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千金孟军:下嫁给任正非,生下孟晚舟,离婚后,深藏功与名

前言

说起中国商业史,任正非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他被誉为教父级企业家。他的一生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孟军是副省长千金,两人门第差距极大,孟军顶着世俗的压力下嫁给任正非,生下一子一女,在婚姻的围城里修炼十几年,最后和平分手。

孟军很少在公众视野中露面,关于她的报道也寥寥无几。这样一个低调的前妻,一直被任正非尊为“贵人”。孟军与任正非的纠葛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神秘女人的人生故事。

白天鹅看上了癞蛤蟆

孟军与任正非的故事,充满了童话色彩。孟军家境优越,父亲曾任四川省副省长。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她学识才艺兼备,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虽被娇养长大,孟军一点儿也不娇气。她原名孟风明,她给自己改名为“孟军”,寄托了她内心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力量、坚强勇敢、处事果断的军人的愿望。父母在她的教育上也颇费了一番心血,不仅注重她的学业,还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她的品德和责任感。

18岁时,孟军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这是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后来合并为重庆大学。大学期间,孟军追求者众多,她都没看上。缘分有时就是这么奇怪,那些跟她家世相当的青年才俊,她不喜欢,后来偏偏看上了一个穷小子。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军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再来说说任正非。任正非出生在贵州一个贫困的山村,在家中排行老大,有6个弟弟妹妹。父母均是教师,但工资微薄,糊口都成问题,吃不饱,穿不暖是生活的常态。但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借钱供他读书。

他在读书时,经常被饿得头晕眼花,伴随着饥肠辘辘,他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他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上一个白面馒头。在与饥饿的搏斗中,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获得了胜利,19岁时,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他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迈入了大学。孟军和任正非是校友,或许缘分未到,两人在大学期间并无交集。1967年,任正非大学毕业,由于“文革”,这一届毕业生次年才分配工作。而任正非的父亲也受到了波及。

他几番辗转,终于在一天夜里回到了家。父母担心儿子受牵连,催促他第二天返回重庆,父亲叮嘱他知识就是力量,千万不要随大流不学习。任正非背负着父母沉期的期望返回重庆。他浮躁的心沉淀下来,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上,自学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课程。

1968年分配时,他选择了应征入伍,这是符合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选择,只有被主流价值认同,他才能有机会。因为父亲的问题,他入伍的的过程并不顺利。幸而当时部队急需技术兵,而任正非主修的正是机械技术专业,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基层工程兵。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姻缘的红线悄悄绑定。热心人看任正非一个大好青年,因为木讷至今还单身,就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介绍的正是副省长千金,孟军。孟军从介绍人口中了解到任正非虽然家境贫寒,但踏实上进、知识渊博,是部队里的技术尖子。

这种性格正是孟非欣赏的,当他见到任正非本人时,立刻就有了好感。几次相处下来,她对任正非很满意,表达出想进一步发展的想法。

任正非不理解,孟军就像天上飞的白天鹅,而他就是地下的癞蛤蟆,除了学习成绩好,家庭啥都不好,孟军居然能看上他。

喜结良缘,育有一子一女

孟军与任正非谈起了对象。她知道任正非的担忧。一次回家时,她试探着告诉父母,自己谈了一个对象。孟父孟母很惊讶,女儿从来不乏追求者,但她从不回应。

他们对女儿的对象充满了好奇,连忙追问对方人品如何?做什么工作?家在哪里?孟军把任正非的情况一一告知,并跟父母强调他是个难得的好青年,虽然眼下只是一个基建兵,但他技术精湛,将来大有可为。

孟军的父母沉思片刻后,让她找机会带任正非回家看看。孟父孟母见到任正非后,对他印象非常好,觉得自己女儿眼光不错,但结婚的事情不宜操之过急,让女儿再观察个一两年。

1971年左右,在家人的祝福下,孟军与任正非结婚了。其实,当时处于特殊时期,孟军并没有沾家庭什么光,早在三年前孟军的父亲孟东波就被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了。

孟军和任正非算得上“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组建了一个小家庭,抱团取暖,互相安慰。一年后,家里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孟晚舟。1975年,两人的第二个孩子任平出生了。

自1968年,任正非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直到1983年才转业。这期间,两人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孟军更多地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两人长期过着“小别胜新婚”的生活,交集少了,矛盾自然就少。婚姻生活倒也称得上和谐。

1983年,任正非年近四十,从军多年,他深感亏欠妻子和孩子,经过再三思虑,他选转业到了深圳,来到了孟军所在的企业——南油集团。孟军与任正非这才过上了真真正正的家庭生活。

