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张浦镇,探秘昆山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一直是中华儿女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昆山位于太湖流域东侧,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百姓依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千百年来,昆山的古镇古村不断被人们赋予深厚的栖居意蕴,其选址布局、水系规划、园林营造等营建智慧,谱写着江南文化特质与审美情趣的魅力之歌。

近年来,昆山坚持系统化的保护理念,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富民强村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昆山路径。截至目前,昆山市共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17个江苏省传统村落、18个苏州市级传统村落,其中,10个村落建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村落建成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

本期介绍张浦镇的4个传统村落,分别是姜杭村、金华村北华翔、尚明甸村尚明甸、赵陵村赵陵。张浦镇作为昆山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历史文化积淀浓厚的城镇,拥有1个中国传统村落和3个江苏省传统村落,见证了昆山乡村从史前文明到太湖吴文化、工业文明,进而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张浦镇姜杭村

姜杭村位于张浦镇西南侧,村域面积4.16平方公里。村庄环姜里潭而建,形成了“村外有水,水中有村,村中有水,水中有岛,岛上有人家”的独特格局,是一个“形如八卦、风景如画”的典型江南水村。姜杭村已有千年历史,素有“水乡道教胜地”“太极水村”之称。这里依旧保留着姜里遗址、东岳庙、响铃桥等历史古迹。2023年3月,姜杭行政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位于姜杭村的姜里遗址于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2011年至2013年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姜里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发现遗址涵盖代表长江下游史前文化发展系列的马家浜、崧泽、良渚文化,还包含周代、汉代、六朝、唐宋等几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有土台、墓葬、池塘、河道、水田、居住址等。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各类文物,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公布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村落格局


姜里遗址及部分出土文物

姜里的中心有一座横跨姜里潭的桥,被村民称为响铃桥,又称万安桥,位于姜里潭中部后村与中村连接处,初建于清乾隆年间中期(1765 年前后),2011年复建,原为四墩三孔,石板桥面,建造时人为造成桥面不正,中间略高,两头低,人行其上发出清脆响声,故而得名响铃桥。如今“走响铃桥”成为一种新的祈福活动,每年庙会期间,响铃桥上会挂有福铃,人们一路摸着福铃过桥,寓意摸“福”转运,日子过得响当当。

姜杭村道教文化底蕴深厚,宋乾道年间(1165 1173),道士翟守真选址姜里建东岳庙传道,其规模是当时昆山四大东岳庙之一(石牌东岳村、昆山、陆家车塘),俗称姜里老庙,其庙会为昆南地区东岳文化的重大节会。清《吴郡甫里志》《淞南志》载:“东岳庙在甪直东姜里村,三月廿八祀东岳大帝诞辰,远近男女舟楫云集。2000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玉溪道人闵智亭为重建的东岳庙题“東嶽廟”匾额,并题幅“水乡道教圣地”,成为镇庙之宝。


东岳庙与姜里文化庙会

近年来,姜杭村将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契机,统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在提升空间环境、增强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的同时,依托村庄独特的格局和历史遗存,以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为核心产业链条推动村庄发展,打响姜里“太极水村、文俗福里”的文化品牌。


张浦镇金华村北华翔

北华翔自然村北枕太湖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东临大直港,西临小清江,如浦江、金华江、南华翔江等村庄河道流淌其中,水系自然、流畅。田园风貌丰富多样,四季有景,形成了以“苗木+果林+荷塘+农田”为特色的富庶田园。村落原来是个小岛,四面被吴淞江支流包围,村民出门都靠摆渡,到1992年后,才造了出村的大桥,结束了祖辈出门靠摆渡的历史。2020年12月,北华翔自然村入选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北华翔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古时这里如世外桃源,当时一位高人因喜欢这里优美幽静的环境定居于此,此人艺高人和,村民很欢迎他,因为他不但擅长画人像,还通过作画帮助村民设计房屋,村民均称其为“画匠”。久而久之名声渐远,“画匠”似乎成了村名,后来村民为了纪念他就把人们叫顺了的“画匠”定为村名,为了讨个吉利,将“画匠”改为音同字不同的“华翔”,传流至今。


村庄环境

金华村腊肉加工制作技艺始于南宋淳祐年间,制作期为腊月,所以称作腊肉。旧时的金华村老百姓以种田养猪维持生计,通常都是宰杀腌制,以方便来年食用,世代相传形成了现在的金华腊肉。金华村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条件,积极引导发展特色经济,自创金华腊肉品牌,做出特色,致富农民。目前,金华腊肉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走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2021年8月被列入昆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腊肉腌制技艺及成品美食

