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影像之战」愈演愈烈,是内卷还是需求型技术创新?

内卷和需求型创新释义

内卷出圈,是因为“内”字,也就是竞争的多方无法从绝对意义上破局,提升所有人有可能达到的利益拓展边界,而在有限的一亩三分地之内恶性比拼,提升无效效率,投入越多,浪费越多,最终形成了所有人付出了本来可以不用付出的代价,却没有收获多少果实的恶劣局面

内卷的对应反面概念,也不见得是需求型创新。竞争是有可能溢出产生很多意外收获的,而收获本身未见得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推广普及,自然也无法对应所谓“需求”。美苏太空争霸,在材料通信、控制、导航诸多方面提升了人类科技水平的上限,围绕相关科技树投入民用的转化,是20世纪下半页整个西方社会的重要课题。就像尿不湿,最开始谁也不会认为这是“显性需求”,只有当航天产业外溢到这个领域,创造了这个需求变现的可能性,它才变成了可以被表达的“显性需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有点bug,本质上应该问的是手机影像系统竞争发展的意义应该如何评估一是创造了之前没有的需求,还是更多满足了市场迫不及待的渴望,投入的资源和全社会的收益相比,又是否划算、值当.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提三个观点:

一:一种技术路线,只要能够筹集到所需资源,会沿着自己的脉络一直延续发展下去

作文段子里,拿破仑错过了蒸汽明轮的发明,所以失去了欧洲的制海权,这个例子的实际效力存疑(主要是时间对不上),影响力却相当的大。在比较可靠的历史当中,当年液晶技术在欧美诞生,未能开花结果,但却漂洋过海在东亚落地生根,形成规模产业。按侏罗纪公园%的主创理念这就叫做“技术的发展”自有其出路


手机影像设计的技术路线,主要是CMOS传感器的效率提升,以及对应DSP后端处理效率的提升其前端的光学部分可挖掘的范围有限。

也许会收到摩尔定律“制程的一些限制,但DSP以及对应的数字部分在计算能力上发展不存在尽头,在AI时代,可能短期内还会得到应用端更强力的支持。

CMOS 的光电转化效率可能存在一定的边界,但目前在提升CMOS速度的方向上,还是有快速迭代的空间的。

所以,至少在未来数年内,手机影像系统自身的技术纵深,仍然可以支持并且推动整个系统的高速发展。

二: 技术的普及前置,本身就可以激活各种曾经的隐性需求,把被压抑的部分释放出来

-次二次工业革命的初期,在火车,电话刚刚普及的伊始,欠发达地区的很多人,都曾经把这些当年的最新科技污蔑为妖术。晚清时候国内修建铁路,为是否侵扰帝陵争论不休,宫人的亲随被点名要为老佛爷照相,后者还要亲自写下熬旨,保证即使拍砸了也不会诛除罪人,这才让行动得以顺利实施。

在技术改变世界的前夕,总是有诸多的社会实际需求是被抑制的,人们不敢想,觉得不可能,所以才会在相关需求变得可能的时候,面对症候,心理无所适从,产生各种动摇和应激反应。

手机影像系统,从家用电脑的摄像头级,发展到现在综合素质可以接近同M43系统分庭抗礼,(把易用性也涵盖进去),本身就是在不断释放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力的过程。

所以大众不能把“现在没用,所以投入是浪费”这种观念过于死板的压在所有可能发展的技术领域上去,当然这不是鼓吹在屎上雕花,没完没了的死磕那些一眼望去就可以看到尽头的小众领域。

三:手机影像之战愈演愈烈的内在逻辑,是手机交互模式和整体架构的同质化




这两张都是相机拍的,徕卡X typ113.

手机有啥问题呢?拍的不自然

手机影像就像一道味精放多了的菜,希望自己显得鲜美无比,但掩盖不住原始食材的不新鲜.

相机也并不是什么机器都好,但好的相机的确是硬件水平在线,甚至不需要过多调味品,就可以拍出干净的照片来。同样适用于手机的视频和电影摄影机的视频

手机影像这么“卷”你打开小红书,你打开点评网,分享的手机人像和手机美食,总是觉得欠缺自然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自然:


手机的问题有三:

1.手机主摄或焦距太短

随着手机底越来越Max、像素越来越Carzy,主摄焦距也从35,到28,到26,到24甚至20以内。

这么广的焦距,拍啥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都太强烈了啊。因此,引出第二个问题:

2.手机或没有连续光学变焦

素尼也不行,那是2档,中间不连续

不连续的变焦,就意味着会像上图似的对画面进行大幅度裁切。而本身就不扎实的成像被放大后画质就会进一步劣化,而不是像上图发现更多细节。

这也引出了第三个问题

3.手机或色彩还原差

绝大部分评测,都忽略了“色彩还原”的问题

色彩还原的初级要求,是正常还原可见光谱中的色彩,从红到紫而没有缺失。

色彩还原的高级要求,是可以还原低饱和度、高饱和度的色彩。

色彩还原的顶级要求,是可以还原低照度下的色彩纹理

实际拍摄,就比如说,我女友的肤色超白,且有淡淡的小雀斑。用手机拍,完蛋了,都会把雀斑拍的过于清晰,跟肉眼直视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但你要磨皮,却也丧失了肤质。这是质感方面

色彩还原方面,即便极白的肤色也是有血色的。而她嘴唇的裸色本身就是粉红色的很好看。同时还原肤色、雀斑、唇色,那就只有上徕卡了,对细微颜色的敏感度特别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影像   需求   显性   手机   焦距   愈演愈烈   肤色   技术创新   效率   色彩   系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