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拦路虎”,抽动症或是多动症?

很多孩子会突然做出一个怪异的眨眼动作,有时像做鬼脸一样,上课期间也经常会表现出各种的“小动作”,家长和老师常常责怪孩子太调皮,也有的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动症?而有的孩子调皮捣蛋,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上课经常走神,玩耍时一个游戏还没有做完又去做其他的。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些疑惑,孩子到底怎么了?有的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生病了,前者这种病叫抽动障碍,也叫抽动症,如果发病的时间短,为暂时性的抽动障碍,早期干预和坚持治疗,有的患儿就可以逐渐减轻症状。而后面的孩子为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在临床上抽动症和多动症往往为共患病。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区别


行为表现不同


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活动过多、行为冲动、攻击性强等。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玩那个,无法集中注意力。


抽动症(抽动障碍)的儿童,则以不由自主的抽动动作或发声为特征。时常眨眼,或是挤眉、耸肩、转颈、点头、手臂摇动、踢脚等,部分儿童伴有清嗓子、发怪声。这些行为都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完成,且与之前的动作具有重复性。


症状出现时间不同


多动症症状多出现在3 5岁,抽动症症状则在3 8岁期间出现,一半被诊断为抽动症的儿童平均年龄为7岁左右,抽动症到10 12岁的时候症状达到巅峰。


症状存在时间不同


多动症的症状,如注意力缺陷和短期记忆差等问题,会伴随患者终生。而抽动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需在18岁青春期过后评估其预后,总体预后相对良好。大部分抽动症患儿成年后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抽动症状迁延或因共患病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抽动症患儿到成年期约有近半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30% 50%的患者病情减轻,5% 10%的患者一直迁延至成年或终生,病情无变化或加重,可因抽动症状或共患病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抽动症和多动症往往共患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抽动症的孩子,常伴有各种精神病理学和(或)行为共患病,约半数患儿共患1种或多种行为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行为(OCB)或强迫障碍(OCD)、焦虑、抑郁和冲动控制和睡眠问题。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即我们常说的多动症最常见,在儿童和成人中约占60%以上,其次是强迫障碍(OCD),共患病越多,病情越严重。共患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发病机制相同吗?


抽动症与多动症患者共同表现为前额叶区、苍白球的改变,且多巴胺及谷氨酸的水平异常,推测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因而临床常见两者共病。但两者又存在差别,如多动症儿童脑脊液的测定结果为多巴胺更新降低,而抽动症与多巴胺的过度更新有关。目前临床上用来治疗抽动症的一线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硫必利)在治疗抽动症的同时可能加重多动症的表现,因此现代医学在两者共病的治疗上存在诸多矛盾。


因此,患儿也会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和负担,造成病情加重。确诊多动症或抽动症需要到专业科室,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由家长填写专业诊断量表,最终由医生综合评定得出结论。


怎样缓解或治疗


如果一个患儿同时存在抽动问题和多动症问题,一般先治疗抽动障碍,待抽动症状基本控制后再以治疗多动症为主。一方面,在共病过程中,抽动症状往往更加突出,而中药治疗抽动症状见效快,能够及时缓解家长及患儿的紧张情绪,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针对多动症的治疗用药往往以补为主,过早使用滋补之品,往往不利于抽动障碍的治疗。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情轻浅者,可标本兼治,病邪深重者,或单治其标,或单治其本。因此在抽动障碍共患多动症的治疗过程中,以先治疗抽动为主,待症状控制并巩固疗效后再着力治疗多动症。多动症与抽动症的常见疗法,包括行为疗法与药物疗法。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控制症状。多动症的行为治疗强调个性化教育计划的重要性,通过家庭或学校的干预帮助孩子,如:建立日程和积极的家庭活动等。


而抽动症的行为疗法主要强调通过教育及家庭干预,减少外界对孩子的刺激,并引导孩子做放松训练、习惯性逆转训练等。如:引导患儿在抽动行为发生前,尽量使用其他的行为来替代旧的行为,避免身体产生习惯性的下意识抽动行为。


药物疗法


当抽动症和多动症症状严重影响到孩子的社会交往、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能力时候,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目前多动症治疗的临床常用药物包括两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和非中枢神经兴奋剂。目前在中国使用的分别为哌甲酯和托莫西汀。而抽动症治疗的临床常用西药药物主要包括可乐定、硫必利、阿立哌唑等。


因抽动症和多动症为终身性疾病,在治疗时中医药更具优势,根据中医药治疗抽动症的中医临床研究47篇报道文献,发现应用最多的药物为平肝熄风药物(包括平肝潜阳和平肝泻火药),其次,为清热泻火药物,另外应用较多的为安神药和清热化痰、滋补肝肾和健脑益智的药物。从药物应用的多少顺序来看,前二十味药物为天麻、钩藤、白芍、龙胆草、刺蒺藜、胆南星、全蝎、茯苓等。


2019 年获批上市的芍麻止痉颗粒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清火化痰,符合抽动障碍治疗的主要原则;其成分天麻、钩藤、白芍、刺蒺藜、胆南星、酸枣仁、栀子、黄芩、五味子共9味都包含在中药治疗抽动障碍最常用的药材中;灵芝既可以补心安神,又可以补虚,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首乌藤补血安神,改善睡眠,对抽动症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患儿确诊多动症或抽动症,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希望患儿家长和老师,能够给身边的人勇敢、大方地普及多动症、抽动症的知识,提高身边人对患儿情况的理解和接受度,有效降低患儿的发病,及早防范孩子成长的“拦路虎”,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文/ 天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孩子   多巴胺   拦路虎   病情   注意力   疗法   症状   药物   患者   障碍   家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