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春晚25年,因33万版税搭上前程的陈佩斯,已经走上了另一条路

“你管得了我,你还管得了观众爱看谁吗?”

这本是陈佩斯在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却没有想到一语成谶,成为了他下半生的真实写照。

1998年,事业最巅峰时的陈佩斯因为版权问题和央视闹掰,甚至还闹上了法庭,

最终,陈佩斯虽然赢了官司,但却输了前途,从此在电视机上销声匿迹。

可是,在过去的25年里,陈佩斯依然没有学会“变通”,

依然事事讲规矩,维护规矩,为此,他吃了不少苦头,

这样的坚守,真的值得吗?

01

侯耀文曾评价自己的爱徒郭德纲:

“一路走来,步步血泪,无人扶持,势必嫉恶如仇。”

而陈佩斯和郭德纲也有相同的地方,这一切,都源自他的父亲。

陈佩斯的父亲是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强,他以演“反派”著称,塑造过黄世仁、南霸天等经典角色,

但“星二代”的身份不仅没有给陈佩斯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还为他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陈佩斯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赶上了特殊时期,父亲陈强也受到了牵连,

心智已经成熟的陈佩斯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父亲的遭遇给他带来了巨大冲击,

即便到了几十年之后,陈佩斯在回忆起这些事的时候,依然是咬牙切齿,

因此,他对讲公平、讲规矩、讲道理,拥有一种远超常人的执着,

而对名誉、名声等身外物则充满了蔑视。

15岁那年,陈佩斯也跟随父亲到内蒙古插队,他在沙漠建设兵团度过了整整四年,

在这四年期间,他不仅学会了苦中作乐,而且还受到父亲的影响,喜欢上了演员这个职业。

后来,陈佩斯在父亲的指点下,先后报考了战友文工团和总政话剧团,

可最终,全都因为父亲的原因被刷了下来。

一直到1973年,恰逢八一电影制片厂招收学员,

父亲朋友,著名表演艺术家田华听说了陈佩斯的事,

就赶紧告诉陈强:

“八一厂招学员,赶紧让孩子过来。”

就这样,陈佩斯成为了八一厂的学员,正式踏上了演员的道路。

这样曲折的从艺经历,也引发了他对小人物的一系列思考,

为他以后的喜剧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年代,流行的是达式常、唐国强这类浓眉大眼,长相正派的演员,

而陈佩斯因为长相问题,就只能演一些小人物,或者反派,

流氓、恶霸、地痞、小混混,陈佩斯因为演的太多,越来越顺手。

眼看他在“反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父亲陈强不免暗暗着急,

当年他就是吃了演反派的亏,在演完《白毛女》后,

经常被路人扔石头、吐口水,甚至还曾被人拿家伙指着。

当时,国内的喜剧电影还是一片空白,

于是他指点陈佩斯,在喜剧方面做一些探索,

而陈佩斯也确实听进去了,开始创作一些喜剧方面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就是后来小品的雏形。

02

1980年,陈佩斯第一次和父亲合作,拍了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打破了当时以严肃题材为主流的电影市场,

之后,父子两人又乘胜追击,推出了《二子开店》、《父与子》、《傻冒经理》等影片,

均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1983年,刚刚凭借《牧马人》中的“许灵均”而走红的朱时茂,也来到了八一厂,

并且跟“长得不像好人”的陈佩斯走到了一块,

两人经常排练一些小短剧,然后到处走穴演出,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哈哈大笑,

很快,这种既不像相声,又不像话剧的表演形式就受到了观众的追捧。

1983年冬天,陈佩斯、朱时茂突然收到了春晚导演黄一鹤的邀请,

想让他们到春晚上表演《吃面条》。

不管是陈佩斯还是朱时茂,都有点不敢相信,

因为这玩意就是他们业余时间弄的,就是图个好玩,

跟话剧比起来,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这能行嘛?

抱着怀疑的态度,两人到国家体委,给这里的运动员表演,

黄一鹤等春晚工作人员,就在一边看,观察节目的效果。

结果,陈佩斯的无实物表演相当震撼,再加上巧妙的设计,

台下的众人笑的东倒西歪,甚至还有人捂着肚子趴在了地上,

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但这种既新颖又逗趣的短剧,还是第一次见到。

但随后问题也来了,那就是当时的春晚是相当严肃的,

这么正经的场合,让人笑的肚子疼,合适吗?

