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植系官宣暴雷,换个角度讲讲底层资产的重要性

上个月,中植企业集团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致歉信》,终于摊牌了,大大方方的承认了自己暴雷的事实。这点和之前小作文作者们的「猜测」不同,是正式的官宣。通过资产核算总资产账面数据2000亿元,剔除保证金后的债务规模至少4200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这次的暴击伤害彻底打碎了15万中植客户「不要利息,只要拿回本金」的幻想,接下来除了抱头痛哭已经没有办法了。

你说账算的不对,不是还有2000亿元呢吗,2000亿元 15万人 133万元,也就是人均不是还可以回点血吗?我说年轻人你天真了,你真的认为还有2000亿元的资产吗?我可以严肃的告诉你,剩下要是还有1/10中植系都算良心企业。怎么会这样?敏感事情继续讲故事。今天的内容有点偏专业我尽量分段通俗讲解,实在不明白的留言问我吧。



定向融资

中植系这次真的是把天捅了一个窟窿,这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民营金融公司暴雷。我们先不说是因为老鼠太狡猾,还是猫打瞌睡了,我们先来复盘一下事情的始末。我还是用民国的「种植园」来通俗的讲解。

张三是民国时京城的大商,坊间传闻资产颇多,人送外号「张半城」。某天张三想把自己在后海附近的一间商铺打包卖掉,这间商铺位置不错每年能租20万大洋,于是张三开价100万大洋在中介寄售。

李四看中了张三的商铺想要买断,可是李四只有25万大洋,还差75万大洋。李四有办法,他找到了王五,赵六和孙七三人用PPT讲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顺便告诉他们,目前资金缺口75万大洋,但是你们不要担心,只要你们给我张三借钱,未来五年每年收益20万大洋的50%,也就是10万大洋按照你们的出资比例给你们兑现

张三的办法叫做定向融资,本质也是一种私募的方式。王五等人商量后觉得收益不错可以干,于是共同凑了75万大洋给到李四去买张三的商铺。



特定目的主体

等李四买下了张三的商铺后,孙七有点回过味来了。现在商铺的名字是李四,要是李四跑了,或者破产清算了,那商铺不就说不清了,我们三的投资不也打水漂了?这样搞风险太大,要和李四说换一种收购方式。

李四的方法也很好理解,既然融资双方都不放心对方,那就把商铺放到第三方公司。也就是让第三方公司去把张三的商铺买下来,商铺既不是张三的,也不是李四的,更不是王五他们的,但是每年的收益可以给李四、王五他们兑付。

这个第三方公司在金融术语里称为「特定目的主体」,它除了成立约定的特定目的外,没有独立的经营、业务等职能。「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中最核心的设计是其风险隔离机制,「特定目的主体」就是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信用级别较高的机构。

这样的优势是风险最低,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商铺是商业主体,经营存在着「三角税务问题」,也就是每年20万大洋的收益还要去除「张三、李四交易的税赋成本」,这样投资人王五他们的收益会大幅受损,经营税+增值税+股东分红的个人所得税,每年的投资收益不足10%,那不就投了个寂寞。



股权质押

如果收益不能达到王五这群投资人的预期,他们绝对不会给李四借钱。又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可以,用股权质押的方式就可以解决「中间三角税的问题」。张三成立一家公司将商铺装进去打包估值100万大洋,再把公司的股权质押给第三方「特定目的主体公司」。

这样一来经营中产生的税赋成本就只在张三和李四之间发生,和王五、赵六、孙七等投资人无关。每年收益的20万大洋按照50%的分配比例给到投资人们,这样一来是不是皆大欢喜了。既不担心李四跑路血本无归,也不担心资产流失?

