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昔日弟子周继红反目成仇,跳水教母如今报国无门

少女于芬的跳水启蒙

于芬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在大学任教,家教甚严。她从小学琴棋书画,样样通。虽然父母要求严格,但她性格活泼开朗。

周末,父母常带她去湖边赏景,她最喜欢站在湖心亭上远眺,目及远方,心怀大志。

10岁那年,体校跳水教练肖爱山来于芬的学校选拔,他一眼相中这个漂亮聪明的女孩子。他热情地向于芬描述跳水项目的魅力与荣耀,于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肖爱山几次三番向她父母游说,希望能培养于芬。起初父母十分犹豫,觉得这会影响女儿读书。但在见识了女儿在训练中表现的惊人天赋后,他们态度逐渐软化,最终答应让女儿正式踏上跳水之路。

于芬如获至宝,自此跟随恩师肖爱山进行体能与基础跳水训练。肖爱山发现,于芬不仅对跳水知识与技巧如饥似渴,她的平衡感与空间意识也异乎寻常。

半年后,于芬在校内比赛中夺冠,全家为她喝彩。父母为女儿骄傲不已,也坚定地支持她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运动员。

国家队十年磨砺

1975年,13岁的于芬如愿以偿进入国家跳水队。刚开始,严酷的训练强度让她吃不消,教练们要求苛刻,手段也比较粗暴。

队里的条件简陋,住的宿舍连热水都没有。于芬那个春天病了一场又一场,母亲心疼女儿,数次想带她退队。

但是于芬坚持下来了。她告诉母亲,这都是临时的,等自己适应了就没事儿了。的确,经过几个月的苦练,于芬逐渐适应了训练强度,身体也变得更加强健。

她的成绩稳步上升,第一个赛季就摘得全国青年组亚军。教练们看好她的潜力,决定进行更科学严格的训练。

接下来几年是于芬付出最多也收获最多的时期。她拼尽全力完成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也不断磨练自己的意识与技巧。

空翻、捻转、接水,每一个动作她都要重复上千次,直至炉火纯青。在这千锤百炼中,于芬也受过不少伤,最严重的一次是膝盖韧带拉伤,几乎要退出运动员生涯。

但是靠着坚持和毅力,她都挺了过来。

1980年代初,于芬已经是国家队的顶尖运动员。然而就在这时,多年训练积累的视网膜损伤开始发作,严重影响她的平衡能力。

无奈之下,她不得不在1985年提前退役。尽管运动员生涯未如理想,但十年磨砺使她拥有了过硬的专业功底。

她决心将这些付诸教练生涯,实现未了心愿。

开创执教生涯

1985年从国家队退役后的于芬面临选择:父母希望她升学深造,学校也为她保留了名额。但是她毅然选择回到湖北省跳水队,开始执教生涯。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质疑,于芬信心满满。

起初,于芬在老教练肖爱山门下担任助理。肖爱山看好这名敢想敢做的女弟子,允许她自己选拔和培养一些小将。

于芬细心地挑选了几名天资聪慧的孩子,采用科学、人性化的方法指导他们。让所有人惊喜的是,这些孩子很快就有了长足进步,正式比赛的成绩也向上提升。

一两年后,于芬正式成为湖北跳水队的主教练。她将自己十多年的运动生涯积累,化作教材传授给学生们。严格要求的同时,于芬也非常关心队员们的身心健康。

她会在队员受伤或心态低落时给予鼓励,像一个慈母一样照顾他们。队员们非常尊敬她,也报以良好的成绩。

1988年汉城奥运会,于芬的弟子李清夺得女子3米跳板银牌。这不仅是湖北队的首面奥运奖牌,也让于芬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高级教练。

从此,她的教学方法和培养体系在国内跳水界传为美谈。

发现伏明霞

1987年,于芬负责到各地体校选拔新人。乍一看,队伍里削瘦的小女孩伏明霞并不起眼。但于芬敏锐地捕捉到她眼中热切的目光,还有挺拔的体态中蕴含的爆发力。

于芬走到她面前,微笑着挥手示意她表演一个翻转动作。女孩果断起跳,悬空翻转,然后精准地击打水面,溅起一朵水花。

“好极了!”于芬由衷赞叹。

接下来于芬给伏明霞布置了几个难度动作,考察她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小女孩不辜负教练的期待,每个动作都模仿得很到位。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基本功扎实,根基非常好。

于芬决定当机立断,把伏明霞招进湖北跳水队。让她欣喜的是,这个小姑娘不但天赋异禀,学习能力和毅力也是一流的。

再加上于芬悉心的引导,伏明霞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很快成长为少年组的佼佼者。“像较量跳水的天鹅,优雅中蕴含着力与美!”于芬由衷赞叹。

如今,师徒二人一起并肩作战多年。伏明霞在于芬精心调教下,已经成长为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每每看到爱徒在领奖台上神采奕奕的笑靥,于芬都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

清华跳水之争

随着2000年悉尼奥运会新增了双人跳水项目,中国代表队急需适应这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当时于芬已经在清华大学创建了跳水队,她带领的队伍实力堪称国内第一。

队员们技术全面,有丰富的双人合作经验。然而让于芬没想到的是,新上任的国家队领队周继红不但没有征召她的队员,反而明令禁止清华队员进入国家队。

周继红上任后便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她的许多举措与于芬的执教理念格格不入。周继红认为要全心全意服务国家,运动员必须封闭式训练;而于芬则坚持运动员应该正常升学,兼顾身心发展。

两位曾经并肩作战的老队员因理念不合渐行渐远,关系也日益恶化。

一时间两大跳水阵营非但没有联手,反而明争暗斗。周继红不断打压清华队员进入国家队的机会,于芬也严令队员不得向国家队屈服。

许多顶尖好手成了无辜的受害者,他们左右为难,国家大利也因此受损。然而于芬没有退缩,她声称如果情形再这样下去,她就要把队员们带到国外训练比赛。

于是,矛盾进一步激化。2007年于芬正式向国家队申请回归,希望为北京奥运会贡献力量。然而回应她的,是国家队毫不留情的驳回声。

于芬愤然发现,周继红已经在私下向领导层施压,要求绝不允许她重返国家队。两人间最后一丝和解的可能也破灭了。

检举失败与事业再创高峰

被国家队拒之门外的于芬没有气馁,她决定孤注一掷,对周继红发起最后反攻。她检举周继红在1998-2007年这十年间,大肆挪用和侵占了数百万元的运动员奖金。

然而经过调查,这些指控都没有实锤依据。于芬这一后手没有打响,她在国家队的大门就此关闭。

尽管心中对周继红和国家队系统满腹声讨,但于芬还是选择沉下心来,全力投入到清华跳水队的建设中。她继续发扬自己坚韧不拔的作风,用心培养新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她带出的多名小将在国际国内比赛中频频夺冠,让清华跳水之星持续绽放光芒。

时光荏苒,转眼间于芬已经60高龄,然而老当益壮的她依旧执教生涯现役,并担任清华跳水队总教练。她不光把中国跳水推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也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了新生力量。

课间休息时,于芬会在阳光里微笑着注视操场上奔跑的小学员们,感慨天命弄人。她也会时常想起年少轰轰烈烈的岁月,如今辉煌与遗憾都已物是人非,她已能泰然处之。

人生就像跳台上的一次助跑和起跳,成功失败都是风景。于芬教练在射手台上站了几十载春秋,她的内心早已寂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跳水   教母   清华   湖北   国家队   弟子   运动员   昔日   队员   教练   生涯   女儿   父母   周继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