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如何走得更远

“沉浸式”旅游、“沉浸式”演出、“沉浸式”小戏小剧、“沉浸式”展览、“沉浸式”空间……继“特种兵式旅游”后,“沉浸式+”成为旅游的热门方式,主打“慢节奏”和“深体验”。

“沉浸式+”,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发展而兴起,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景,各行各业争相追捧。

“沉浸式+”大有可为。进一步挖掘“沉浸式+”的价值,塑造全方位的文化体验,或将给未来带来机遇。

顺着崎岖的石子小路,推开一扇木门,院中一串串辣椒和玉米映入眼帘。石磨旁,一名八路军战士正在教梳着麻花辫的“识字班”认字。身后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抗战必胜。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正在打开。游客们坐在长凳上,专心地观看红色情景剧《识字班》。

这场“沉浸式”演出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音效。在实景打造的农家小院,演员面对面演绎,将观众带入到历史场景中,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程。

观众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被演员荡气回肠的演出深深吸引,无不为抗战时期的军民鱼水情动情落泪。

“沉浸式”的爆火,究其原因,在于它“与生俱来”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满足了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一方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大水漫灌式的宣教”“蜻蜓点水式的体验”等,早已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街区等系列“沉浸式”应运而生,原来观众还可以打破与演员的边界,走进剧中世界甚至成为其中一份子;原来晚上逛公园,竟然能在摇曳的灯火中来一场“穿越”之旅……沉浸式文旅通过文旅融合、虚实结合等方式,让游客获得全新的体验,旅游消费也从走马观花式的“赶景点”向“商、养、学、闲、情、奇”深度游览、互动式休闲转变。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虚拟技术、Ai技术成为“沉浸式”文化的应用工具,与直播、短视频等新型媒介结合,让网络另一端的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了解到不同环境下的生活方式,这种沉浸式体验,满足了人们“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强烈渴望。

“沉浸式”系列提供的既有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为主的感官体验,也有叙事性和故事性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还有追求价值认同的精神体验,成为一种集多种媒介和各种视听效果于一体、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别样经历。

目前“沉浸式+”已成为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但在运用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源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投入非常大。大型实景演出《大唐追梦》,以绵延300亩的芙蓉湖为演出剧场,配以多组可升降水幕景观、多色激光投射、多维水喷泉设备、雾森系统、建筑投影、沉浸式环绕音响等技术手段,并辅以透明“冰屏”,令观众在乘坐古风游船观览时如梦如幻,仿佛回到大唐盛世。

随着沉浸式产业的蓬勃发展,沉浸式文旅项目单体规模越来越大,新科技手段运用越来越多,不管是构建实景,还是上设备、上技术,投入均不菲。

运营模式陈旧。当前,有不少沉浸式项目还保留着以往的“门票经济”模式,让沉浸式项目成为孤立的文化项目,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有数据显示,一些所谓特色小镇,每年动辄数百次的旅游演出,但真正能实现盈利的却非常少。由于缺乏有效的新型运营模式作为支撑,只有少数几个好项目占据30%以上的票房,其他大多处于小、散、弱的状态,往往陷入入不敷出、生存堪忧的境地。

创意不足,文化体验感弱。不少沉浸式体验项目,对本地特色历史文化故事挖掘不够,脱离当地实际情况,没有打造出符合自身气质的独特IP,而是拼拼凑凑嫁接别人,项目同质化严重,缺少故事性和内涵。就算是用上一些高科技手段,也只是外表看起来高大上,实则“形式华丽,内容空洞”,很难让受众产生文化的同步和情感的共鸣,体验感极差,因此只能成为一锤子买卖,复游率很低。

“沉浸式+”蹚出了一条文化深度体验的新路子,然而如何让“沉浸式”文化“破”得好、“立”得住,或许是一个文化时代的新课题。

山东沂南:沉浸式红色体验受热捧。图源丨新华网

技术是手段,内容是关键。

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也让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光影技术等走进我们的视野,也让沉浸式文旅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传统旅游更多地将重心放在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呈现方面,名胜古迹众多,千篇一律的布局容易让游客审美疲劳。但是通过现代沉浸式技术与表现方式,不仅能够真实还原历史,而且能够通过互动交流,带给游客新奇的体验,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但不论是哪一种沉浸,都需要讲好故事,故事沉浸的核心是有一个好故事,所有的场景沉浸和互动沉浸都是为故事服务的,沉浸式体验成为展开故事的手段。

合理规划,做好周边设施布局的加分项

一场好的“沉浸式”文化盛宴一定是文化与“沉浸”达到完美融合的境界。除了深入研究文化内涵外,还要把握好价值导向,用美的体验培养美的习惯、提升美的享受,做到精准布局,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偏好丰富体验样式,创造出开放、舒适具有互动性的环境。当今,沉浸式技术在很多景区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主题公园中,虚实结合的形象,体验感满满,异常火爆,经常需要排队。在获得良好体验的同时,注重住宿和餐饮体验,例如沉浸式文化主题餐馆、主题酒店等。除此之外,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独具魅力的交通工具也能够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武汉地铁2号线樱花车厢,一进入地铁便感受到了樱花扑面而来的感觉,让人立刻想直奔武汉大学,领略校园盛开的樱花。

沉浸交互展演现场

因地制宜,把握沉浸式文旅的发展方向

传统与现代。当前沉浸式文旅运用了大量的数字化技术,但是也可以使用非技术手段,依然可以呈现沉浸式体验。如,大宋不夜城街区为了营造沉浸式场景,会有穿古装的表演者与游客互动,游客也可以穿古代服装,体验一把古人的感受,也可以呈现出沉浸式效果;

延伸和独立。当前很多文化旅游场景中,会根据主题安排一个扮演角色,为场景锦上添花,如迪士尼主题公园中有很多的电影动漫人物,或是洛阳的清明上河园,通过VR技术,让游客们全方位体验古代夜市的繁华,视觉、听觉、触觉体验共同迸发出强烈震撼;

注重产业升级。沉浸式文旅场景打造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博物馆里,设计一些沉浸式体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体验,不注重经济效益。还有一种是产业化方向,在融入沉浸式项目后,不仅要推动文化传播,同时也需要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产业升级转型,从而达到互惠共赢的最终目的,实现长远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樱花   场景   手段   演出   游客   项目   故事   文化   旅游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