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调光,PWM调光,高频PWM调光到底怎么回事,OLED屏究竟伤不伤眼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凉月同学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个概念,严格来说无论是电视,电脑,还是手机,没有护眼这一说,所谓的护眼,其实是说不伤眼的程度

别说看电脑看手机了,就是天天看书,也可能看成近视眼,对吧?屏幕这东西,没有护眼这一说,现在厂商宣传护眼,其实只是我的屏幕不伤眼,这样说出来显得好看,我们消费者听着心里也舒服,很多事儿吧,没必要那么寻根问底,总不能真不用手机吧?现代人谁还离得开手机?

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白,“护眼”=不伤眼的程度,现在手机屏幕孜孜以求其实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屏幕对你的伤眼程度,能达到无害的程度最好。

其次我们要知道,护眼不光是调光的问题,不光是LCD或者OLED的屏幕,蓝光,色彩,亮度,用眼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到护眼,如果详细展开那真是几万字也下不来、

因此我们今天主要聊的,是调光,是频闪,是svm,最近很多人看手机发布会,估计就看迷糊了,我尝试用尽可能通俗的描述,帮助大家理解

像素点,分辨率和PPI

首先屏幕为什么会亮?这个解释起来很简单,用一些微距功能非常牛的手机就可以拍到我们的屏幕,是由很多个像素点组成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像素点,也就是三原色嘛,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像素点亮了,屏幕就亮了,那一块屏幕得有多少个像素点呢?

1080P分辨率,就是1920*1080个像素点

2k分辨率:整块屏幕就是2560*1440个像素点

4k分辨率:整块屏幕就是3840*2160个像素点

以当下很流行的2K分辨率屏幕举例,就有3686400个像素点,别数了,368万6千4百个;分辨率是固定的,但是屏幕尺寸是不固定的,所有有了PPI的说法,Pixels Per Inch 每英寸像素数量,PPI越高屏幕越精细。

都是2K屏幕,有3686400个像素点,10英寸的屏幕,那每英寸就是36万个像素点,PPI就高;20英寸的屏幕,那每英寸就是18万个像素点,PPI就低,所以同样的2K分辨率屏幕,你会发现32寸的屏幕就有点糊,27寸的就还行,因为PPI不一样嘛。

扯远了,说回屏幕,我们的屏幕通过这上百万个三原色的像素点变亮,然后排列组合出各种图形色彩,具体怎么让像素点变亮呢?

(LCD屏幕构成)

(OLED屏幕构成)

LED的像素点不能发光,它是通电以后,把背光层里的灯源点亮,经过液晶曾和滤光膜最终点亮屏幕,你可以理解为LCD是隔着一层膜照亮屏幕,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没有不透光的膜,所以LCD屏幕漏光是通病,通常也比较厚

OLED的像素点自己就能发光,通电就直接亮了,你可以理解为OLED屏幕自己就会亮,所以OLED屏幕可以做的很薄,甚至可以做成曲面的。

小结,看LCD屏幕相当于是看皮影戏,看OLED屏幕相当于是看灯泡

DC调光,RGB排列

那怎么通电?这里要用到中学物理知识了,相信各位看官都没有忘记哈,交流电,直流电。

DC,Direct Current,很多人看到这个估计恍然大悟了,直流电嘛,搞了半天,原来DC调光是这么个意思啊?

这样DC调光就很好理解了,电压给大,电流变大,灯泡领了高工资玩命干,就变的亮;电压给小,电流变小,灯泡领了低工资不想干,就变得暗。

LCD完全没问题,因为LCD是背光层的光源发电,就这么点员工,好管理嘛,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OLED就不行了,360万个像素点自发光,你不能保证每个像素点在制作出来的时候是一模一样的,那么灯珠发光的偏差就不好控制,而且电压越低越不好控制。

打个比方,360万个员工,电压给大,工资给高,人人月薪5万,都卖命工作;电压给小,工资给少,人人月薪2000,人心就不齐了,有的好好干(发光正常),有的不好好干(发光不正常),你怎么办?360万个里面挨个找啊,累死你

