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还有这么多人,自愿参加这种博傻游戏?

想清楚,你一天的自由,到底值多少钱?

各位好,今天感冒还没好,咳嗽了一天,写不了长文,卧床休息时看到澎湃报的一则新闻。觉得蛮有意思的,干大家随口聊聊。

据澎湃新闻报道,长沙的一位陈姓男子,最近报名参加了某公司一个“自律挑战”的项目:只要他在35天内做到不玩手机、按时作息等,就能获得40万元高额奖金。他支付了9000元报名费参加,结果不到一天,因为偶然一次揉眼睛就被淘汰了。

原来,该公司所制定的挑战规则规定:挑战者不能遮挡面部,如果一次遮挡面部超过3秒即挑战失败。男子觉得这个规矩不符合人体正常生理特性,要求公司退还报名费,结果被对方拒绝。而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则回应说:经对涉事公司调查,挑战者在签订合同时进行了全程录像,挑战者在合同的每一条款上都按了押,“从合同来看,没有诱导消费者的情况”。

老实说,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首先冒出两个想法:

第一,就是时至今日,怎么还有人会自愿挑战这种在不大的酒店房间里独居一个多月的“自律挑战”呢?

记得去年疫情期间,我的小区封控,我在比快捷酒店至少自在的多的自己家中待了20天,那还是在能上网、能用手机天天外界交流的情况下。但饶是如此已经把我快孤独疯了,解封那一天我期盼此生最好永远不要再有类似的遭遇,给多少钱都不换。

可是,看来这种想法并非普遍心理,据澎湃新闻的报道,这家发起“自律挑战”的公司成立了刚刚一个月(2023年11月24日),就已经大量的像陈先生这样的人来报名挑战了。他们的抖音账户上还公开列出“寂寞挑战x天,成功带走xx个”的视频。

且据报道,目前在全国各地搞同类“自律挑战”“寂寞挑战”的公司非常多。且“愿者上钩”的人不少,往往是公司一公布挑战计划,报名就满了。

看来还真的是有大量的人,心甘情愿赌上大几千的报名费、一个多月的自由,不刷手机、不与外界交流、甚至被关在狭小的快捷酒店里不出门还要受人监控、只要有地方住、有饭吃。只求在挑战成功后拿到那40万块钱的奖金就好。

这个事实,不知道为什么,挺让我觉得毛骨悚然的——在我们的社会上,真的有大量的人,因为种种原因,真的如此“耐得住寂寞”。

第二,就是商业公司搞的这类所谓的“自律挑战”,看似一本万利。但就像专业律师所提醒的,其实坑很多——或者说的更确切一些,这就是精心布置的博傻游戏。

因为从商家指定的对赌契约中,你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他有意把对挑战者的要求写的很严格、而又有一定的模糊性,比如要求你“规律作息”?什么叫规律作息?我在这三十五天里有一天失眠算不算不规律,白天忍不住困睡了一觉要不要被罚?很明显,这是一种“箩筐条款”。制定出来就是为了防止真的有人能够最终拿到那40万奖金的。

所以我猜,陈姓男子即便没揉那三秒钟的眼睛,他也大概率会在之后因为其他的事情被找茬踢出局。

就连举办该类活动的工作人员自己也承认“成功率大概千分之一”。

说白了,任何规则由强势方单方面制定、条款语义模糊,强势方因之拥有近乎无限的自由解释权的博弈,都天生就是不公平的。弱势一方想靠自身的努力在博弈中胜出,是一个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

看穿这层幻影、拒绝继续博弈的人,俗称躺平,他们压根不会出现在这个报名单中。

看不穿这层幻影、还乐此不疲参加这种博弈的人,俗称韭菜,如陈先生所示,他们永远在满怀希望的生长与无比惨烈的被收割之间做往复循环。

可是在想过这两层之后,我又有了一点反思,我觉得我还是对陈先生所代表的这类人群太刻薄了。我没有站在他的生活情景中去想这个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份收入还可以的正经工作,或者有了能看穿某些“箩筐条款”的理性认知,你是无论如何不会参加这种公司组织的挑战的。因为你一望即知那是个坑,并且你的工作也不会允许你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都请假、断网失联。40万人民币虽然不少,但这对你却是得不偿失的。

