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可2024元旦献词 - 因“创”而“创”

撰文 / 贾 可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这一年终于过去了。亲爱的朋友们,给大家道一声辛苦。如果有遗憾,就让那寒风把它带走。当然,如果有喜悦,那让大家一起为您高兴。原本一个自然年的结束,我们无法给它赋予更多的意义,但时序更替,总应该有所总结,同时,更应该有所憧憬,虽然我们知道,开始也是在过去一年基础上进行的。

说到2023年已经结束,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丘吉尔的名言:“这不是结束,这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这可能只是开始的结束。”这位英国名相在二战北非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胜利后庆功宴上的讲话,我想,里面的深刻意味,绝对是跨时代的。

很庆幸,我们是汽车人,特别的,我们是中国新汽车人,纵然有千般困难万种痛苦,但上下左右比较起来,我们的目标还是可以指向星辰大海。没有什么能够比这更激动人心的了。

回想过去的一年,年初打响的价格战是不得不提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21世纪以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不知有过多少回,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这么惨烈。于是,过去几年已经出现的“卷”字,很多人拿它来形容2023年的中国汽车行业。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卷”不是进化,“卷”是退化,因为这个世界并非总是站在正确的一边,偏见和谬误往往占据上风。

我从来不反对价格战,但如果不是植根于同一规则下的价格战,它导致的结果可能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币驱逐良币。好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看到这个行业的许多从业者们用各种方法反抗“卷”,让人见识到了汽车行业的光怪陆离和世相百态,也看到了各种力量纠缠角逐最终输出的结果还是一种正向的力量。

所以,2023年6月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我们用“不负”来作为主题。“不负”是一种永远的自我期许,也是一种已经的现实存在。这些年来,耳熟能详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用在汽车业上也是最贴切不过,而中国汽车产业抓住了这一大变局的巨大机会。

如果说,从1988年上海大众桑塔纳汽车国产化不能“瓜菜代”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大约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传统汽车产业100年的历程,那么,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2014年诞生为标志,我们可以说只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就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的排头兵,已经让大多数世界同行瞠目结舌,不得不正视一个强有力竞争对手阵营异军突起。

2023年4月的上海车展是一个风向标,中国汽车品牌市占率超过50%是一个风向标,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展开深度技术合作也是一个风向标。“2023-2024贾可跨年对谈”中,我们从中国汽车十大现象谈到了背后的本质变化,而这个本质变化背后是中国汽车人崇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无比努力。

这种努力自然可以从贯穿全年无边无际的车企发布会可以看出,但从我们微观的角度,这种努力从以“成就新汽车人”为宗旨的轩辕之学得到广大车企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可以看出,这种努力从巨浪班和铃轩班学员们对每一堂在休息日上的课的热烈响应可以看出,这种努力还可以从2023年9月在异国他乡的慕尼黑轩辕新汽车之夜的高朋满座可以看出。你不得不感叹,这是多么勤劳的一群人啊,而且还那么聪明!

但是必须承认,2023年,我们从第十一届轩辕奖的评审结果中看到了中国新汽车事业发展的喜忧参半。全球评委们绞尽脑汁,评选出了中国年度十佳汽车,但是却没有能够评出年度中国汽车。喜的是,绝大多数提名产品已经到了相当水平,或者说到了以往直接就能评上年度中国汽车的水平;忧的是,整体的水平提升了,但是再想找一个出类拔萃的产品,却没有了。这就是这届轩辕奖评审的困局。

最终“轩辕十问”替代了轩辕奖年度中国汽车,它们涉及的困惑包括智能化时代诞生了新体验,也长出了“伪”智能;座舱功能和生态越来越多,同质化现象却日趋严重;智能驾驶基本功没有练好新功能仿佛越来越多;产品为创新而创新,开发周期越来越短完成度却越来越低;一款产品成功后,下一款产品反而越做越差;中国汽车设计风格模糊,到底能不能融入世界……

毫无疑问,中国新汽车人都应该知道,眼下还远远谈不上胜利,“卷”可能卷出中国汽车产业新的“瓜菜代”,必须破除中国汽车之卷,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事实上,2023年,中国新汽车人,如何真正地“在一起”,如何在当下形势下“新出海”成为主旋律。我们愿意坚定地成为这样的推手。

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铃轩奖颁奖典礼和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并且史无前例地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展(WNAT-CES),并且大获成功。这个展览简称为新汽车CES,它要将最广大的新汽车供应链企业集中在一起,让最主流的主机厂深入进来,一起如切如磋,实现未来。我们从不相信闭门造车能够造出好车,也相信这必将成为行业的共识。

过去的这一年,我们在慕尼黑发起成立了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协作会,意在帮助整车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出海,推动开放,促进交流,强化合作。中国汽车整车出口成为世界第一,但未来并非坦途,而且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并非只是整车出口。我们的目标让那些真正有星辰大海梦想的企业更好地全球化。虽然我们生来不是全球化,但是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全球化,而全球化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强大的标志。

当然,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的强大肯定不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一定是少数强者胜出而诸多参与者则注定淘汰出局,2023年已经部分呈现了这样的局面。我们显然希望有更多的强者在全球而不是国内的舞台上胜出,我们也希望那些最终的被淘汰者倒下的不是猥琐的背影,而是躯体倒下,但硬汉一般的精神却一直挺立。

在2023-2024贾可跨年对谈中,我和吴伯凡、吴声一起没有用“卷”而是用“创”来作为年度汉字来总结过去的这一年。“创”,一方面代表“卷”带来的“创伤”,一方面代表中国新汽车人的努力带来的“创造”,“创”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底色,我也愿意相信,这也应该是中国的底色。因“创”而“创”,我们以此祝愿2024年。

另外,亲爱的读者诸君,刚刚过去的2023年,汽车商业评论作为一个公众号,一天也没有停更,作为一本读物,则经历了小小的波澜,它到您手里的速度变慢了,但质量或许更高了。我们抓紧调整,争取早日恢复节奏,但您应该相信,因“创”而“创”,“NOTHING BEATS THIS MOOK FOR UNDERSTANDING THE AUTO WORLD”。

最后,我和我的同仁以万分虔诚的心情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主机厂的朋友们,供应链的朋友们,第三方的朋友们,感谢所有的为新汽车奋斗的人,感谢所有的读者朋友们,祝大家元旦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慕尼黑   轩辕   献词   风向标   中国汽车   价格战   中国   元旦   努力   年度   产业   汽车   贾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