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冬日骑行,深度体验黄浦红色文化

双休日里,一支穿行在黄浦区街头的骑行队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虽然室外寒风瑟瑟,但各位骑行参与者个个都精神抖擞,活力满满。

有别于普通的骑行打卡活动,这场名为“红色露天博物馆”骑行之旅,是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之路为路线,一路途经上海三山会馆、南市小南门火警钟楼、江南制造总局旧址,南市发电厂遗址以及长城191号潜艇等景点。整个过程中还为参与者们安排了红色藏品故事,红色知识竞答,潜艇内部参观,丝网印刷手作,美学摄影等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大家在重走上海的工运之路缅怀先烈的同时,对黄浦“红色露天博物馆”可以有更深入地了解。

活动从三山会馆出发,作为上海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它也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沪南总部。不仅见证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时建筑本身也见证了会馆文化的发展历史。

三山会馆的馆方讲解员带领参与者们参观了会馆,同时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吴少华还把一本《前锋》杂志带到了现场,分享了这本老刊物背后的种种故事。“我以前只知道三山会馆有古戏台,还来看过戏曲表演,今天听了讲解才了解到,原来这里还见证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让我有了这的认识,很有意义。”市民李小姐在听完介绍后感慨不已。

而在望达路55号南市发电厂,不仅介绍了发电站的前世今生,还请来了摄影达人,教大家如何用手机拍出有意思的照片。

据了解,南市发电厂建厂时间可以追溯到1897年,时光荏苒,在新时代的当下,南市发电厂以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目标为指导,到2007年电厂停止发电和供热,并实现南区热网的平稳过渡,刚好存世110年。如今已是上海当代艺术馆所在地,165米高的大烟囱依旧屹立在此地,温度计虽已拆除,但依稀可见斑驳的工业遗迹,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地标,依旧在上海人民的心中留存。

到了第三站江南造船厂工人革命斗争地旧址,来自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顾文豪,带来了两件与江南造船厂有关的老物件,一枚印有“三菱”标志的徽章和一张江南造船厂在新中国成立后,自主研发的首个万吨水压机全体工作人员的合影照片。通过实实在在的真实故事,带大家穿越过去,感受江南造船厂的历史岁月。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江南造船所的工人们与全国抗日军民一道同日寇展开英勇斗争。而到了上海解放后,它继续创造着无数个第一,中国建造的第一艘03型潜艇,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东风”号,并在改革开放后,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全压式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开发建造的汽车滚装船、快速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跨海火车渡船等一大批高技术船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太让我震感了,平时自己也会在这里骑行路过,对江南造船厂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但直到今天才了解到原来江南造船厂是这么与众不同,这的工人是那么的坚强不屈,它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作为中国人真的发自内心地感到骄傲。”展观介绍后,李先生激动地和记者聊起了感受。

随后队伍一行还参观了长城191号潜艇,小南门火警钟楼最后回到了出发地点三山会馆。如果说哪个地点让人最印象深刻,那可能就是小南门火警钟楼。

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也是以该钟楼的钟声为信号起事。这座被高楼包围不起眼的钟楼,以前可以算是南市区最高的建筑物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上海救火联合会在小南门建造火警钟楼,楼高10丈,分作6层,警钟悬挂在第4层内,用响铜制成,钟声达数里外,楼顶有瞭望室,由4名瞭望员轮流驻守,发现火灾,鸣钟报警,各救火会闻声出动,前往扑救。但曾经有两次因为起义,而敲响钟声,其中一次便是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

如今,小南门的火警钟楼虽然已经完成了它用于火警的历史使命,也不再是老城厢的一处制高点,但作为上海步入近代市政的一个重要标志与革命遗迹,它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不会在岁月中流逝。

记者 / 盛寅敏

编辑 / 孙冲

图片 / 主办方提供

1. 《繁花》开播在即,来黄浦看金宇澄的“不响”和胡歌的“念念不忘”

2. “国华大楼”重开正门,新设一站式口腔诊疗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钟楼   黄浦   造船厂   火警   江南   发电厂   南门   会馆   上海   中国   冬日   深度   工人   红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