记得美国有个热门综艺节目,叫做《荒野独居》,也是让志愿者到荒野中去野外求生,不与外界联系,不能上网,一队人当中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获得100万美金。

虽然从客观条件上看,《荒野独居》所提供的挑战与国内的“自律挑战”有一些出入——在条件上,它其实有点接近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的那种生活,挑战者活动空间很大,只是食物是需要自给的,不像咱这儿的“自律挑战”,一日三餐是送上门的。奖金也高出数十倍。

可是据统计,最终应征参加挑战的大部分人,尤其是最终坚持下来的获奖者,还是来自美国社会的中下层。

因为中产以上的人群把他们的时间看的更宝贵,他们觉得与其耗费数十天去博那样一个渺茫的希望,还不如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挣到的钱虽然与天价奖金相比虽然少一些,但也并非不成比例。所以他们会更容易看穿这是一个坑。不愿意用自己数十天的自由,去换取一个商家给出的虚无的承诺。

但中下层不一样,因为贫穷、因为平日的劳动换来的报酬与天价奖金相比完全不相匹配。有的时候,他们可能知道这交出自由的数十天很难熬,也明知商家给出的奖金幻影也许兑现机会渺茫。他们还是会去选择拼一拼、搏一搏,没准单车变摩托呢?那就赚翻了。

所以,也理解一下那些自愿交钱报名参加这种“自律挑战”的人吧,他们有些是真傻,有些则可能真的别无选择。


一个人对自由该有多么珍视?

说到底,这其实不是一个道德问题,甚至不是一个理性问题,而是一个财务问题。

“人生而自由”。但自由对每个人的价值,从来不是绝对的,而是如同股价一样,是个不断涨跌价位相对概念。它取决于你能用自己的自由换得多少收入。

所谓“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能在穷的响叮当的时候就先验的认识到自由的可贵,喊出“不自由,毋宁死”的,除了《勇敢的心》里的华莱士之外,终究是很少的。

大多数的人,更像是《爱国者》里塑造的本杰明·马丁,只有在生活足够富足、幸福的时候,才能知觉到自由的可贵。

说来也巧,这俩人都是吉普森演的……

因为只有在富裕时,他们才会计算到一旦遭遇强迫、失去自由,他们的损失会远远超过被许诺的大词。

这时候,轮不到什么“对自由的爱”出场,那种强烈的损失厌恶感,就会驱使他们趋利避害的保卫自己的自由。

但当一个人陷入困苦的窘境、靠日常的劳动与奋斗又看不到挣脱的希望的时候。他们往往就更倾向于交出自己的自由,去换得一张写着天价奖金、或者别的什么许诺的“彩票”,自愿报名参加什么“自律挑战”这类听上去很美的活动。

所以,哪怕出现陈先生这样的新闻,因为揉了三秒钟眼睛,被商家找茬取消了比赛资格,9000元报名费全打了水漂。也拦不住之后的报名者如过江之鲫一般去争当这个韭菜。

因为商家抓住的是你的这样一个“痛点”:贫穷会造成很多人的盲目,而盲目所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莫过于对自由价值的漠视。

本文不想写的太长,最后再提对这新闻的两个感想吧:

第一,为什么说发展经济,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对每个向善的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即便不谈什么“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说对自由的认知。富裕是唤醒人们对自由热爱的最佳良药。人只有在有能力挣到足够多的钱的时候,才会给自己的自由开出高价。人类从远古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帝制社会一路走来,一路走入现代。如果问,为什么今天至少大多数人比我们的祖先对自由更珍视?那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现代人能凭借这份自由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是的,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自由流通,终能解放全人类。

第二,像无良商家搞的这种寂寞挑战一样,靠许诺一个遥远而不菲的奖金忽悠人们出卖或者暂时放弃的自由去“搏一搏”的“自律挑战”,也许永远都是存在的,因为它抓住了人在形格天性的某些弱点。但当你面对这种诱惑时,请一定记得哈耶克那句名言:“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其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这个预言,已经一再应验了,并会永远应验下去。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挑战者   报名费   荒野   幻影   澎湃   奖金   条款   商家   自由   游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