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视看春晚:一个无论“多烂”也不会被新媒体取代的“传统”

近日,一则消息冲上了热搜:我国电视开机率由70%断崖式下降至30%。在电视越来越接近于成为昨日黄花的时候,有一个传统节目却无论多烂,都会在开播那天“引诱”着无数中国人打开电视——春晚。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侵权联系删除)


本篇文章内容要点:

你有多久没看电视了

看春晚:是表达在乎的一种手段

拉链式传播——文化的延续

龙年春晚:已经准备好了在“吐槽”中被围观


1

你有多久没看电视了

近日,某研究机构发布了《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里面的一个数据极为“扎眼”:2016年的时候,我们的电视开机率为70%,到2022年,已经下降到不足30%。很显然,刚刚过去的2023年,这一数据会更低。

有关媒体在网络上做过一次调研,你平时还会看电视么?结果如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侵权联系删除)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选择“经常看”的,比例不足10%,其他的选项(偶尔看、好久都不开等等)全部可以理解为:基本不看。(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沐沐成长ing )在这次调研中,极为值得关注的一个选项是:逢年过节回家才会看。比例是所有选项中最低的,但确实最值得我们关注的。

买了电视,却不看电视。原因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发现,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见下图:

(图片来源于网友评论截图)

(图片来源于网友评论截图)


看电视太麻烦;还需要花钱;打开啥也不看,就是为了听声的。而之所以出现了这三种现象,根源全在于:智能手机和新媒体。

是呀,有了智能手机、5G技术、各种新媒体(短视频、公众号、微博、小红书……),能选择的“打发时间”的手段太多了,谁还会去选择“既不方便还要花钱”的电视呢?

但在这大势所趋的潮流下,有一个电视节目却顽强的抵抗着趋势,不但在每一年开播的时候“引诱”着无数中国人打开电视。甚至在开播前和开播后,都会在互联网上引导着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成为当之无愧的“话题之王”。

这就是春晚。

在前面所谈到的调研中,如果把问题改一下:除夕晚上,你会打开电视么?结果会怎样?

2

看春晚:是表达在乎的一种手段

“新年好!”

这句话,几乎每个中国人(确切的说应该是每一个华人)每年都会说。这三个字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却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在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新年好、教师节快乐、端午节安康……,这些简单的祝福语,既不可能为友谊续费,也不会为爱情重置,但是每年一次的传播,却代表着认同的确认、关系的重温,更重要的是:在乎的表达。

比如说除夕,在这一天,表达在乎的核心方式就是“回家”,表达的对象是“家人”。具体形式表现在很多方面:

除夕那天,无论天涯海角,无论家在哪里,都要回家——每年一次的人口大迁徙,就是这种表现的高潮;

所以,当大家知道大年三十不放假的时候,网络上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

除夕那天要吃年夜饭,一定要是家人聚在一起。(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沐沐成长ing )除了这天的任何一天,你都可以在朋友圈发跟同学好友聚会的照片,只有除夕的晚上,必须跟家人“聚会”;

再有就是,看春晚。表达在乎,就是跟家人一起看春晚。吃完饭,也不能出去聚会,不能出去浪。没错,是可以看手机,甚至可以在手机上看春晚。但是自己看自己的,表达不了这种在乎。

所以,除夕那天,几乎每个华人家庭,都要打开电视,调到中央一台,然后看春晚。哪怕只是听声音,哪怕一直在低头看手机、抢红包、发朋友圈,也一定要打开电视。

3

拉链式传播——文化的延续

拉链是什么?拉起来,就合在了一起;拉开,就会再次分开。除夕每年一次,这就是典型的拉链式传播。

除夕夜,就是一个点。在这之前,是把拉链拉紧的过程——天南海北的人都要回来,聚到家人身边;在这之后(大年初一),是把拉链打开的过程——所有的人显示根据关系的远近来拜年,一直持续到元宵节,然后再奔赴到全国各地,去往陌生的城市讨生活。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像拉链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而正是这种一年一次的传播,才让华夏文明成为了唯一延续数千年不断的传承。几千年的历史,我们兴盛过、衰落过、不断地朝代更迭、异族入侵,甚至被外族统治过。

但这个每年一次的文化传承,我们从没有忘记过。即使漂泊海外,即使已经不再是中国人,只要是华夏子孙,这一天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这种拉链式传播的文化延续,至少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一年一次,且只有一次

除夕这一天很重要,但重要的东西却不能天天传播,如果天天传播天天强调,那就不重要了。被传播对象会成为被厌烦的对象。如果每天都让你必须回家跟家人聚会,每天都要看春晚,用不了多久,就会“人人喊打”了。

(2)表达对家人的在乎

任何一个节日,其实表达的都是对某个人(某一类人)的在乎。在中国有儿童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表达的都是对于特定对象的在乎。而春节,表达的是对家人的在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3)特定的仪式

所有拉链式传播,一定会有特定的仪式,比如节日的祭祀、吃团圆饭、过年发红包、大年初一早晨的“过年好”、圣诞节那天的圣诞礼物、大年初一那天满大街的《恭喜发财》歌曲。这些都是仪式,对于这种拉链式的传播,一定要有特定的仪式,才会被传承下来。

当然,春晚在某种意义上也变成了一种仪式,甚至变成了一种习俗。原本的贴春联、吃饺子、放烟花爆竹、吃年夜饭,现在又加上了——看春晚。

其实想想,春晚的出现几乎是一个必然:除夕夜,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表达在乎。怎么表达呢?不能就傻乎乎的看着彼此吧。(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沐沐成长ing )所以,必须有一个“被围观”的对象,有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而这个焦点,只能是电视,只能是春晚。手机确实也能看春晚,但没有办法被围观呀。

如果在什么时候,手机上的新媒体们,真的让大家不再打开电视看春晚了,那时候可能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

4

龙年春晚:已经准备好了在“吐槽”中被围观

还有一个多月,龙年春晚就要来了。其实,在2023年12月2日的时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就宣布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确定为: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并发布了主标识。当然,这个消息很快就冲上了热搜。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再接着,春晚节目单、春晚演员、春晚分会场……,各种跟龙年春晚有关的话题层出不穷。当然,可以预见的是,春晚结束后,节目的好坏、各种春晚金句,还会在迎来另一波舆论热潮,直到元宵节结束。

龙年春晚:已经准备好了在“吐槽”中被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链式   龙年   电视   除夕   拉链   截图   仪式   家人   传统   媒体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