OLED屏幕,用DC调光,高亮度还行,但是低亮度就会直接偏色,这一块一个颜色,那一块一个颜色,变成抹布屏,很多人看到这里恍然大悟了吧,抹布屏原来是这么回事。这样我们明白了

最早的OLED屏幕,是和LCD屏幕一样,使用DC调光和标准的rgb排列(rgb排列会更容易烧屏,后来改成钻排解决,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了解就好),但是因为OLED屏幕是通过上百万个像素点自己发光,所以DC调光会带来低亮度下抹布屏的问题

所以,OLED屏幕要改,那DC调光改成什么呢?

PWM调光和频闪

介绍大名鼎鼎的PWM调光之前,我先请各位看一张图,风扇大家都见过把?风扇转起来之后,为什么看起来是个圆?

其实我们人人都知道,这只是三片扇叶,只不过转的太快了,我们看起来是个圆,这就是视觉暂留的效应,是视觉错觉的一种

这种视觉错觉有很多,比如以下这些图片

(看起来似乎在动)

(这张静止的图片似乎在不停的动,它真不是动图,是完全静止的)

OK理解了这些,我们回到OLED屏幕上,前面我们说了,LCD屏幕就像在看皮影戏,OLED屏幕就像在看灯泡,那现在这个灯泡在我们面前不停的亮了,灭了,亮了,灭了......不停的闪,闪到速度快到我们的眼睛看不出来为止,最终就会让我们的眼睛误以为这个灯泡是一直亮着的,这就是闪烁(Flicker

那怎么实现闪烁?这就是PWM调光了,PWM,全称 pulse width modulation,中文名:脉冲宽度调制,是通过将有效的电信号分散成离散形式从而来降低电信号所传递的平均功率的一种方式,理解起来有点麻烦。

说人话,就是本来一波电流冲过来了,现在通过PWM给它做一个开关,开关一开一合的,给它分解成一浪一浪的冲过来,中间给OLED屏幕一口喘气的时间,它就会重复亮了,灭了,亮了,灭了的动作,不停的闪烁(你可以把电流看成洪水,PWM就是大坝,负责开闸关闸的,这样更好理解)

一秒钟闪烁360次,这个就叫360HZ的PWM调光

一秒钟闪烁1440次,这个就叫1440HZ的PWM调光

那我们现在用脑子想一下就知道,一个灯泡在你眼前不断的闪,会没有影响吗?那我们肉眼对于这个不断闪烁的灯泡感知,就是频闪效应(Stroboscopic Effect),也可以简称频闪

所以有些人用OLED屏幕会觉得眼睛干,眼睛累,眼睛酸胀,严重的甚至会觉得刺眼,恶心想吐,对于近视用户和散光用户尤为突出,我自己使用iPhone时就会明显感觉到眼压高,眼睛胀,也就是俗称的烧眼,因为一个灯泡在你眼前闪呀闪的,你的肉眼看不到了,但是视觉神经还是捕捉到了,还是很难受

这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白天用OLED屏幕的手机没有明显的不适,但是到了晚上关了灯再玩手机,会觉得眼睛难受,很简单嘛,白天你眼前一个灯泡闪呀闪的是不是还凑合?晚上黑不溜秋的时候,一个灯泡在你面前闪来闪去的,能不难受?

所以我们可以下结论:频闪和PWM调光的频率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完全有害

比如闪烁的飞快,一秒钟闪一万下,那别说肉眼了,视觉神经也完全捕捉不到呀,甚至很多相机都捕捉不到了,那它能有什么危害呢?

但反过来说,如果闪烁的比较慢,一秒就那么120下,240下,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有些人的视觉神经还是能捕捉到,就会对眼睛产生负担了

占空比和高频PWM

等等,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你这只是解释了屏幕为什么会亮啊?可是我手机的屏幕是会变亮,会变暗的,你怎么解释?骗人的吧?

