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桥连通两座山,三位中学生的“异想天开”竟变成现实!

近日,福田区官方平台“幸福福田”发布消息称,连接梅林山、银湖山的绿色通道——鲲鹏径一号桥已顺利贯通。据悉,这是“山海连城”计划主干游憩步道实施落地的首座标志性工程,为梅银两山生物提供了安全通道,修复了生态断点,对提升区域生态的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极富创意又意义深远的生态工程,竟与几年前三位深圳初中生的设想如出一辙。当年就读于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的他们,如今已是哈佛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大学生。听闻多年前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太棒了!”

昔日设想成为现实,

昔日绘制的设计图与工程竣工后的实景图如出一辙

当年由张楚楚、李欣蔚、胡凯文三位明德学子主持的课题名为《关于在深圳建设生物通道的设想》。这一课题曾在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也获得过第三十三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项目一等奖、科技发明项目二等奖等荣誉。

据已经在哈佛大学读大一的张楚楚讲述,她在明德读书时,曾上了一年莫峻老师开设的海绵城市研究拓展课,学习了关于山水连续性的系列问题,其中就有高速公路及城市扩张造成自然景观基质的碎片化问题。“当时我们就想,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来解决深圳类似的问题?莫老师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于是研究就开始了。”

在张楚楚的发动下,李欣蔚、胡凯文两位同学加入进来了。他们研究了大量国内外生物通道的案例,通过百度地图的全景功能,初步筛选了十多个深圳适合建设生物桥的位置。经过多番讨论和实地走访,最终将方案落定在梅观高速-梅观立交至皇岗彩田立交路段——也就是现在政府建设生态通道的地方。

此前,这三位同学的事迹还得到了南方都市报旗下新媒体“深圳大件事”的关注和报道。从当年的《关于在深圳建设生物通道的设想》文稿中可以看到,学生们不仅做了细致的调研,还列举了三种可行的生物通道设计方案,他们绘制的设计图与今日工程竣工后的实景图也如出一辙。

隔断山体28年后的再次牵手,

是一座城市宝贵的生态共识

“不同的是,政府的实际工程为了畅通市民出行、增加了人行通道。这点非常人性化,可以方便市民周末户外的绿地休闲运动。”获悉当年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远在美国的张楚楚兴奋地说,“很高兴我们当初的设想能够顺利成为现实!回国后一定要去实地看一看。”

目前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的李欣蔚也说,5年前的课题与设想在今天成为现实,这是一份很神奇的经历。

回想当年,李欣蔚最难忘的经历就是去梅山公路实地考察,“我们真正看到了公路两边的环境,感受到了这座生态廊桥把两边被分割的生态区域链接起来的意义,也学到了获取科学数据的方法。”

李欣蔚说,自己计划假期时前往现场体验。在后续的运行情况中,也会关注这座生态廊桥帮助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和深圳生态多样性的发展。“我想对设计者和建设者说,谢谢你们让当初几个初中生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也感谢你们为深圳的生态保护做出的贡献!”

两座被隔断山体28年后的再次牵手,一份纸面上的设想与一项重大工程的重叠——看似巧合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宝贵的生态共识,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生动写照。

张楚楚,这位曾经明德实验学校的“风云人物”,说起当年的求学生涯,始终充满感恩之情。“明德是一所创新的学校,它提倡人格自由,然而它更看重向善正心。作为明德学子,我永远忘不了‘明德正心,自由人格’这8个字的校训。”

初中三年,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张楚楚在各个不同领域积极探索,不仅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还曾在全国性的科创大赛、英语竞赛、艺术竞赛、体育竞赛等脱颖而出、屡获大奖,此外,她还会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我认为具备国际视野、全球意识及公民意识,也是现代中学生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张楚楚说,早在初中的时候,自己就很关注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高中阶段逐渐拓展到更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领域,金融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及法律等方面;上大学后,她进一步关注有关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与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等方面的课题。

“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天赋,我们都要正确认识自我,自信大方;发现自己的天赋,发展个性和特长;热爱学习,但不被考试分数所定义,做好最独特的自己。同时,注重团结协作、富有团队精神也很重要。”这是她对学弟学妹的真诚寄语。

李欣蔚则进一步说,明德是一所非常开放包容的学校。“在明德,我有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高尔夫球、武术等),第一次参加啦啦操比赛,第一次参加英语话剧,第一次和全班同学一起吃下午茶。在明德,我变得更加开放包容,愿意拥抱不同的可能性,老师同学也十分友好。明德的三年是我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正是得益于初中时奠定的基础,到了大学,李欣蔚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发力方向。加入了学校机器人社团,参加了名为MATE ROV的水下机器人比赛。这个机器项目同样与海洋环境保护有关。

“我觉得任何的经历都不是一种浪费。考试当然也是重要的,它或许可以帮你到达更大的平台,但它不是你最终的目的,也不应该成为唯一的判断标准。”李欣蔚鼓励学弟学妹们大胆探索不同的领域,比如在一个课题中与同伴合作,与老师交流,在研究中获得的乐趣,都会成为一种宝贵的经历。“今天种下的看似不起眼的种子可能会在未来开花,就像我们当年也不会想到这座生态桥真的在6年后成为了现实。”

一颗种子的“开花结果”离不开多年前的“有心播种”

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生态雨林”

一颗种子的“开花结果”离不开多年前的“有心播种”。近年来,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以“打开边界、融通未来”为核心理念,大力推行基于政校企深度融合的中小学科创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生态雨林”。

学校以STEAM创新空间建设为突破口,对标深圳20+8产业集群,联合腾讯、华为、大疆、比亚迪、华大基因、大族激光等多家本土头部企业,建构了智能制造空间、自然生态空间、艺术创意空间、互联网创新空间、人文阅读空间等五大开放式学习空间,协同共建了航空航天、汽车工程、仿生机械、生物基因、河道治理、海绵城市、虚拟现实、大数据、5G技术、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媒体等18个创新实验室,打造了大规模科创教育空间集群。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跑到实验室鼓捣一个会闪闪发光的魔杖,制作一只能够悄无声息潜入鸭群里“偷拍”的仿生鸭,或者用电镜给成百上千人的头发做类似医学CT图像的微观发质检测……他们就像“生态雨林”里的植物一样,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各自的潜力与天赋。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课程体系的支持下,学生累计获奖933项,其中,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26项,国家级105项、省级56项、市级371项、区级401项。

2022年,学校有50位学生获“明日科创之星”(教育部白名单等科技赛事省一等奖及以上认定),获奖人数名列深圳第一。

2023年,在首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中,学校11项作品斩获大奖,获奖率55%,居深圳首位。深圳明德实验(集团)党委书记鲁江说,我们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生态雨林”,让每一位徜徉其中的学生多姿多彩的生长,激发学生蓬勃的生命活力。

或许,正是学校多年来形成的这样一种教育的生态,让明德的孩子们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自信与勇气。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明德   现实   生物   异想天开   深圳   中学生   课题   当年   通道   生态   学校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