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内耗,源于自我认知太低

摆脱内耗的首要方法,

就是更新并重建认知。

作者:洞见yy

作家@雾满拦江说过一句话:

“认知一旦受到局限,很多事情你一辈子都看不透、想不明白。”

生活中糟心事不计其数,低层次认知的人,思虑得再多,也不过是在原地打转。

问题无法解决不说,还容易让自己陷入焦虑、怨怼之中。

就像《认知觉醒》中说的:认知太低,你就会产生内耗。

处在纷纷扰扰的世间,你只有不断更新认知,才能洞穿事实真相,避免内耗。

1

看不清自己的人,容易敏感

作家渡边淳一在文章中说起过朋友O先生。

O先生很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未来大有可为。

有一次,他无意间听到有编辑说他的作品思想浅白。

为了证明自己,他就刻意模仿意识流创作,结果花了大半年写出来的作品,晦涩难懂,连审稿编辑都读不下去。

这时,他又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年轻作家普遍文字功底不好。

他下意识觉得对方在嘲讽自己,不服气的他又耗费几个月写了篇言语华丽的小说。

可杂志社却回复他:行文拖沓,辞藻堆砌,没价值。

O先生接连收到退稿,心中沮丧极了,并渐渐失去写作的欲望。

几年以后,这位O先生就在文坛上彻底消失了。

渡边淳一为此惋惜道:他本不必在意那些评论的,最开始的文风就很适合他。

生活中,就有不少像O先生一样缺乏自我认知的人。

他们无法看清自己的优势,总喜欢竖起耳朵,敏感地捕捉周边的声音。

听到别人的批评,他就想方设法向对方证明自己;

听到窗外的辱骂,他便觉得对方在指桑骂槐,暗指自己。

久而久之,他就活在了别人的看法里,内心一刻也不得安宁。

而那些自我认知高的人,都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从不在意外人的眼光。

90年代末,文艺评论界有不少人批评金庸。

有说他的大火,是因为赶上了娱乐匮乏的好时代;有说他的小说太俗气,没内涵。

面对尖锐的批评,金庸当时只回应了四个字“八风不动”

所谓“八风”,就是指外人对你的八种态度: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在金庸眼中,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他始终岿然不动。

多年以后,有媒体询问此事,金庸笑道:

“武侠小说基本上还是娱乐性的通俗读物,没必要跟正式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

正是金庸对自身创作的准确评价,他才不受流言所扰,生活无忧。

心理学家卡罗尔·韦德说,错误的认知,会导致自身的敏感多疑。

一个无法认清自己的人,不自觉地就会从外界中寻找自我价值。

无论是褒赞还是贬低,都会触动他的内心,让他开始自我怀疑。

古希腊德尔菲神殿的石碑上刻有一行字:认识你自己。

从现在开始,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短板,学会自我判断选择的对与错。

当你提高了自我认知水平,自然就会收起敏感的触角,笃定地生活。

2

认不清他人的人,容易焦虑

美国心理学家钮加藤曾提出过一个“社会时钟”心理。

是说社会就像一架时钟,支配着人的行为,时刻提醒人,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一旦落后于同龄人的节奏,人就会变得紧张,焦躁不安,生活也越过越糟。

知名猎头@王付有讲过一位年轻人小李。

大学毕业后,小李顺利进入北京一家知名大厂做公关。

可工作了几年他仍然是一名普通公关员,每月工资仅勉强维持住花销。

有一次,他跟北京的几位老同学聚会,突然发现对方都混得风生水起,薪水也十分可观。

聚会结束后,他总是忍不住想:

“别人都买房买车了,我还在住出租屋;人家都干到管理层了,我却只是个小职员。”

想到跟同学的差距,他越发焦虑起来。

他开始不满手上的工作,觉得没前途,再做下去也只是浪费时间。

很快他就提交了辞呈,打算跳槽谋求更高薪的工作。

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他面试了数十家公司,要么对方看不上他,要么他嫌工资低。

晚上回到住处,看着别人在朋友圈中风光的生活,他彻底崩溃了。

最终他索性自暴自弃,窝在出租屋里整日看直播打游戏,浑浑噩噩度日。

王付有感慨地说:

我碰到很多人,大部分都很焦虑,总是把眼光瞄向那些青年俊杰。

可他们实在太着急了,着急到路都走不稳,时常摔跟头。

我们身边就有不少人像小李一样,把自己困在别人的节奏中。

却不知,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

你若紧盯着旁人,就会在巨大的落差中变得焦躁不安,最终丢失自己的生活。

与其为别人的优秀而焦虑,不如聚焦于自我精进。

春种的水稻,从不去羡慕小麦的早熟;夏开的荷花,更不为没赶上春天而惋惜。

学会将眼光放远,拉长时间的维度,你就能如期抵达想要到达的终点。

3

悟不透命运的人,容易抱怨

作家雾满拦江说,认知不足的最基本表现,就是爱抱怨。

这类人就好比井底之蛙,认知只有井口那么大,很容易就困于受害者思维中。

他们总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最倒霉最苦命的人,从而整天自怨自艾。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如此。

自从丈夫离世,孩子被野兽叼走后,她逢人就大吐苦水,埋怨老天不公。

旁人听后,纷纷为之落泪,并出言安慰她。

但几个月过去了,祥林嫂还是到处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

最终她因为整日发牢骚惹怒了东家,被狠心辞退,沦为了一名乞丐。

作家艾菲说,人生中的大多数问题,来源于不成熟的心智。

认知高度不够的人,就只能看到命运给予他的坎坷与伤痛。

他们愤愤不平,整日怨天尤人,结果在无休无止的牢骚中沉沦,日子越过越凄惨。

只有悟透命运,原谅世事不公,保持一颗乐观之心,才能迎来好运。

在电视剧《人生之路》中,高加林学习优异,一直梦想通过高考走出大山。

不幸的是,他的大学名额被人顶替,“落榜”后的他只能回到农村。

现实的重击让他陷入无尽的沮丧,他开始整日在家中发牢骚。

他恨父亲无能,没钱给自己交学费复读;他怨自己没本事,为什么不能考得再好点。

那段日子,他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吃不喝,想要一死了之。

直到一天,德顺爷爷告诉他:

“孩子,世上命苦的人多了去,别去怨老天爷,就连我都好好活着呢。”

高加林经此点拨,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愚蠢。

他不再埋怨上天的不公,而是主动跟随父亲一起下地劳作。

闲暇之余,他也会继续读书,甚至还写些文章投递到当地报社。

几个月后,他的一篇农民调查报告引起轰动,被国内各大报社转载。

最终,他被上海的一家报社聘任为编辑,成功走出了大山。

《淮南子》里说,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很多人总是习惯性抱怨,其实都是自身的狭隘与见识短浅所致。

要知道,上天从不会优待谁,谁都有诸事不顺的背运时刻。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换个心态,积极地生活。

清空了负面情绪,你才能拥抱生命中的幸福与美好。

《反内耗》中说:摆脱内耗的首要方法,就是更新并重建认知。

面对精神内耗,一味地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只有直面困境,重塑认知,才是降低自我消耗最好的方式。

当你认清了自己,就不会再被外界干扰;当你悟透了命运,就能坦然接纳一切不顺。

点个赞吧 ,从现在开始转变认知,不敏感,不焦虑,不抱怨,生活自然就变得轻松而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内耗   认知   自我   不公   报社   焦虑   外界   敏感   命运   作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