其实了解了前面的PWM调光和视觉错觉,就很好解释OLED屏幕亮度的问题了——有一个专业的名词,叫做占空比

占空比是指在一段连续工作时间内脉冲占用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洪水冲过来了,控制大坝开关闸门的频率)

实际举例:

比如1Hz(1秒闪烁一次)的PWM调光:

亮了0.9秒,灭了0.1秒,占空比就是0.9

亮了0.8秒,灭了0.2秒,占空比就是0.8

......

怎么控制屏幕的亮度呢?很简单:

闪烁的时候,亮的时间久一点,灭的时间短一点,就会给人的眼睛造成屏幕是亮的错觉

闪烁的时候,亮的时间短一点,灭的时间久一点,就会给人的眼睛造成屏幕是暗的错觉

还不理解的话,我们简单的量化一下,假定点亮以后是1,熄灭以后是0

那么

111011101110,更高亮度

101010101010,高亮度

100100100100,低亮度

......

配合这张图,理解了吧?PWM调光是通过调节占空比,来实现亮度的调节

所以为什么有的人用OLED屏幕,亮度越低越难受,因为低亮度下占空比越来越低:

中高亮度相当于灯泡亮着亮着,突然灭一下;

低亮度则相当于灯泡灭着灭着,突然亮一下

晚上在屋里是突然开灯难受还是突然关灯难受?当然是突然开灯眼睛更难受了。

小结:OLED的PWM调光是通过调节占空比来造成屏幕变暗或者变亮的错觉,占空比也是衡量一块OLED屏幕频闪伤害程度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越低越难受

那理解了占空比,我们再理解高频PWM调光就很简单了,我们做个假设:

占空比是0.8,1Hz(1秒闪1次),亮0.8秒,灭0.2秒

占空比是0.8,2Hz(1秒闪2次),亮0.4秒,灭0.1秒,亮0.4秒,灭0.1秒

占空比是0.8,5Hz(1秒闪5次),亮0.16秒,灭0.04秒,亮0.16,灭0.14,循环5次

......

占空比是0.8,1000Hz(1秒闪1000次),亮0.0008秒,灭0.0002秒,循环1000次

这样虽然还在“闪”,但是你的眼睛会逐渐的看不到“闪”,大脑也感知不到“闪”,毕竟0.0008秒,你能看出来啊?看不出来的,连视觉神经可能都捕捉不到了

小结:占空比不变的情况下,闪烁的频率越高,人眼越不容易察觉,进而可以减小眼睛的负担,这就是高频PWM调光相对更护眼的原理

DC调光咋不累眼睛?废话人家又不灭,一条线怼来怼去的,占空比永远是1

波动深度和类DC调光

我们还要引入一个名词,波动深度。

波动深度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在PAR1789《LED照明闪烁的潜在健康影响》中规定的,它的定义是屏幕最大和最小亮度之差除以最大和最小亮度之和。它反映的是屏幕亮灭之间的亮度落差,这个落差越大,说明屏幕亮起和熄灭的亮度差值越大,“频闪”对人眼的刺激可能就越大。

我们假定最大亮度100,最低亮度0,一下亮了,一下全灭了,那么波动深度就是(100-0) (100+0)=1,也就是波动深度100%,在这样的情况下,频闪对人眼的刺激就是最大的

通俗一点的说,波动深度就是明暗变化的程度,半夜起来去卫生间,你要开灯,直接开主照明灯,是不是眼睛很难受?先开比较暗的小台灯,再开更亮的大灯是不是舒服一点?类比一下,这样大概能理解了吧。

小结:波动深度也是衡量一块OLED屏幕,频闪伤害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越高越难受

那看到波动深度有人就开始想了,为什么非得点亮,熄灭,点亮,熄灭?这样一直闪,眼睛肯定扛不住啊,能不能自然一点?

比如灯泡亮着,然后只是变暗,再慢慢变亮,再变暗,波动深度的变化比较低,这样眼睛是不是舒服一点?

