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体质都是天生的?如何驱赶身体里的寒气?

从俯冲式降温到电梯式回暖,“随心所欲”是今年气温变化的大主题。

昨天暖宝宝贴满身仍然“速冻饺子”,今天短裙丝袜变身“天之骄子”,实在让人不由感叹一句“造化弄人”。

但不管热搜上霸榜的是“谁更怕冷”还是“谁更抗冻”,评论里总有人跳出来说自己天生是寒性体质,“怕冷星人”的觉悟就是“永远比别人多穿一件”。

这多穿就够了吗?

寒性体质真要严肃对待

从中医学角度来说,由于体内阴气过剩,阳气和气血不足导致人体对于热量吸收减少,同时受到寒邪侵袭而呈现出一系列症状,被称作寒性体质。

严格说来,寒性体质并不是一个病理状态,但是寒性体质却可能成为其他一系列疾病的孵化器。

比如寒性体质的人通常免疫力更低,不能有效阻挡外部毒性物质的侵入,自身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对较差。而且寒性体质的人一般血液流动较慢,易形成中医所说的瘀血和痰浊、气滞相互“勾结”的状况。“痰瘀互结”一旦积滞在某个部位,再加上长期受外邪侵袭,就会为肿瘤的产生创造先决条件。

长期处于寒性体质,最常见的表现是手脚冰凉,容易疲劳;严重一些的经常会被肠胃炎、腹泻等问题困扰;还可能会有头痛、腰痛、关节痛、神经痛等各种疼痛症状。人体的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女性体寒容易形成宫寒,引起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等问题。

有些寒是“作”出来的

中医常说,寒为万病之源。寒气作为冬季的主气,最容易在气温波动或骤降的情况下侵入人体,与体内原有的阴气结合,消耗阳气,令人体阴阳失衡。

1、懒出来的寒:工作压力大、时间长、没空运动是大多数现代人的通病,但久坐不动,阳气自然难以充分生发,就容易患寒证;

2、冻出来的寒:冬天穿衣不注意保暖,夏天长时间吹空调,都会令阳气受损,让寒气有机可乘;

3、吃出来的寒:冷食冷饮不断,甚至三九严寒也要来杯冰咖啡,这种饮食习惯会导致寒邪在体内积聚,严重时还会损伤胃部功能,引起胃寒,胃痛,甚至是腹泻等问题。

另外,在中医看来,气血是人体维持体温的主要原因。而对于要经历“经、孕、产、乳”四个阶段的女性来说,更加容易耗气伤血,这就使得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出现畏寒怕冷的情况。

内调才是改善根本

古人脚冷“千金买脚婆”,手冷“袖手一炉香”,现代人选择更多,羽绒服、电热毯、暖宝宝齐备,养个宠物当“毛暖炉”,甚至干脆搬到四季如春的地方生活……这样能令寒性体质得到改善吗?

回答可能相当令人失望——

无论是穿裹更多的衣服,还是搬到温暖的地方,都只是体表寒冷的感受会有所减轻,并不能改变体寒引起的一些病理状态,也不会因为穿得厚、外界环境舒适,就能把寒邪从体内逼出来,仍然是需要用药物或者一些相应的手段来治疗。

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寒性体质大多是由于肾阳亏虚,阳气生发和温煦功能受到阻碍,阳气不能生发,难以温煦濡养四肢所致,故而治疗上经常采用补肾散寒、温经通络的方法。现代临床上常用的补肾、散寒、止痛的药,比如加味青娥丸,就有不错的效果。

益肾固本焕发活力

加味青娥丸的配方最早出现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后在明代《摄生众妙方》、清代《仙拈集》、《石室秘录》中均有记载。

名为“青娥”,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在古时,青娥是指年轻健硕的女子,比喻的就是当老年人吃完加味青娥丸,会有须发变黑的情况,仿佛重新焕发年轻神采。

传承自清宫太医院秘方的《同仁堂药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专治肾气虚寒,腰痛耳鸣、腿酸脚软、步履艰难。温补下元、益肾固本、养血滋阴、发白转黑,齿落更生、老者反少常如少年,故名青娥丸。

从组方上看,加味青娥丸主要是由补肾的药物和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药物组成,配方中既有具有补肾壮阳、益精血的巴戟天、肉苁蓉,又有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还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乳香、没药,用于治疗肾阳虚寒引起的腰腿酸痛、小便频数,小腹冷痛等症状,极为见效。

除了用药调理之外,饮食的调整、运动以及通过一些针灸的方法都可以用来改善我们的寒性体质。比如平时在生活中可以适度地做一做艾灸,像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或者依据冬病夏治原则,在夏天的时候做一做督脉灸,都能起到驱寒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加味   体质   温煦   阳气   阴气   腰痛   寒气   体内   药物   中医   人体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