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黄河之旅19-濮阳“中华第一龙”,一醒惊天下!

濮阳古称帝丘,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华夏龙都”“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中华帝都”。在地理位置上,濮阳位居河朔要冲,数千年来,受黄河变迁的影响,地区与民族间的交流在此频繁上演,人文思想的碰撞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帝丘文化、春秋文化和龙祖文化,使濮阳成为镶嵌在黄河文化带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往事越千年,历史一次次在这里驻足,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事实上,从上古时代一直到北宋,濮阳都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颛顼在此建都,观天象悟天地之道制定历法;西水坡蚌塑龙虎墓重见天日,让华夏文明从此铁证如山。这里人文底蕴深厚,人文始祖仓颉“生于斯,葬于斯”,开中华文字之先河;至圣孔子“居卫十年”,儒家思想在此开枝散叶。这里是历代王朝治河之要,秦始皇“跑马修金堤”、汉武帝“瓠子堵口”、王景“八百载安流”的伟大治河史诗在此经久流传。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晋文公退避三舍,城濮之战奠定春秋霸业;宋辽澶州签立盟约,自此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濮阳又成为中华民族寻求独立与解放的重要战场。朱德、刘伯承、陈毅3位共和国元帅在这里工作、战斗。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最大的敌后根据地冀鲁豫边区的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台前孙口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

跨越6500年,濮阳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从远古一路走来,给我们留下遍布市境的文化遗址和遗存,成为我们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珍贵历史遗产。

华夏文明发祥地

大河汤汤,源远流长。黄河塑造了濮阳这片沃野,也催生了这里的古老文明。早在上古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濮阳,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伏羲、颛顼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带。华胥履大迹生伏羲于雷泽,颛顼教化文明绝地天通,仓颉察鸟兽蹄迒之迹而创汉字,挥公观弧星而灵开始制弓矢……这些口口相传的古老传说,都发生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见证着“中华帝都”的厚重苍茫。

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片土地上诞生的灿烂史前文明因黄河泛滥湮没在淤沙之下,而又因引黄供水重见天日。1987年,在濮阳县西水坡引黄调蓄池的施工中,发现一处仰韶文化早期墓葬遗址,3组彼此相距约为25米的蚌塑在考古发掘中被发现,震惊世界。3组蚌塑中的龙虎蚌塑,龙头北面东,昂首弓背,似遨游苍海;虎头北面西,双目圆睁,张口龇牙,神态凶猛。左龙右虎的造型与古代天文学中的“东宫青龙、西宫白虎”毫无二致。经碳14测定,该蚌塑距今约6500年,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龙虎图形,分别被誉为“中华第一龙”和“中华第一虎”,濮阳也因此被誉为“华夏龙都”。

“中华第一龙”蚌塑

“中华第一龙”的“一醒惊天下”,将黄帝乘龙升天、颛顼乘龙至四海的传说“照进现实”,让中华龙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血脉从此紧紧相连。而龙虎蚌塑被证实为星象图后,更改写了我国的天文史。蚌塑龙虎墓的墓主人“乘龙驭虎、脚踏北斗”,以主宰宇宙的磅礴气势,让整座星空伴其长眠,如此“宏大”的墓葬和祭祀规制,在国内同时代的考古发现中是绝无仅有的,故此也有“中华第一帝陵”之称。就连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在目睹龙虎蚌塑后也难掩激动,挥墨写下16个大字——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登上西水坡旁蜿蜒起伏的古城墙,午后阳光慵懒地铺洒在青石板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目光所及之处,古朴的“中华第一龙”牌楼、巍峨的中华龙碑与倒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绿树古墙相映成趣,诸般景色尽收眼底。如今,我们虽已无法窥得6500年前华夏先祖“乘龙升天”的万丈豪情,但西水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在诉说着历史,让人躁动的心情变得平静,在“中华龙源”的栖息地追溯那跨越千年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濮阳   黄河   仓颉   中华   帝都   铁证如山   华夏   发祥地   时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