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春晚不再受欢迎,这四个问题,您认可吗?

随着社会进入网上阅读与视频网的时代,传统电视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在这种背景下,春晚这个跨度30多年的全国性节目,其受欢迎程度较前亦在下降。

为何会这么发生呢?有网友从娱乐选择、内容质量、审查制度及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影响其热度的原因。这番分析深度浅显,对问题本质有较好的把握。从以下几点来结合当前情况,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论述:

一、娱乐选择丰富引发分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线上线下娱乐活动迅速涌现,体现了多元发展的时代特征。相比以往仅有的电视春晚选择,如今短视频、直播游戏等应用给人们提供了无限乐趣。

从内容形式到阅览体验各有不同,更好满足个性化需求。这股分流潮流无可否认地影响到春晚作为“唯一平台”的主流地位。

且短视频精彩画面与互动评论给予用户更实时沉浸感受。而春晚作为预录节目,难有现场紧张感,较难挽留流量眼球。年轻网民习惯了快节奏的娱乐消费,难免忽略它。但春晚若能加入一定现场互动,或制作分集剧情视频,也许可以改变这种态势。

二、内容质量参差失衡难上口

随行商业化影响,一些明星效应驱动的节目无法免于质量参差。个人明星包袱和舞台实力难免有差异。加之年年必须节目“新”,一些尝试未免异想天开难观。如“娱乐圈体操”等节目效果多败于执行。

一些多年来口碑很好的小品相比,新节目则难成定论。这也使节目缺乏可追鉴。同时,过于政治化的正能量宣传亦难引发共鸣。人们希望在节日能暂时“忘忧”不是听讲话。

三、内容审查制造自我阉割

过度注重“包邮”的内容审查同样会损害创意性。虽防止负面信息,但也禁锢了对社会及人物批评的艺术表达。一些寓教于乐的小品被和谐后,留下的污点难免感觉。

审查标准的主观成分同样让内容创作陷入难处。规避“敏感”也很难界定,这给艺人创作带来很大压力与限制。一味“保密制”反而让社会舆论潮流失去倾诉渠道,逐渐失去公信力。

四、与时俱进是关键

随着精致利口的年轻群体抬头,公众对艺术的品味和追求更高。但春晚却滞后未能与社会进步互动。内容格局与时代脉络割断,自然难再具有感召力。

与此同时,春晚过于强调“政企”宣传色彩,没有真正回应民生实用问题。人们已经习惯了通过短视培养平日消遣乐趣,而非被动接受政策宣传。这亦使其渐行渐远于民意与社会发展。

要恢复春晚召集众人的魅力,不仅需改进以上各方面,更重要的是与社会脉搏紧密结合,回应民众真实需要。它应成为一个互动互联的全民娱乐平台,而不是单一宣讲的传统节目。只有这样,春晚才能继续发挥它应有的影响力,留住广大观众。

正如时代在变,春晚也需要与时俱进。它既应保留经典的文化内涵,也要倾听民意更新内容。一味强调政治宣传成了它自我限规,而非贴近民生关怀释放温情。年轻观众喜新而厌旧是时代要求,春晚请学习网络红点文化的灵活变通。

节目不应重重复效率追求,而是回归以质而非量取胜。充实每一个节目以深度取胜于广度,关注细节带来的享受感。同时也可以借鉴短视频因式参与的模式,启发更多潜在创意。

在内容审查上,也要注意权衡前后,促进思想交流不阻断舆论发酵。春晚要以包容并蓄的姿态回应社会每个声音,而非成为单一信息的传导员。

相信只要春晚秉持自我革新与开放进取的心态,我们定能看到它光芒重现!就让我们共同期待来临的新春佳节,一探电视机前的春晚新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参差   创意   自我   节目   质量   年轻   社会   时代   内容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