这里面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商铺这个资产质押给了特定主体,但是如果张三申请破产,请问这个资产属于谁?这个资产依然不属于投资人,当破产清算开始之后,王五等人只能被划为优先债权人,如果有员工工资、银行贷款、税务等比你「继承顺位」更高的人,投资人们还要等等。

张三这家公司估值100万大洋,可是当破产清算的时候,能拍出70%也算拍的好的。顺位之后每个人亏损4-5成左右,也就是拿回本金的一半,这可能是在这起有预谋的投资中损失最小的情形了,「植物园」可不是善男信女它的手段更脏。



资产评估

张三的公司估值100万大洋成为投资主体,你没有想过它原本不值这个钱呢?如果它的实际评估价值只有30万大洋呢?所谓的20万大洋的租金收益能不能造假?这些都是李四对王五、这群投资人的承诺,我们称之为「账面财富」100万大洋

换做王五视角。王五是一个有点小钱的有钱人,大洋放着还不如投资出去呢。王五经人介绍认识了李四,直言有多少钱想要投资收益在多少。李四介绍了关于张三商铺的定向融资计划,于是王五、赵六、孙七也是依葫芦画瓢上了车。王五他们能看到的文件只有「李四的理财计划」和「张三公司的估值报告」,以及李四包装出来的「理财收益方案」,这些文件没有一个可以指向「确有其事,确有其价」。

当王五等人还在幻想着年底收益分成的时候,张三收到了100万大洋后直接给了李四50万大洋,李四净赚25万大洋。而张三原本只值20万大洋的铺子现在拿回来50万大洋。一个赚了25万大洋,一个赚了30万大洋,开开心心的坐上了飞往天边的飞机。

假设最后商铺拍卖的非常好获得30万大洋,优先偿还债务的王五、赵六和孙七,每个人拿回了1-2成的本金。这是不是比刚才少了一倍不止?如果资产确有其事,那么这也算是个好结果,还有更糟糕的情况。



资产法拍

原本价值30万元的商铺因为口罩三年,城资产下滑严重,当地最高成交价也就是5万大洋。资产从100万大洋变成了5万大洋,里外里损失了95万大洋,作为投资人你能接受吗?如果能接受「蚊子腿也是肉」或「有点总比没有强」,那么王五等人就要去参与法拍把它拿回来。

这里面更脏的内容来了。如果5万大洋是标的的话一般起拍价是8折,但是这种「有情况的资产」可能就会降低到10%-20%,也是5000大洋到1万大洋,别问为什么问就是猜的而起拍保证金是起拍价的5%-20%,也就是最低250大洋最高2000大洋,记住这个价格

这里有一个规则:如果出现流拍再行拍卖时,可以酌情降低保留价,但每次降低的数额不得超过前次保留价的20%。即上次1000元,流拍了下次可能就会800元,以此类推。还记得刚才的保证金吗?这就会出现一个奇特现象,张三这家公司每次拍卖结束都有人因为发现了新的问题而放弃,导致流拍

当无数次的流拍之后价格已经击穿底价,而能接受这种条件的拍卖人就和「量身定制」一样只有某某人了。估值100万大洋的资产从30万大洋又跌到了5万大洋,最后被某某人5000大洋买走。请问,王五、赵六、孙七这些投资人亏了多少钱?买走资产的某某人是谁?张三、李四、还是某个蓄谋已久的民国大佬呢



最后的话

如果你能看懂我的故事就会明白,2000亿元的「账面财富」的底层资产早已经被击穿,剩下的除了不良就是难以变现的垃圾。官方也承认了这点集团资产集中于债权和股权投资,存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预计可回收金额低,流动性枯竭,资产减值情况严重」。意思就是说,集团现在账面上的资产都是「空心包子」,当馒头吃管饱,想卖包子价不可能,甚至还不如馒头贵。

如果你稍微懂点投资就会懂中植系的今天早已刻在了基因里。解直锟的投资哲学就是抄底不良资产,然后包装改造,最后抛售获利。玩的是极致的信息差,入局的也是有钱人。可是信息时代到来,金融迎来了新的开放,连「擦皮鞋小孩」都开始讨论「股票债券」的时候,是不是说明,有钱的韭菜已经没有那么傻了?当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的时候,暴雷就是迟早的事情。

猫一定打盹了,甚至吃了老鼠投喂的鱼。老鼠一定不是一只,头领死了之后鼠群少了约束,开始大肆破坏。最终是哪只老鼠砸了锅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毕竟一个巨大的谷仓都已经搬空了。马上就要饿死人了,现在追查是哪只老鼠干的又有什么意义?找到丢失的粮食应该是重中之重,最起码挖开几个老鼠洞也能有点收获吧。

我只是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的理解是你们的收获。我可没有妄议国事,不要毁谤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资产   目的   大洋   账面   投资人   底层   重要性   主体   收益   老鼠   角度   也就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