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上这座200多年历史的神秘小岛,将要“消失”?



漓江的美,像大自然的盲盒

你永远能开出惊喜

虞山桥旁的这座江中小岛

浮桥、树林、芦苇、渔民、竹筏…

岛民们称它为“世外桃源”




漓江中的隐市小岛,一座世外桃源

《桂林市志(中)》介绍:蚂蟥洲位于虞山东漓江中,南临铁封山。呈月牙状,长约500余米,宽约150余米,面积约4.95万平方米,属漓江中较大的江心洲。

蚂蟥洲,顾名思义,洲岛形状像一只蚂蟥,趴在漓江河床上。

洲岛位于虞山桥至东镇门的漓江段,四面环水,北头咫尺虞山桥,南临叠彩山。东岸与香格里拉对看,远眺尧山;西岸线临虞山,通过浮桥连接着新码路。

六座锈红色浮桥,连通着蚂蟥洲与外界。其中驿前街对着的那座浮桥,小电驴可畅通出行。

桥的那端密林掩映,只见阴影处的台阶,这般严实让人“望而却步”,相信很多老桂林也晓不得这处隔绝的城市田园。

桥上、江中总有人垂钓,江岸漫步、遛狗的大多是住马路边的居民。

在这秋冬交替的季节,江岸紫荆、三角梅、小黄花盛放,洲岛上绿树葱茏、竹林苍翠,恍如时光忘记带走的“夏天”,事不宜迟,一起上岛探索。

一畦畦菜地,劳作的身影穿梭其间,浇水、施肥。傍晚时分袅袅炊烟升腾,缠绕着夕阳余晖,仿若老电影放映。摄影师SUN感慨“好像到了农村,不像在市里”。

藤蔓是任性的艺术家,装扮房屋、窗户、和墙角的小推车。

三角梅缠绕电线,蝴蝶在鬼针草白花丛中流连,水瓜把自己晒成厨房清洁“干货”……

翘二郎腿晒背刷手机的大爷、放学归家的红领巾、河边游泳完要回家的旺财、穿梭菜园的花猫、生性“好斗”的鸡……


围坐一圈打字牌的左邻右舍、河边浣洗衣物的人们、带娃儿散步的老夫妇、只是吹吹风晒太阳的爷爷们……

生活气息,在这里缓缓流淌,这就是时光不紧不慢的样子吧。


岛上民居集中在洲岛东南,大概是考虑到地势和江景风光。

民居形态各异,和岛上繁多的花草树木一样,野蛮生长着,却又充满和谐。


有趣的是,岛民生活可大致归为两种形态:

一是面朝菜地,演绎“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意境;


二是面朝江水,颇有“江天晚霞,舟横野渡,网晒汀沙”的渔村惬意。

江边民居如同山城,要拾阶而上才到平台门前小院,因为依水而居同时也要应对涨水。村民说,房子一楼不住人的,只简单地放些家具、做厨房用。

沿着狭窄台阶,我这不速之客惊扰了鸡鸭们,憨态的鸭子慌得下台阶都要打滑了。

傍晚江边钓鱼的、浣洗衣物的~这渔村风情和岛中间的农耕田园,构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幅光景。





土著岛民说:差不多有300年了

还有那遥远又未远去的渔村记忆


养了20多只鸭子的爷爷:我们这岛像个世外桃源

江边草地,坐着一大群鸭子,有20多只,他们的主人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爷爷。

我发疑:”怎么养那么多?拿来卖吗?”他说:“一两只不好养,成群好养。亲朋好友多,经常聚一起就杀两个鸭子吃”。

傍晚沿着江边步道跑步,爷爷的退休生活好不闲适。我这个第一次登岛客的诸如疑问,爷爷都热情解答,他说“清代就有人居住了”,“我们这岛像个世外桃源,住在这里养老很舒服”。

江边停着许多竹筏,他说都是私人的,会开出去捕鱼,涨大水时也能救生用。


2岁多的小小周,背得七八首唐诗,大概是第15代岛民了~~

据周大叔说,“我们周姓的,在这里排了辈分字号,大概有15代人了。20年一代,你算吗,有300年了。”

“我们有老一辈的人,去看了家谱,最早是从湖南江西交界的地方迁过来的。”

周大叔以前种菜、做点小生意讨生活,如今老夫妇俩则享受着带孙仔的晚年生活。对这座岛,他们言语间尽是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空气好,就是有个把月出行不太方便。”

