而激逸,具有独特的地方音质。

2017年5月,安铺锣鼓被列入湛江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安铺年糕制作技艺

安铺年糕是盛行于廉江市安铺镇独具地方特色风味的食品。据《安铺镇志》记载:“奕华栈,是安铺最早的一间茶楼。光绪年间开业,地址在现瑞南街。”又记:“春节(旧历年),大多数人家都作籺,一是大年糕(即大籺),用糯米粉,红糖拌制,蒸熟贮存,以备饮茶和招待拜年客人。”廉江市《石城志》亦记载:“元旦拜祖先毕,家众以次拜贺,亲朋相过谓之拜新年,间有筵饮。”逢年过节,制作年糕庆贺合家圆满幸福,生活年年高。淳朴的民间风尚,酿造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2015年4月,被列为湛江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9

标签:廉江市   骑楼   鱼生   古镇   湛江市   簸箕   锣鼓   年糕   美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