“腊肉故事”景墙

2017年8月,北华翔村被列为首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实施了田园客厅改造提升、百姓会堂原址重建、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农田整治等一系列项目,村庄环境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吸引了诺一咖啡、拾月派对、岛外民宿、七彩营地等一批新业态入驻,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2019年11月,北华翔自然村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张浦镇尚明甸村尚明甸

尚明甸自然村位于淀山湖、锦溪、千灯三镇交界处。村落民居沿河水两侧布局,呈现“路-宅-路-埠头-河”布局肌理。尚明甸村历史悠久,相传明朝正德帝巡视江南,途经该地遇刺,无奈避难于一祠中,幸得云游来此的两位和尚相救,后正德帝欲对两人封官加爵,二僧不图荣华,愿留此祠庙中,正德帝允之,以和尚的“尚”字,明朝的“明”字,殿堂的“殿”字为此地名,流传至今。村落现存聚福桥、兰桂桥等历史遗存。2023年2月,尚明甸自然村入选第六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石桥聚福桥,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里,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并保留至今。桥长20.6米,桥面宽2.66米,净跨6.84米,矢高3.91米,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为石拱桥,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桥栏全青石,桥面已改花岗石,桥边原有清道光十四年石碑“永禁顽佃积弊碑”,现存南京博物院,南侧标“津接淞南俊秀,虹凝淀北祯祥”,北侧标“今人为继前人志,异日应思此日心”。2013年被认定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桥梁保存完好。


聚福桥

村落格局

历史上的尚明甸佛、道、儒均盛,各式庙宇频现,造就了繁盛的庙会文化。建于尚明甸地区的二郎神庙,祀二郎神农历六月廿四日之诞辰。清初时期,每年这一天,尚明甸人都会聚到市镇北的二郎神庙(又名“二爷庙”)前,举行仪式隆重的庙会来庆祝,出会巡游的二郎神披挂上阵,从老宅(二郎神庙)浩浩荡荡出发,游至新宅(即观音堂)。

巡游庙会

近年来,尚明甸村以“江南圩田·乡野硅谷”为定位,依托湿地生态、传统村落和昆山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大势,引入科技、文化、旅游等元素,打造全域旅游的新亮点、青年创业的新天地,“科创、生态、人文”的现代化新农村,创新走出了一条“乡村+科创”“创业+生活”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8月,尚明甸被评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张浦镇赵陵村赵陵

赵陵自然村位于张浦镇中部,古名“赵灵”,自宋朝得名,使用至今约1000年,据清乾隆《吴郡甫里志》卷十八《冢墓》记载,宋宗室赵灵王随驾南渡,卒葬于赵灵山,筑赵王墓,因讳灵而改陵,故名赵陵。如今的赵陵虽历史建筑大多已不存,但沿河布局的建筑、街巷肌理犹存,两座历史桥梁也保存较为完好,地下遗存未受破坏,水系环绕村落,形成了“曲水朝堂”的格局。2020年12月,赵陵自然村入选第三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


赵陵山遗址是太湖流域典型的土墩遗址,是良渚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土筑金字塔”。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村落格局

赵陵山遗址保护范围

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中有玉器、石器、陶器等。其中,镌刻在陶盘上的一幅奇妙图形,经专家多方考证后,这是赵陵宗族的族徽,此图后被称作“源极图”,认为是后期“太极图”的原型。还有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是被称为“透雕人鸟兽玉饰件”的一件玉器,是我国迄今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被南京博物院甄选为18件“镇院之宝”之一。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它还入选“中国珍宝馆”,在英国的科尔切斯特古堡博物馆展出达半年之久。

赵陵山遗址出土的“源极图”陶盘、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广福桥,原称广顺桥,俗称香花桥,明洪武间僧智彰募建,清光绪五年里人重修。桥身长系石下刻有两幅楹联,桥东一侧对联是:“梵宇琳宫相辉映,波光山色正平分”;西侧对联是:“虹腰恰锁吴淞水,雁齿高连玉岫云”。桥身还刻有桥名及蝙蝠纹样、建桥铭文等。现被列为昆山市文物控制保护单位。


广福桥

村内尚存一千二百余年前唐大中十年僧宗德于赵陵山南兴建的兴福寺,每逢正月初九,男女善士至兴福寺烧香拜佛的风俗延续至今。


下一步,昆山市将围绕国家和省级层面关于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昆山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以张浦镇示范区为先行,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暨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的昆山路径。


来源:昆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编辑:小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昆山   村落   昆山市   传统   自然村   江苏省   遗址   田园   乡村   特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