“那用水方便吗?”周大叔说:“方便的,我们自己打了井的,家家户户都打了井的”。

在大叔的记忆中,早2、30年前岛上仅有三十来户,现在分户了,大概七、八十户吧,整个岛目前大概有300多人。



廖叔说:去哪找这么舒服的地方,闹中取静

带着大金链、整理渔网的廖叔,蚂蟥洲土生土长。大学毕业,进入企业上班,后来自己出来做事,不想太累,60岁的他提前就适应了退休生活。

廖叔很健谈,他说祖上湖南过来的,定居岛上生活了8、90年,爷爷、父母辈都是搞水上运输的、捕鱼的。

我估摸着,那是20世纪30年代,漓江上渔舟繁忙,船只往来。廖叔也曾听长辈们说起那时蚂蟥洲东岸河道布满船只的盛况。

猝不及防,漓水“船上人家”记忆从历史长河中被打捞起,它定存在于蚂蟥洲上了年纪的老土著的阅历中,或许有机会能倾听。

生活了60年的蚂蟥洲有啥变化?廖叔说以前好多木板房,后来拆了。还有河道水流变了,也变窄了,以前很深,可以停船。

面对蚂蟥洲即将拆迁,廖叔很舍不得:“去哪找这么舒服的地方,闹中取静”。


“21世纪的渔民”,无忧的岛民生活

走到步道头,一栋粉房子前停放了一艘破船,听讲是去年沉掉了被拉上来的,编号桂桂渔10062,这便是那船上人家的“家”,如今成了一段历史的见证。

粉房子主人过着令打工人艳羡的“退休”生活,“不用赚钱也不用上班,天天开个竹筏出去钓鱼玩”,白天出去,晚上带着鱼获归来,在月色下煮鱼,和好友小聚,还喂饱了四五只猫狗。


和竹筏、渔网天天打交道的人们

夜色里张罗美味的鱼餐馆

江岸边几乎每家都晾着渔网,诚如廖叔说的:“上面的是种田的,河边的都是打鱼的”。

岸边还保留的私家河埠头、残破的桂桂鱼船、河岸成片的竹筏,岛上仅存的一两家鱼餐馆,串联起来便可大致勾勒出蚂蟥洲岛的前世今生~




即将“消失”的蚂蟥洲,

或将“重生”的蚂蟥洲


蚂蟥洲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因明皇氏在此修建陵墓,被命名为“皇陵洲”(嘉庆《临桂县志》中,蚂蟥洲被称为“皇陵洲”)。

这个说法或许在徐霞客的《粤西游记》也有印证,他在游记中提到“黄陵当首焚于此”,“上多坟墓,种竹成林,洲沙甚软”。

此外,在明代,该地还开设了磨坊,是当时重要的商业中心,故称“磨面洲”。

蚂蟥洲因位于江中,拥有广阔水域和丰富水生资源,渔业传统悠久,在漓江水运兴盛的年代,也是它的辉煌往昔。

随着城市化发展,蚂蟥洲因非法养殖、生活排污等污染源,严重影响了漓江水质和生态环境。20世纪80年代,政府开始对其进行治理和改造。

21世纪初,鱼餐馆在漓江岸星罗棋布,蚂蟥洲也一度因鱼餐馆闻名。然而杂乱的搭建物、直排漓江的餐饮污水,成了漓江难以治愈的顽疾。2016年,全市打响了拆除漓江岸鱼餐馆的战役,蚂蟥洲环境也得以整治。

2021年底,蚂蟥洲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对洲岛岸线进行生态修复、绿化,在原有道路、植被基础上,打造了一条亲水江岸景观带。

那如今的蚂蟥洲有怎样的风光呢?


放眼望去,绿!绿!绿!

上了浮桥,沿江洲步道漫步,如闯入一片小森林。

有一处被竹叶环绕的平台,在斜阳下,横生诗意。江岸的竹林更是葱翠,茎竿粗壮,竿箨大叶片胜于鞋履。


蚂蟥洲西岸河滩风光

蚂蟥洲西岸线河滩,和浮桥、新码路风光相映成趣,夕阳西下尤其醉人。

对面江岸河滩,更是爷爷奶奶钟爱的遛娃地。小把爷们都爱做的一件事,便是捡颗小石子,往水里扔,看水花溅起,开心到自顾自鼓掌。


蚂蟥洲东岸河滩风光

香格里拉的玻璃窗装了一轮夕阳~把江水染成了金黄,范仲淹形容洞庭湖的“浮光跃金”,用来形容此刻的漓江再合适不过。

洲东岸线很长,江阔视野远,和城市繁华为邻,又自得隐士的淡泊。沿岸比人高的芦苇,摇曳着炊烟人家的日常。


以为看花了眼,还真是白鹭,在远处的江中小洲翩跹漫步!

漓江整治中,纵然伴有“不理解和抱怨”。但看到被誉为生态环境“检测鸟”的白鹭来安家,所有不解都化成了理解:这才是漓江原本应该有的山清水秀。



蚂蟥洲北面洲头


虞山桥下,北面洲头,流水清澈,鹅卵石尤其清亮~看桥上的车流马龙、远处的尧山,真是“黄昏尤其温柔,人间皆是浪漫”的写照。


蚂蟥洲南面风光

最南端的浮桥上,惠济桥、临江路、七星山的风景收纳眼底。叠彩山则如大屏风般陪着蚂蟥洲看四时变幻。



蚂蟥洲的岛中田园

岛中间是农耕田园图,抬首便是虞山。


蚂蟥洲生态公园的改造依旧在持续,2023年10月30日,蚂蟥洲生态搬迁项目推进会召开。200多年居住历史的小岛,或将迎来什么样的蝶变?

岛上居民的千思万绪中,纵然是对世代为家的“世外桃源”的不舍,却也希望更好地保护“美丽的漓江、世界的桂林”。

有人期望它能保留渔家文化,有人希望它得以发掘“皇陵洲”的蛛丝马迹,有人期望它是下一个訾洲……

带着纵多期望,我们拭目以待,蚂蟥洲更好的明天。



-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漓江   蚂蟥   岛民   竹筏   河滩   浮桥   江边   世外桃源   岛上   小岛   江岸   多年   神秘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