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最后,还是黄一鹤导演咬了咬牙,他对陈佩斯、朱时茂说:

“演,出了问题算我的,你们一定要好好演。”

这让陈佩斯很是感动,为了能顺利登台,他还配合导演,

把原本25分钟的节目缩减到了13分钟,

就这十几分钟,却让他花了好几个月的功夫,

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改进,力求节目短小精悍。

一直到年三十的下午,他们才的节目才被确定下来,

但导演又问他们:

“你们这个节目是个四不像啊,你们这个叫什么?”

陈佩斯说,这个就叫小品,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春晚上才有了小品这个形式,

从1984年到今天,已经成为春晚上必不可少的节目。

陈佩斯和朱时茂走红之后,就成为了春晚上的常客,他们总共11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表演了《拍电影》《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姐夫与小舅子》等小品,

即便是放到今天,也仍然是经典。

陈佩斯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对喜剧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他对春晚这个舞台的不满,他的很多想法和理念都在这里行不通,

一大群外行人,却都在对他这个内行指指点点,他自己形容:

“都是爷。”

陈佩斯最后一次上春晚是在1998年,

他和老搭档朱时茂一起,表演了小品《王爷与邮差》,可是在正式演出的时候,

先是朱时茂的麦克风没有被安装好,刚上场就掉在了地上,

导致朱时茂全程都在使劲吼,很多的细节都没体现出来,让节目效果大打折扣,

更让陈佩斯崩溃的是,他们提前准备好的声效光碟也没有被播放,

这让陈佩斯有点受不了,他们辛辛苦苦好几个月准备的作品,就这么被糟蹋了。

也是在这一年,因为版权问题,陈佩斯积压的怒火终于爆发。

03

90年代初,随着VCD流行,很多人告别了电影院,

只需要买一张光盘,就可以足不出户的看电影,看节目,

在极短的时间内,VCD就风靡全国,甚至成为结婚必备。

在利益的驱使下,央视的一家下属公司私自把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制作成了光盘,

并且放到市场上售卖。

陈佩斯发现之后很是恼火,

这些作品都是他呕心沥血才创作出来的,付出了极多的时间和精力,

可这些人完全无视他,在没有获得他同意的情况下,就拿着他的作品去卖,

这让陈佩斯倍感委屈。

陈佩斯多次交涉,对方却认为,

陈佩斯是在央视表演的这些小品,而且是央视给了他成名的机会,

那这些作品就应该是央视的。

此时,陈佩斯已经44岁,虽然早就过了容易冲动的年纪,

但他还是选择与央视这个庞然大物硬杠到底,

最终,陈佩斯虽然胜诉,得到了33万元的赔偿,但也就此和央视决裂,

虽然没有被封杀,但很多电视都不敢再邀请他。

没有演出,也没有戏拍,陈佩斯的事业仿佛走到了尽头,

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燕玲站了出来,她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和他一起想办法,

最终,夫妻两人在北京郊区承包了上万亩荒地,

打算以此作为后半生的寄托。

因为这件事,后来还闹出不少误会,很多人都说陈佩斯种石榴,

可实际上,山里的温度的根本就不适合石榴生长。

但很多不知情的热心观众都问他:

“你这石榴怎么卖?”

这些人都是他的粉丝,都想帮他卖石榴,帮他一把,

陈佩斯虽然解释了很多次,可一直没有说清楚。

陈佩斯虽然很享受田园之乐,但他实在是太热爱表演了,

于是他开始自己当制片人,拍电影,

可最终,他还是因为不肯向“潜规则”低头,导致赔了两百多万。

这时,他已经快到天命之年,他也终于想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太多的事情,不是单靠他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的。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

在一个已经很少有人做的领域,重新开垦。

退出央视的舞台之后,陈佩斯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写话剧上,

他搭了几间农舍,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晚上,则趁着繁星点点,写自己的话剧剧本。

有很多人都劝陈佩斯:

“这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看话剧?”