哥,你太聪明了,这就是类DC调光啦!实际上类DC调光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洪水冲过来了,大坝照样给你开关闸,但给闸门上钻一堆孔形成一个滤网,早期的一些类DC调光,包括屏幕滤镜,极暗等就是这样,比较影响显示效果(维持高亮度,加一个可控制的黑色滤镜来辅助控制亮度)

第二种,洪水冲过来了,大坝照样给你开关闸,但是闸门不关到底,平时就给你留一条缝让电流通过,目前的很多类DC调光都是这样做的(OLED的像素点可以用DC调光,只是到了一定低亮度色彩就不行了,我们假定到了20%以下色彩不行了,我们就固定它最低只能降到20%的亮度,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闪),对显示效果也有影响,但是相对好多了

小结:类DC调光是在PWM调光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DC调光很好理解,直流电,电流方向始终不变,可以通过电压改变电流的大小,所以DC调光占空比是1,通过控制电压,改变电流大小,就可以控制亮度,不需要闪

PWM调光也好理解,我电压锁死不变,电流大小也不变,但是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改成一浪一浪的电流,屏幕处在通电,不通电的无尽循环中,再通过调节占空比,来控制亮度

类DC调光呢,我把电压PWM了,来改变电流大小(实际上不能这么形容,但是你懂这个意思就行),比如在1Hz(1秒闪一次)频率里,我0.9秒电压最高,0.1秒电压很低,但是没有完全熄灭,而是进行亮,暗,亮,暗的循环,形成更温和的闪,它本质上不是DC调光,因为DC调光是完全不闪的,只是曲线图很像,所以只能说是类,相似。(直接套滤镜的类DC调光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我们再通俗的解释一下:

PWM调光,亮,灭,亮,灭,亮,灭......相当于一个灯泡在你面前不停的闪,最终形成视觉欺骗,点亮屏幕,通过横向调节占空比,形成亮度提高或者降低的效果,

类DC调光,亮,暗,亮,暗,亮,暗......相当于个呼吸灯在你面前不停的闪,形成视觉欺骗效果,点亮屏幕,通过竖向调节波动深度,形成亮度的提高或者降低的效果(另一种类DC调光就是套了一个光罩的灯泡在你面前不停的闪)

DC调光表示,亮就是亮,暗就是暗,哪那么多事

OK,是不是感觉PWM调光,DC调光,类DC调光(套滤镜的类DC调光不在讨论之内,下文同)终于是弄清楚了?别急,还没完

屏幕刷新率,LTPO

说完这些我们又要说到屏幕刷新率,刷新率很好理解,比如很好的火柴人手翻画,画面刷新的足够快就会骗过眼睛,形成视觉暂留效应,前面我们说过不多赘述了

60Hz的刷新率就是屏幕一秒钟刷新60次,120Hz的刷新率就是一秒钟刷新120次,PWM调光的频率一定是配合着屏幕刷新率来,所以你看现在厂家做的高频PWM调光,1440,1920,2160,3840等等,都是120的倍数,为什么不做个1441或者1540,就比竞争对手多一点,不是更省事也能宣传?但是真不行,你120Hz刷新率的屏幕,必须得做120的整倍数的调光频率

比如我屏幕每秒固定刷新120个画面,结果给我弄个PWM 121的调光出来,那多闪的一下,就会被人看到,也就是闪屏了,像有的电脑显示器,通过超频来实现刷新率的提升,结果没匹配好,就会出现闪屏的情况

说屏幕刷新率是为了进一步解释类DC调光,因为厂商选择类DC调光之后,占空比是固定的,这个情况下你只能配合屏幕的刷新率,也就是120的调光频率。

那现在网上比较流行的用专业模式,调节快门速度,拍到的手机上一条一条的横纹,是频闪吗?

有时候是,有时候不是,它可能是刷新率,也可能频闪,不能单纯以此来判断屏幕的护眼与否,那有没有可以量化的指标呢?

