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化,从始至终都是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

是的,唯一一个。


美国也不是,如今的美国并不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曾经的美国也许是,但它自己放弃了这个地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它把低端制造产业转移到了人工成本更低的亚洲,而在它转移的过程中,我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从代加工,到自主研发,从跟随,到(局部)领先,如今我们已经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


既然是我们的工业体系强调的是“完整”,也就是说不论上游下游,不论利润高低,我们的体系中都具备,这才能称之为“完整”。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学美国,把利润低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比如我们的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去(比如东南亚)?

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构建工业体系,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


举个例子:

华为,本行是通信服务,后来进军手机产业,结果海思硬生生作成了中国最顶尖的芯片企业。

那么华为为什么要做芯片?你看看oppo、vivo和小米他们不也活的挺好吗?

但问题是,这些友商之所以能活着,是因为高通始终给他们供货,而一旦高通“不通”了,缺失了关键零件的友商们又能怎么办?

实际上,我们所担忧的情况还真的发生在了华为的身上,于是就把一个主营业务是通信服务的企业,硬生生逼成了一个拥有“完整的手机工业体系”的庞然大物。

大家看,华为从某项目的专业选手变成全能选手的过程,跟我们国家所经历的,是不是颇有些相似之处?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华为这样做是极其不经济的,别人已经研究出来的东西,你买过来用就是了,结果非要重新再研发一遍,相当于把别人踩过的坑再踩一遍。

而你踩坑的过程,势必会造成成本的大幅提高,于是你就不得不提高售价,将这些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被制裁后,整机售价不断提升的原因之一。

如果说华为是被外部因素逼成了“全能选手”,那么我国则是从建国那一刻起,就定下目标,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全工业体系。


清末,我们挨打,因为工业太弱。

民国时期,我们还是挨打,因为工业太弱。

到了新中国,还是有人觊觎我们,于是我们派出部队抗击,虽然胜利了,但付出的代价十分巨大,还是因为工业太弱。

不过,这一战我们打出了精气神,老大哥一看这小弟有前途,所以开始扶持我们,从此,我们初步建立了一套工业体系的基础。

从那之后,我们一点一点建设和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争取把所有的短板全都补上。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整套工业体系,甚至于我们整套的国家体系,就是为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战争准备的。

想象一下,某一天,全世界都站到了我们的对立面,我们在各方面都面临封锁的时候,如果没有全套工业体系,怎么办?

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

其实从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就面临着类似的局面,可以说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被变相封锁。

所以从骨子里,我们就遵循自力更生的原则——别人的东西再好、再便宜,也不如自己能造来的踏实放心。

全面的工业基础,足够供给全国人民的粮食产出能力,以及超强的组织和调动能力,加上强大的军事实力,这才是我们能够安身立命的根本。


普京曾经说过,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

同样的,中国也只有两个盟友,工业和工业。

#文章首发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中国   华为   工业体系   盟友   美国   硬生生   选手   完整   工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