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那个被传“回国就挨打”的矢野浩二,现在怎么样了?

前言

谁说日本人就一定讨厌中国?谁说东亚两国之间一定水火不容?这个男人用他的故事生动地否定了这些定见。

二十多年前,一个日本男子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开始了他在中国娱乐圈的传奇故事。

如今,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鬼子专业户”,出演了无数抗日题材作品,将各种日军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与此同时,他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曲折,在两国之间反复。

然而,这并没有减损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当我们回望他的故事,也许可以找回一些久违的正能量。

这就是——矢野浩二。

一纸合同开启中国之旅

2000年,30岁的矢野浩二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

这对一个日本男子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中日关系还远未化冰。


记得小时候矢野浩二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人对日本游客爆发的激烈抗议,排日风潮在东亚盛行。

然而矢野浩二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北京,并很快在电视剧《永恒恋人》中成功出演了一个日本留学生角色。

对矢野浩二来说,这像是上天终于打开了向他眨眼。

因为在此之前,他在日本的演艺事业一直不温不火。

来中国发展纯属机缘巧合:一位中国学友建议他出国见见世面,或许能在娱乐圈闯出一片天地;于是他鼓起勇气,只身来到了这个政治环境复杂的邻国。

这份中国合同犹如一纸生命密码,开启了他在中国的艰辛但传奇历程。


当这部剧杀青之后,矢野浩二本以为自己在国外的事业终于有起色,心想凭着这份外国经历,回国后应该会有更多机会。

谁知一年后他回到日本,传媒界对他仍然兴趣寥寥。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在日本没有影响力。

矢野浩二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却还是碰壁了。

抵达中国首都北京,矢野浩二在这里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融入,他开始埋头学习中文。

矢野浩二天天收看新闻联播,一字一句跟着主持人学说中文。

手中的报纸也被他翻来覆去研读,即使字字生疏,他也要一字不落地全部啃下来。


起初矢野浩二只记住了一些简单词汇,甚至听不大懂语速极快的中文,但他并未气馁。

在北京的日子里,他就像一个文字学习机器,每天听语音,记单词,看课本,坚持不懈。

北京生活的头几个月并不平静,矢野浩二常为生计发愁。

没有太多朋友,他只能住在租来的小房子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由于担心暴露日本人身份,他外出活动时总会装作香港人或韩国人的样子。

实际上他内心始终担忧自己的身份会遭遇不友好的对待。

然而北京的出租车师傅们很快与他成为知己。

这些朴实善良的北京人会耐心地开导他,消除他的焦虑。

更让矢野浩二感动的是,这些师傅们还会在车上热心地教他说中文。


也正是在出租车这个“移动语言课堂”里,矢野浩二的中文越来越流利,北京生活的压力也渐渐消弭。

八个月后,矢野浩二终于迎来人生转折点。

我是鬼子专业户

2002年,导演张黎正为战争剧《走向共和》选角。

据说当时剧组在为明治天皇一角头疼不已,该角色需要极强的日语水平,Yet又要会说流利中文,可想而知难度之高。

谁知一位工作人员想起了矢野浩二这个日本男子。

矢野浩二接到剧组电话时自己也没抱太大希望,但还是抓住机会参加了面试。


当他一开口流利的日式中文时,导演立刻被惊艳到,三两句话就决定让他出演此角!

这成为矢野浩二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他成了电视圈里的“鬼子专业户”,开始频频出演抗日题材剧中的日本人角色。

民国题材变得当红,所有涉及中日矛盾的剧本都争相找上他。

这其中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在2003年电视剧《记忆的证明》中出演的劳工营总指挥冈田。

