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临床十年后重读《伤寒杂病论》的新心得(9.1~9.5)

阳明病就是里阳,身体最里面的是消化系统,阳明病就是消化系统出现的阳性病,所以整个《阳明篇》都是讲消化系统所产生的病变,包括了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脾和胰腺。《桂林古本·阳明篇》还包含了黄瘅篇的内容,其实也是合理的,胆汁的问题实际上是属于消化系统的范畴。

另外,《阳明篇》还用了大量的篇幅在教我们怎么去明确是不是阳明病,不能随随便便的用下法。从《阳明篇》可以看出张仲景对于攻下法的使用是非常的谨慎,并不是像现代很多的医生随随便便就用下法,便秘了就用泻药,有东西在里面就用攻药、猛药。

9.1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问:阳明病有分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分别是什么呢?

回答说到:太阳阳明是太阳病的表证传里而发生的阳明病,太阳阳明并病的情况,因脾约所导致的;正阳阳明是没有太阳病和少阳病的存在,因病邪实证充斥消化系统造成的情况;少阳阳明就是少阳病传入里所出现的少阳阳明并病的情况,因为少阳误发汗、利小便太过导致胃中干燥导致的。

综合上述来讲,都是因为消化系统太干、津液不足导致才会引起阳明病。换个角度就是阴虚阳不虚者容易转为阳明病,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治疗很多后世温病上面的很多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在《太阳篇》的时候说张仲景将“温病”归类为阳明病的原因。

9.2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此条是阳明病的大纲,根据《伤寒杂病论》的用字习惯,“实”就代表有实质的东西,“胃家实”讲的就是有实质的东西塞在消化系统,无论是太阳阳明、正阳阳明还是少阳阳明,“胃家实”都是关键证候,有“胃家实”才能证明是阳明病。所以《阳明篇》主要讲的是正阳阳明的情况,就是研究病邪充实消化系统,导致热盛灼津,津液丧失而燥屎内结,引起胃肠道的传导机能紊乱。

9.3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由于什么因素会得到阳明病?下面做了回答:在太阳病的阶段,如果发汗太过、或下、或利小便太多,都会亡失津液,导致人身上缺失水分,胃肠道就会干,所以叫“胃中干燥”,这就会转属阳明病。“不更衣”就是不大便;“内实”就是胃肠道里面实,有东西;“大便难”就是排便困难,大便排不出来。

9.4問曰:陽明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阳明外证就是我们常说的阳明经证,为什么会有阳明经病?因为热结于里,但没有出现实的情况,这时候就会出现阳明经证,也就是这里的阳明外证。除了阳明经证,阳明病有阳明热证、阳明腑证和阳明湿证这几种情况,后面都会逐一涉及到。

阳明经证是以白虎汤系的为主,主要症状是身热、大汗出、不恶寒反恶热。阳明病的身体是从里往外的大热,外面摸皮肤都觉得滚烫的热,患者自己觉得在蒸笼里面一样的感觉,所以会用“蒸蒸发热”来形容阳明病的热感。因为体内太热了,所以把组织的津液都蒸发出来,所以会出现“自汗出”的情况。体内发热如此厉害,当然会“不恶寒,反恶热”。此外,这里应该还有口渴的情况,身体出了很多汗,身体肯定会缺少水分,应该会有口大渴的情况出现。

9.5問曰:病有得之一日,不發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雖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

问:阳明病开始第一天,不发热但是恶寒,这是为什么?回答说到:阳明病开始的第一天,太阳阳明转交的时候,太阳病仍在,虽然还有恶寒,但是等汗一出来,恶寒就随之没有而只剩恶热了。

此条虽然是说有阳明病恶寒的人,是因为太阳病还在,一天后,太阳病慢慢消失转到阳明病。实际上此处是在讲温病初起的情况,温病就是如此,在温病初期热刺激还没到达到恶热的程度,还是会觉得有点怕冷。因为温病里热盛,很快就会不会觉得怕冷,只有怕热。临床上往往不用一天,快的情况下可能也就一两个小时,又可以从太阳阶段转变成温病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正阳   下法   津液   都会   伤寒   消化系统   大便   身体   心得   东西   太阳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