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伤寒论》,有哪些温暖过冬的启示?

“冬至吃饺子”的说法流传甚广,

民间传说对饺子的来历这样描述:

一位医生在辞官回家的路上,

见到许多百姓饥寒交迫,

耳朵被冻伤,

便和徒弟将面皮包上肉,

并捏成耳朵的形状,

煮在锅里送给百姓吃,

治好了大家的冻伤。

这些包裹着肉的面皮被命名为“娇耳”,

而这位医生

便是《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

(《卖秋食》来源:《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

虽然“祛寒娇耳汤”的故事缺乏正史印证,但张仲景撰写《伤寒论》却在中医发展史上有着前无古人的历史成就。

《伤寒论》以外感病症的治疗为主要内容,其诊脉的方法和“辨证论治”的诊治原则,至今仍被中医从业者沿用。

冬至仅仅意味着“数九寒天”的肇始,

如何在漫长的冬季防治伤寒病?

《伤寒论》给出了逻辑紧密的答案。

论伤寒——冬至易发伤寒

《伤寒论》中《伤寒例》篇不仅厘清了何谓伤寒,还将二十四节气与伤寒的病理机制结合进行阐述。

(《二十四气之图》来源:《运气易览》)

《伤寒例》一开头便引入了二十四节气,并将其与病症的发作、治疗相联系:

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亦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之也。

......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该篇也讲明了伤寒病的概念:冬季防护不够密,导致身体受到了寒风邪气的影响。而寒气也是“最成杀厉之气”。

《伤寒例》以阴阳学说为切入点解释了为何冬至易受风寒:

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阴阳交易,人变病焉。

“阴阳交易,人变病焉”可以理解为:人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下易患感冒。

而伤寒不仅仅指代冬季寒风邪气带来的症状,广义上讲,其他季节的温热病也是伤寒所致: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这段文字表明,温病和暑病的本源是冬季潜藏在体内的寒邪之气。之所以辛苦劳作的人们在春夏季节患“温热病”,是因为其体内在之前的冬季积累寒气所致。因此,在冬季做好保暖防寒有利于来年的身体健康。

治伤寒——把脉、辨证与处方

从《伤寒论》的目录可以看出,《伤寒论》的篇目命名逻辑紧密,条理清晰。

(《医道图》来源:《北京民间风俗百图》)

以《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这篇为例:“太阳病”是病症名称,“脉”指代把脉时脉搏的特点,“证”可以理解为患者的症状和表现,而“治”便是治疗方法(等同于处方)。

将篇目标题中的因素连在一起,便是标准、完整的中医诊疗流程: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为患者把脉,掌握患者的症状后,给出治疗方法和所需方药。

不仅如此,《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篇主要表述了伤寒病初期的脉、证与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伤寒论》的《伤寒论述要》中提到:从阴阳这个中医最基本的维度出发,通过六经(阳分三、阴分三)分治,而令诸病无所遗漏。而“太阳病”便对应六经中的“太阳经”,六经便是《伤寒论》结合阴阳五行学说,按照病灶的严重程度对伤寒进行的细分。太阳病是伤寒的初期。《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的内文结构与篇名的命名方式一脉相承,该篇讲到了不同程度太阳病对应的不同的脉象,以及患者的不同症状: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太阳病的症状有:头颈部疼痛、畏风寒、出汗等症状,不同的脉搏特点也对应着不同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医生可以根据《伤寒论》精准判断患者的病情。

(《桂图》 来源:《古今图书集成》)针对不同的病情特点,《伤寒论》中也有详细的药方、剂量和用药指导相对应,“桂枝汤”便是太阳病的处方之一: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的处方可谓非常注重细节,其剂量、禁忌、煎药方法等均有详细描述,并秉承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患者在服用后的不同反应,给予不同的后续服用建议。

治未病——品德医术需兼备

《伤寒论》序之《伤寒卒病论集》的描述既体现了心态端正、品格正直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又说明了充分掌握医学知识以备不时之需的重要性。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张仲景一阵见血地指出了世人只忙着追名逐利,却“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的错误思想倾向,并用现今依旧脍炙人口的名言“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将身体比作内在的“皮”,将功名利禄比作外在的“毛”来阐述名利乃身外之物、身体才是首位的道理,与中医“治未病”的原则相呼应。

(张仲景像,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

并且,张仲景还论证了精通医药方术的目的——疗君亲之疾、救贫贱之厄和保身长全,表明了其对孝敬长辈、体恤贫贱等品格的重视,这与儒家“仁”的思想相对应。这段论述佐证了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身体是紧密关联的,正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现实中,很多疾病便来源于内心的压抑和郁闷,而温暖的内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会有助于驱走体内的“寒气”,这与阴阳五行学说中“阳”代表暖、“阴”代表冷相映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伤寒论   方术   桂枝   伤寒   冬至   阴阳   症状   启示   患者   冬季   温暖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