可陈佩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心一意的搞创作,

2001年,他推出了个人首部话剧《托儿》,

先在北京首演,然后在全国范围内的50多个城市演出,总共演了120多场。

在那两年,陈佩斯几乎是用生命在工作,他的头发和胡须也迅速变白,

但最终的结果他也很满意,因为他“站着”挣到钱了,干干净净。

紧接着,陈佩斯又推出了《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等舞台喜剧,

尤其是《阳台》,不仅有四川、云南方言版,而且还有上海戏剧学院教学版,

直接纳入了上戏的教科书。

仅凭这个成绩,就足够陈佩斯傲视同行了。

04

几年之后,真的应了陈佩斯的那句台词,

你管得了我,还管得了观众喜欢看谁吗?

他虽然很少在电视上出现,也很少上电视节目,但依然有很多观众记着他,

2015年,陈佩斯自编自导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在央视1套首播,

时隔17年,他终于和央视和解。

这对陈佩斯来说,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局。

陈佩斯的名气虽然很大,但他却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儿子陈大愚:

“我是我,你是你,出去不能讲你是陈佩斯的儿子。”

年幼的陈大愚似懂非懂,当有人认出他时,他立马回怼:

“我爸爸说了,不能讲我是陈佩斯的儿子,你们千万别再说了。”

这虽然是童言无忌,但也显示了陈佩斯对儿子的家教,

只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陈佩斯这一辈子,也并非没有低过头。

儿子陈大愚从国外归来,也打算当一名话剧演员,把父亲和爷爷的职业继承下去,

见儿子已经打定了主意,陈佩斯也只能同意。

2010年,陈佩斯在一家高档会所设宴,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一些精英人士,

曾对“托关系”深恶痛绝的他,终究还是为了儿子破了例。

2014年,陈佩斯的儿子陈大愚在北京低调结婚,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海归,

而且就在陈佩斯的公司上班。

儿子刚刚结婚,陈佩斯就开始催生,并且教导儿子,千万不要学别人丁克,

在第二年,陈大愚夫妇生下一个女儿,陈佩斯如愿当了爷爷。

可孙女刚三个月,陈佩斯便又开始催生,

起初,陈大愚还以为父亲想要一个孙子,可后来发现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2016年,陈大愚妻子再次生下一个女儿,陈佩斯并没有因此而不高兴,

反而还兴致勃勃的给儿媳、孙女包红包,他向陈大愚解释:

“我就想让孩子多个兄弟姐妹做伴,你看你,孤零零的连个兄弟姐妹都没有。”

说到这里,陈佩斯不禁有些哽咽,

他想到了自己年轻时忙着拼事业,把儿子一个人反锁在家里的情景,

现在他上了年纪,就想把这份爱补偿在孙辈身上。

2020年疫情期间,陈大愚的妻子第三次怀孕,他们本来不想要这个孩子,

担心孩子太多,负担太重,

陈佩斯得知之后立马给小两口打电话,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陈佩斯说,现在国家开放三胎,这是多好的事啊,而且他只有陈大愚这一个儿子,

即便再多几个孙子,他也养得起。

而且他还为子孙后辈考虑到了以后,等儿子陈大愚老了,

几个孩子也可以一起照顾,减轻彼此的负担,

陈佩斯朴实无华的话,终于说服了这小两口,

在2021年的时候,陈佩斯家里喜从天降,儿媳竟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男孩,

陈佩斯乐的胡子都翘起来了。

如今,陈佩斯已经69岁,他依然没有停下来休息,依然时不时的出现在话剧舞台上,

可他毕竟年纪大了,体力大不如从前,

他把更多的时间,都用来培养下一代喜剧演员上,以及陪四个孙子孙女玩,

偶尔,还会和儿子一起去种种地,拍拍段子,尽享天伦之乐。

陈佩斯能走到今天,实在是太过不容易,

他在离开央视的舞台后,硬是靠着自己,走出了另一条路。

在舞台上,他是一个纯粹到极点的演员,

在现实生活中,他一件衣服穿十几年,是一个淳朴无华的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

但他在淳朴中,又透着一丝“尖酸刻薄”,别人问他:

“你没拿过国家一级的奖项吗?”

他则意有所指的回答:“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

或许,这就是他能把喜剧做好的原因。

-END-

头条号首发,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生下   版税   反派   话剧   前程   小品   喜剧   央视   观众   儿子   父亲   节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