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不避父、儿大不避母的后果是什么?你根本想象不到

古人曾说:“儿大避母,女大不避父”,但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确颇有争议。儿大避母可以理解,但女儿长大了不更应该与父亲避嫌吗?

的确,随着孩子的成长,无论男女,都需要逐渐在家庭中与家人建立一种独立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与双亲产生一些距离。

这一观点的变迁,也体现出亲子关系在现代社会的演变与复杂性。

但有些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观点,认为家中小孩与父母亲密是再好不过的,那么,为什么儿大要避母,女大要避父呢?

从生理角度来看,随着小孩年龄上的成长,以及第二性征的成熟,孩子也会出现相较于幼时更敏感的自尊心与性别意识。

甚至有专家提出,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出现朦胧的性别意识,此时异性双亲就应主动保持距离。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偏向与相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更为亲近,有研究称,这是因为在同性别的长辈上能得到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从心理角度来看,儿大避母和女大避父主要体现为孩子成长中更加强烈的同性认同感,这是因为孩子在青春期更容易与同性父母建立更亲近的关系,因为他们认为彼此间有更多的共通之处,这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分享各自的心理经历。

此外,社会化也在性别角色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社会化过程塑造了我们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男性与男性之间的互动通常与“男性气质”相关,而女性与女性之间的互动更强调“女性气质”。

在这样的行为方式上,使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与自己性别相关的父母,因为他们共享相似的社会化经历,这也有助于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亲密感。

笔者有一名同事常常抱怨,自己老公总是对母亲言听计从,妥妥一个“妈宝男”。

上两个月,同事的预产期准备到了,婆婆便到家里来帮忙,婆婆不来还好,一来同事才发现自己之前一直没发现,老公居然这么听婆婆的。

此后,生活中的事情便都成为了夫妻间吵架的导火索,小到沙发上老公的衣服婆婆要帮收好,大到有时候自己和老公呆在一个空间里婆婆就不开心。

婆婆来了之后,同事和老公没少吵架,但都被老公以“快生宝宝了,有人照顾你比较方便”搪塞过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同事老公的表现与行为便可能是幼时与母亲“太过接近”而导致的,这也使同事的老公对母亲过度依赖,而母亲也把他一直当成小孩子,但在外人的眼里来看,母子间如此交互会显得失去了边界感。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亦存在有益之处。

从心理角度看,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存在性别身份的认同感,例如男孩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塑造自己的性别角色.

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如果男孩子一直和妈妈相处得很好,而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失格了,那么一定程度上男孩子会缺乏阳光之气,甚至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最重要的是,像上文中曾提到的妈宝男也是与母亲相处太近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这类男性的特点是(在成年甚至经济独立后)太过于听母亲的话.

一定程度上会让其他人或另一半认为他缺乏男子气概,不够成熟,而在婚恋市场上,这类男性是十分没有市场的。

对于女孩子而言,脱离父亲一方面可以锻炼其自身自信、独立与坚韧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自身安全感的形成,如此,在将来进入职场后,这也可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职场生涯提供帮助。

在当代的恋爱观中,大众好像总觉得女性需要十分依赖男性,但这样其实并不利于女性的成长。

在早期女孩及时“避父”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女孩养成更为独立的性格,而这样的女性在将来过度依赖家庭、另一半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实际上,无论是“女大避父”还是“男大避母”都是为了孩子在更好地环境中培养出更积极的品格,家长也需要知道,亲子间“避嫌”并不是嫌隙的开始,而是为了让自家孩子成为更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而他们未来的成长道路也会更加开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婆婆   同事   后果   性别   父亲   角色   男性   母亲   老公   孩子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