深圳正值改革开放不久,条件还非常艰苦,一家人住在漏雨的房子里,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屋内四处透风,就连隔壁邻居说的话都听得一清二楚。生活艰辛,两人铆足了劲要干出一番事业, 渐渐忽视了对孩子的照顾。

事业与家庭难以平衡,孟晚舟小学毕业后,他们把两个孩子送回了贵州老家,托爷爷奶奶照看。婚姻的新鲜感早已过去,维系多久就要看双方的磨合。孟军与任正非门第差距太大,朝夕相处中矛盾日渐增多。

孟军性子刚烈,在商场上是个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回到家中,很难转变角色,难免露出强势的性格。而任正非在部队多年,秉信“慈不掌兵”,对于妻子纵然深爱,当两人吵到脸红脖子粗时,他也展现出自己“暴君”的一面。

后来,随着家庭矛盾的不断升级,两人的婚姻最终破裂了。任正非的事业遭遇滑铁卢,或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昔日“神仙眷侣”,和平离婚

刚转业到深圳时,任正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坚信自己在事业上必能有一番成就,满怀壮志,他投入了工作中。但很快他发现不对劲儿!由于他之前在部队待了十多年,养成的处事作风与企业格格不入,他一时无法转变观念,在公司里根本混不开。

对唯利是图、尔虞我诈,那一套商场把戏,他深感厌恶不屑参与;端茶倒水、提包拍马的混江湖手段,他又做不来。他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去,看不惯领导的做法,也不讲委婉客套,不留情面地指出来,简直是把领导的脸面按在地上摩擦。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要会来事,朋友和敌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任正非明白这一点,但他有自己的底线,不愿意做乌合之众。单位里不少人都想把他干掉,但碍于他转业军人的身份,不能随意辞退。

两年后,任正非被分配到南油集团下属的一个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他的事业在这里遭遇了寒冬。

任正非上任不久,就谈成了一笔200多万的贸易大单。他非常兴奋,同时也很谨慎,从生产到发货,他都亲自把关。但项目还是出了问题,他按照合同把货物按时发给对方后,对方却迟迟不付货款。

起先还用各种理由推托,后来干脆电话也不接了,人也消失不见。任正非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200万元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当时的城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还不到100元。

任正非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承担后果。他想尽办法追讨货款,足足追了一年,受尽了白眼,跑断了腿,追回了大部分钱。他非常努力地补救了,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南油集团还是把他开除了。他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公司。

孟军身为南油集团的高管,被无数双眼睛盯着,在任正非的事情上,她别无选择,只能冷眼旁观。尽管她的内心充满了煎熬和挣扎。此时的任正非已经43岁,不得不自主创业雇佣自己。任正非家庭观念极强,他转业到深圳后,就把父母接到深圳来住。

小家变成了大家,一家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做饭、吃饭都只能在阳台上解决。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任正非身上的担子非常重。工作上的不顺,加上家庭矛盾增多,两人的感情在争吵中一次次消磨掉。

1987年,孟军与任正非和平离婚,给两人近二十年的感情画上了句号。中国传统家庭,嫁女娶妻一向讲究门当户对。

这种观念并非是愚昧的,强调双方家庭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匹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婚姻的稳定性和家庭的和谐,因为相似的背景和价值观可以减少冲突和矛盾。

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

很多人说“最好的前任就要像死了一样,不要再打扰对方的生活。”任正非和孟军因为性格不合,姻姻走向破裂。但二人并没有因此反目。有两个孩子的牵扯在,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对方能够过得好。

从婚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他们反而更欣赏对方,像多年的老友一样相处,无关风月,只为真心。据说,任正非与第二任妻子姚凌的结婚证,以及女儿姚安娜的出生证,还是在孟军的帮助下办理的。

离婚后,孟军把生活的重点放到了一对儿女身上。两个孩子在贵州老家读书,成绩都很差。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这么多年来,很少花时间照顾他们。她把儿女接回身边,还辞去了南油集团高管的职务。

孟军把时间和精力腾出来,亲自照顾孩子,她每天早起给孩子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晚上辅导孩子做作业。在孟军的教育下,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离婚后,任正非创办了华为,孟军以及她的父亲,也给予了不少帮助。

结语

孟军本人非常大气,她对名利和财富看得并没有那么重。她为任正非的成就感到高兴,甚至鼓励他遇到喜欢的人可以考虑再婚。而孟军本人没有再婚,后来移居加拿大,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生下   重庆   深圳   千金   副省长   矛盾   父亲   父母   女儿   婚姻   事业   孩子   家庭   孟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