矢野浩二将这个残忍角色演绎得恰到好处,获得导演极高评价。

这也使他在“演坏人”道路上越走越远。


凭借出色表现,矢野浩二引起越来越多导演的注意。

2005年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各类抗日战争剧开始大量涌现。

民众对历史记忆极为重视,导演们也纷纷通过作品表达民族情感。

矢野浩二作为业内出名的“鬼子演员”,自然也片约不断——他先后在多部热门抗日剧中成功诠释了斋藤、毛利、多田、冈村、阿部等日军形象,一时间声名大噪。

他的知名度与日俱增,有关部门也开始关注他这位异国他乡的“特殊人才”。

然而这种局限于“鬼子”角色的发展方向也让他感到压力。

矢野浩二发现每次自己一出现就必定是要出演残忍的日本人,久而久之他看见军装都想吐。

生活中遇到的路人也总是第一眼就认出他是“那个演日本鬼子的”。


起初矢野浩二还为自己的小名气感到開心,但渐渐地,他也会思考:一个演员的价值是否就只在演一个角色上?这让他备受委屈,一度产生了退出的想法。

好在导演和出租车师傅的一席话,终于打开了矢野浩二的新视野。

有位导演戏言他“完全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这句玩笑话一语中的,让矢野浩二茅塞顿开。

他意识到,自己的戏路还可以更加宽广,不应局限于“鬼子”这一角色。

于是,在寻觅转型机会的同时,他开始尝试一些全新的角色——主持人、古装角色、八路军等等。

这为他后来在中国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功成名就背后的故事

随着事业的日渐成功,矢野浩二在2010年还获得了“最优秀的外国艺人”称号。

他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日本人。

在颁奖仪式上,他用流利的中文发表了获奖感言,现场掌声雷动。

越来越多中国观众被他的故事感动,矢野浩二也成为中日友好的生动象征。

更令他感到幸福的是,同年他结识了一位性格开朗的重庆姑娘马丽,两人顺利走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不久马丽便生下了一个混血女儿,取名叫李枫。


一家三口在中国生活,矢野浩二有时会带女儿去公园玩耍。

看着开心的女儿,他不禁会想,要不是当年来到中国发展,自己也不会拥有这样美满的家庭。

然而,矢野浩二并不全是一帆风顺。

由于中日关系的反复,他不得不多次在两国之间波折。

2012年,他从安家立业的中国回到日本发展,没想到却在故乡碰壁。

矢野浩二这些年来主演的中国抗日剧在日本播出时,许多保守观众对其血腥场面深恶痛绝。

他们甚至认为矢野浩二在海外污蔑、丑化日本历史,是在背叛祖国。

于是,矢野浩二不得不面对国内舆论的种种诋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挤。


他在中国的成功似乎成为大众心目中国耻的象征。

还有一些极端人士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说他“回国会被打”,甚至“在老家已遭打死”。

这让矢野浩二备受精神压力,他多次发视频澄清真相,但谣言还是在民众中传播扩散。

尽管日本政府后来试图通过颁奖平息矛盾,矢野浩二还是在2017年再次离开日本。

这一次,是因为有人恶意剪辑他的视频制造“辱华”新闻。

那些句段甚至都是拼凑的结果。

矢野浩二再度成为舆论聚焦点,为了避免麻烦,他选择回到中国发展。

多年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中国文化的依恋只增未减。


矢野浩二不断通过社交平台表达想要回到中国的愿望,并在建党100周年时送上真诚祝福,祝愿中国更加繁荣富强。

如今,这个日本男人与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

结语

矢野浩二用他的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作为邻国的中日两国之间,并非僵尸一般水火不容。

同样,也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抱有偏见。

矢野浩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足以感动每一位中国人。

其实,许多日本民众还是友好地看待中国的。

只不过那些情绪激进的人更容易在网上引人瞩目。


我们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的错误就否定整个民族。

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正能量还会在两国民众中产生。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怀揣善意、乐于交流的邻国人,东亚的未来才会变得更加光明吧。

我们需要在媒体上多展现他们的正面形象,而不是只报道负面消息。

只有让中日两国人民互相理解,才能减少偏见,从而使东亚关系向好的方向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东亚   日本人   日本   鬼子   北京   中文   中国   导演   年前   角色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