有,就是svm

SVM

首先让我们来总结

OLED屏幕通过PWM调光,进行屏幕闪烁,给人屏幕一直是亮着的错觉

OLED屏幕通过调节PWM调光的占空比,来造成屏幕变亮或者变暗的错觉

屏幕明暗的波动,我们叫做波动深度

人眼对于闪烁的感知,我们称之为频闪效应,也叫频闪

这三者,PWM频率,占空比,波动深度,决定了频闪的伤害,可以具体量化的指标呢就是SVM

SVM 全称stroboscopic effect visibility measure ,中文名:频闪效应可视度。

怎么算出来的,那真是相当的复杂了,给个参考:

这我真科普不了,因为我也看不懂哈哈哈,并且严格来说svm是室内照明光源的标准,手机目前并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只能说参考意义很大。

一般来说,svm值越低,频闪的伤害越小,一直到无害为止,所以OLED屏幕减小频闪危害就是:

我闪的快到你大脑完全反应不过来为止(高频PWM调光)

我闪,但我温柔的闪(类DC调光)

从这两方面来入手,于是有了以下排列组合:

低亮度可以手动打开类DC调光,高亮度依旧是低频PWM调光

低亮度采用高频的PWM调光,高亮度采用类DC调光

全局类DC调光

孰优孰劣很难说,还是要看svm值,你看类DC调光其实只有120Hz的PWM频率,为什么和很多高频调光的屏幕护眼程度差不多?因为还要牵扯到波动值,占空比。

免责声明

这篇文章旨在尽可能的用通俗的描述,来帮助各位理解OLED屏幕,PWM调光,DC调光,svm等概念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了解,知乎的Navis li(哔站账号 Navi-慢点测评)老师,我认为知乎数码板块最专业最干货的答主之一;魔法师蛋小丁,类DC调光的有力推动者,当年几乎凭一己之力推动了国产安卓厂商使用防闪烁功能;洋芋PotatoNE(微博 哔站同名),非常专业的屏幕领域的UP主,不是对着厂家参数念稿子的那种,他自研的svm计算公式可能是目前最符合手机实际情况的

不过需要注意,魔法师蛋小丁的屏幕推荐比较主观,因为他更注重护眼程度。

同时要考虑到,oled屏幕实际上是逐行扫描的,因此实际的计算svm值,是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在理解上述概念的基础上,再考虑到刷新率等问题,非常复杂。

通过相机的专业模式,拍摄屏幕的横条,这种方法是仅供参考的,真的想测可能需要非常专业的光度计探头等仪器

以上表述如有错误欢迎评论区指出

目前市面上护眼的手机推荐

荣耀全系



荣耀作为手机领域高频PWM调光的发起人和带头人,是一定要高度赞扬的,荣耀30Pro+的问世,掀开了OLED屏幕护眼的崭新篇章

目前荣耀全新的手机,护眼做的都不错,荣耀100系列,荣耀magic系列更是佼佼者,magic5Pro就是因为护眼被我作为主力机使用了数月,眼睛非常舒适

荣耀目前的手机,闭着眼睛买,都是护眼的。

一加系

一加12联手京东方,打造出来的东方屏,框定了未来手机屏幕发展的大方向,只不过OV系的公司太本分,不会吹,如果换成是某米先做出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他们真的很会宣传。

简单的说,一加在8T LTPO下,做到了120Hz下类DC调光(1Pulse 单脉冲),360Hz下类DC调光(3Pulse 三脉冲),以及高频PWM调光,三者的护眼都做的很好的 同时,显示色彩,LTPO本身可变刷新率的流畅度,也都做的非常棒


OnePlus 一加 12 5G手机 12GB+256GB 留白


不过目前东方屏,只有一加12和一加Ace3这两款机型,如果想要兼具护眼,省电,流畅,显示效果,那么建议选一加

红米K70系列



K70和K70Pro的护眼在经过更新之后,做的非常棒,可惜小米14用的不是这块屏幕,缺点是功耗比较高,续航差,但是屏幕本身的质量没话说

mate x5

P60 art和mate x5的屏幕都很不错,不过确实不好买到就是了,mate x5没事可以抢抢试试,抢到转手随便赚小千把是很轻松的。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在护眼上下功夫,比如vivo的X100系列马上也要OTA护眼了,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现代人已经离不开手机,一块护眼(不伤眼)的屏幕,尤为重要。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调光   荣耀   刷新率   亮度   灯泡   电流   像素   屏幕   眼睛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