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向昭君致敬

梁昕秋

从雁门关回来好多天了,似乎把心留在了那里,只因在那寻到了王昭君的足迹。

多年前,第一次听到昭君出塞的故事,源自于成语“沉鱼落雁”。从此,昭君就住在了我心里。千百年来,人们以容貌作标准称赞王昭君的美,而我更愿意以她高贵的灵魂,把她归入美女的行列。

站在巍峨险峻的雁门关上,面对蔚蓝天空下那连绵起伏的山脉,我寻找着两千多年前昭君从这里出塞的身影。她身穿艳丽的服装,骑着高头大马,怀抱心爱的琵琶,悲壮的离别之曲响起,她的目光里满满忧伤。

背后是家乡的绿水青山,是温暖的父老乡亲。面前是塞外的秋凉,是浩瀚的大漠。如此凄美的巨幅画卷,掀起了我心中的波澜。我竭力想象着,当年,这位年方20岁的美丽姑娘,是怎样跨过这道天下雄关雁门关塞,走进北方匈奴,与之结下并没有爱情的姻缘。

重温昭君出塞的故事,如同叩响了一扇高贵的灵魂之门。昭君父亲老来得女,他在女儿身上倾尽了全部的爱。虽然家境普通,仍精心培养爱女,使其饱受诗书的浸润,琴棋书画的相伴。昭君凭借端庄秀美的外貌,才华横溢的内涵,被选为宫女。可是,几年过去,未曾与皇帝见过一面。昭君不甘心接受这种命运,她要向自己的命运挑战。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被哥哥打败,于是向汉朝称臣,主动要求归附,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

汉元帝哪里舍得将自己女儿远嫁单于,他决定选一名宫女代替。宫女们听说后都避之不及,谁愿意从山青水秀的家乡到陌生的塞外大漠中去呢!况且还有永远回不来的可能。可是,昭君听说这一消息后,感到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她毅然决然地请求出塞。

我常常想,这么聪明灵秀、年轻貌美的姑娘,难道她没有想过,离开富丽堂皇的宫殿,去住茫茫大漠中的毡房,与所有习惯截然不同的胡人生活在一起,那种感觉与煎熬有何不同!这得有多么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才能生活下去。

昭君与呼韩邪单于仅仅生活了3年,生下一子,丈夫就去世了。她心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从来没有断绝过,利用这个机会,她上书汉元帝想返回家乡。可是,汉元帝考虑的还是汉匈的关系,怎么能理会一个平民女子的归乡要求。他让昭君按照胡人的风俗,嫁给下一任单于,也就是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尽管昭君是那么地想回家,可是,她知道自己出塞的使命。于是,又与呼韩邪单于的长子结婚,生活了11年,生下两个女儿。可怜的昭君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她接着又嫁给了第二任丈夫的弟弟,与其生活了一年多而因病去世,年仅36岁。

昭君在匈奴生活了16年,先后嫁给父子、兄弟三人,家乡始终都在她的梦中。她用自己的一生,换取了汉匈半个世纪的和平。

望着巍巍的雁门关,脑海里不由得产生问号,昭君出塞,遭遇了那样令人难以忍受的命运,她后悔过吗?看看她在匈奴所作的事情,我断定她不会后悔。她深知自己出塞,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在匈奴生活期间,她与那里的人们友好相处,不仅归劝单于不要打仗,还将中原文化及先进的纺织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带到了大漠荒原,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她如一朵绚烂的烟花,飘散在历史的长河里,在人们的记忆里恒久闪烁。

昭君灵魂的深处,永远珍藏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当她坐在毡房里弹着心爱的琵琶,那丝丝琴弦中流淌出的都是思乡的曲子,她腮边的泪水都饱含着对亲人的眷恋之情。

昭君去世后,无论是匈奴还是中原地区的人们,都深深地敬仰和怀念着她。在今天的内蒙古、山西、河南等地,人们都修建了纪念王昭君的青冢。这位原本普通的汉室宫女,用与匈奴和亲的方式,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成就了自己伟大而传奇的一生,被世代人们所歌颂。

在雁门关上,我放慢了脚步,轻轻地踏着昭君的足迹,生怕惊动她那高贵而不朽的灵魂。这里是昭君走出家乡的最后落脚点,是她与亲人告别的最后回眸处。当她在哭泣的秋风中,身着嫁装,怀抱琵琶,骑马出塞的时候,巍巍雁门关目送她走向塞外,并向这位伟大的汉家女儿默默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雁门关   昭君   胡人   单于   大漠   生下   塞外   宫女   匈奴   家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